陳不占,生于春秋時齊國的讀書人,生性膽小至極,若無意外,應該平淡安度一生。結果,碰到了曆史上的崔杼弑君事件,故事正好由此發生。
在公元前548年,當時齊國國君是齊莊公,這位呢比較好色,給自己一位叫崔杼的重臣帶了個綠色的帽子,還刺激人家,把人家帽冠給送人了。崔杼也是個性情中人,一怒之下就造了反,把齊莊公給圍了。(這位重臣崔杼曆史評價也極差,驕橫專權,殺人不少。也算魚找魚,蝦找蝦蛤蟆找青蛙,給自己送帽子的齊莊公就是他送上王位的,這整的确實是怪傷心的。)
影視劇中崔杼形象
陳不占雖然生平膽小,但一聽有人造反,國君有難,也是憤然而起,不顧朋友勸阻,毅然決定去救援國君。
出發前,為了應對厮殺也是為了壯行,陳不占決定先飽餐一頓,補充補充體力,可惜吃飯時因為害怕直哆嗦,筷子亂掉碗也亂跑,上車時候也是腿軟上不去,好不容易上去了還手軟抓不住扶手。仆從一看也怪尴尬的,就勸他“怯如是,去有益乎?”你怕成這樣,去了能有啥作用?陳不占回應道“死君,義也;無勇,私也。不以私害公。”忠于且護衛國君,是君子大義,我膽小害怕,是我個人問題,不能因為我個人害怕而違背道義。
一看主人信仰堅定,義正言辭,仆人也沒法子,就駕車帶他去了。結果到國君被圍的地方,一看血腥厮殺刀劍對碰的場面,陳不占突然就倒地不起,被吓死了。
結局雖說讓人哭笑不得,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且膽小無比的普通人,明知必死亦毅然前往,比一位大将更值得尊重。對現代人來說,可能覺得齊莊公确實該死,陳不占也是愚忠,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陳不占明知必死,亦赴君難,無愧己心,就如魯迅先生所著名句“我以我血薦軒轅”那樣,實現了自己的大義。
華夏民族五千年曆史,多少義士抛開性命,捍衛大義,共赴國難。中華民族低谷過,沉迷過,但總有無數義士以血薦軒轅之精神,扶大國之将傾。
在當代雖國家平穩也應固守本心,識大義,守信仰。當大義漸微,信仰缺失時,便又将大廈将傾之時。
最後,滿足一下諸位的好奇心,齊莊公被當場一箭送走,崔杼自挂東南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