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擡頭”的日子。
“龍擡頭”,其實是指“青龍”七星開始出現在東方,萬物此時開始真正蘇醒,春天真的來了。
“二月二,龍擡頭”的由來
二月二,龍擡頭,
風雨順,又豐收。
大倉滿,小囤流,
好年景,春開頭。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
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擡頭”之說。
此外,農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萬物複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裡的昆蟲蛇獸,将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要在這天擡頭升天,故有民間信奉的“龍頭節”,又稱“春龍節”等。
這一天過後,農村逐漸進入繁忙的春耕時節,選種、踏田、開犁……正所謂:
龍夢醒,天暖正早春,
龍擡頭,填倉風雨順。
龍尾擺,田間起花雲,
龍鱗閃,五谷進家門。
二月二也叫“春龍節”
傳說武則天稱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龍王三年不得降雨。龍王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便将龍王壓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絞盡腦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婦女背着一袋黃豆走親戚,途中不慎将黃豆撒了一路,陽光下,這些黃豆閃閃發光。人們看見後高興地說:“這不就是金豆嗎?炒熟了不就開花了嗎?”于是,家家戶戶把炒好的、開了花的黃豆供在當院,龍王因此得以回歸天庭。
後來,人們為了懷念、紀念龍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黃豆,一邊炒,嘴裡還念叨着流傳的俗語:“二月二,吃(黃)豆花,大人小孩給一把。”明朝玉米傳入中國,之後,人們又用香噴噴的爆玉米花祭祀龍王,一直流傳至今。
二月二還是“踏青節”
二月初二春遊踏青之俗,傳說始于唐代。當時,長安的人們為了活躍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時,三五成群地來到郊外踏青,有些婦女還提籃執鏟去挖鮮嫩的荠菜佐食。
有何意義呢?首先是遛百病。冬季過去,春季來臨,能到田間走一走,對恢複體能、陶冶性情大有好處。
其次是農田生産勞動。春遊時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裡進行,可以借此除去田間的雜草,保證麥苗的正常生長。
其三是民間飲食習俗。民間稱吃野菜為“吃青”或“吃鮮”。據說,春季麥田裡的荠菜,不僅營養豐富,還可清熱敗火。
“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
— 剃龍頭 —
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擡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 祭祀龍神 —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着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
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谷豐登。
— 納吉 —
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夥制作一條草龍,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 圍倉 —
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 吃龍鱗 —
二月二這一天的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馄饨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
— 撐腰糕 —
農曆二月初二,江蘇蘇州民間有吃“撐腰糕”的習俗,市民們紛紛來到糕點店購買“撐腰糕 ”,期盼一年裡平安健康。
— 炒豆子 —
很多地方當天還有炒豆子、吃豆子的習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吃了各種炒制的豆子,意味着這個年就算過圓滿了,一年辛勤勞作又開始了。
“二月二,龍擡頭”詩詞
《二月二日 》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
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裡的菜都發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碼頭,一群身着輕衫牽着駿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感歎春天的美好。
《二月二日 》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這首詩前邊寫自然景物賞心悅目的“美”,後邊寫自己失意後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緊密結合,成為一個統一體。這春景越美,作者自己的愁意就越濃,以樂境反襯愁思。
來源丨唐詩宋詞元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