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樹》
——作者:艾青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着
風與空氣
告訴着他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他們的根伸長着
在看不見的深處
他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樹》是現代詩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收錄在《艾青詩選》。
春風漸暖,綠意漸盛,又到了春暖花開、植樹護綠的好時節。無論古今,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有着悠久的曆史。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的《禮記》中記載:“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說春天植樹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為。而古代許多的文人墨客也大多喜歡親手種
2.
《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席慕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開花的樹》是席慕容于1980年10月4日創作的一首抒情詩。作者通過對一棵開花的樹的描寫來表達作者對于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裡所得到的觸動。
春風漸暖,綠意漸盛,又到了春暖花開、植樹護綠的好時節。無論古今,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有着悠久的曆史。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的《禮記》中記載:“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說春天植樹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為。而古代許多的文人墨客也大多喜歡親手種
3.
《緻橡樹》
——作者: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緻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緻橡樹》是舒婷創作于1977年3月的愛情詩。是朦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發轫之作,《緻橡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春風漸暖,綠意漸盛,又到了春暖花開、植樹護綠的好時節。無論古今,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有着悠久的曆史。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的《禮記》中記載:“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說春天植樹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為。而古代許多的文人墨客也大多喜歡親手種
4.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節選)
——作者:李瑛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我是長在黃河岸邊的一棵樹,
我是長在長城腳下的一棵樹;
我能講許多許多的故事,
我能唱許多許多支歌。
山教育我昂首屹立,
我便矢志堅強不移;
海教育我坦蕩磅礴,
我便永遠正直生活;
條條光線,顆顆露珠,
賦予我美的心靈;
熊熊炎陽,茫茫風雪,
鑄就了我鬥争的品格;
我擁抱着
自由的大氣和自由的風,
在我身上,意志、力量和理想,
緊緊地緊緊地融合。
我是廣闊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和美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
我屬于人民,屬于曆史,
我渴盼整個世界
都作為我們共同的家園!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由作家李瑛創作于1980年。現被選入全國課程标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其同名詩集曾獲1983年首屆全國詩集評選一等獎。
春風漸暖,綠意漸盛,又到了春暖花開、植樹護綠的好時節。無論古今,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有着悠久的曆史。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的《禮記》中記載:“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說春天植樹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為。而古代許多的文人墨客也大多喜歡親手種
5.
《如果有來生》
——作者:網傳為三毛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蔭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
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恒。
沒有善感的情懷,
沒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裡灑脫,
一半在春光裡旅行;
寂寞了,孤自去遠行,
把淡淡的思念統帶走,
從不思念、從不愛戀;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
飛越永恒,沒有迷途的苦惱。
東方有火紅的希望,
南方有溫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殘陽,
向北喚醒芬芳。
如果有來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為永恒。
網絡謠傳三毛《寫給自己》中收錄的詩。原文并非一首詩歌,而是一段話。出自于邱瓊的小說《這一世木已成舟》,原載于紅袖添香網站。後被網絡人繼續添加,類似于《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被謠傳為泰戈爾的詩句,實為集體創作一樣。
來源:微信公衆号“古詩詞賞析”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