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對你要知恩圖報?幫人不圖回報,精神固然高尚,但不能作為一種處事原則孔子甚至都不把它作為推而廣之的道德規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别人對你要知恩圖報?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幫人不圖回報,精神固然高尚,但不能作為一種處事原則。孔子甚至都不把它作為推而廣之的道德規範。
據先秦典籍《魯國之法》記載,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不要補償金,孫子說他做了不好的示範,從今以後,魯國就再也沒有人肯為淪為諸候奴隸的同胞贖身了。而子路救了一個溺水者,接受了酬謝的一頭牛,孔子說子路樹立了一個好的範例,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于救落水者了。
幫助人既然付出物質或精神上的損耗,得到回報一方的補償便是天經地義。彼此有來有往,投桃報李,你向他人付出善意,善意通過各種方式回饋到你身上,“遊戲”才得于持續。如果救困扶難連到對方一句好話都得不到,那就不會有人奉送出自己的資源和精力了。
幫人要有回報,這是基于人的自利本性的行事規則。即使是正常的社會人際交往,其實質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價值交換,付出要有收益。在不考慮交往中的倫理和感情因素,付出和回報的實質便有着投資報酬的屬性。
世人受人恩惠,大都會盡其所能去回報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但社會上也有着太多的借錢到期不還,借房到時不遷的老賴。因此,向人伸去援手之前,也得看清對方的品行為人值不值得幫。
同樣的,接受别人的幫助,也有必要先行鑒别對方的用心,不能饑不擇食。有的人抱着功利心和索取心,把幫助别人當成了投資報酬,企圖想得到豐厚的回饋。這不叫幫助,而是有償服務。
他們多是做趁風使舵的順水人情,但都會誇大其詞,說自己付出多少,損失了多少。而且事成之後,就追着纏着無休無止地索取回報,回報或延遲或不對等,他會逢人便念念叨叨的抱怨,說對方不懂得感恩,對你做道德綁架。
很多人碰上了,都後悔當初病急亂投醫,給自己找了個債主。
有的能耐人出手相助陷于危難困厄的權臣富賈,其背後往往有着險惡的圖謀。
得以逃出生天的官員和商人,往往視他們為救苦救難的菩薩,知恩圖報成了套在他們身上的繩索。對方拿捏住他們情感上的軟肋,用以滿足自己的各種非分要求。
有的把他們當成取款機,有的會借他們之手,去做違法亂紀之事。
往往這個時候,才讓他們看清心懷叵測的歹人嘴臉,生出引狼入室,悔不當初的懊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