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1 23:26:03
優越的地緣區位:名字充滿争議的土耳其第一大城市

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并不是位于安納托尼亞半島腹地的首都安卡拉,而是伊斯坦布爾。它是全球第六大都市圈。擁有1500萬以上的人口,而面積是它二十倍的多山的希臘共和國,人口隻有800萬。該城貢獻了土耳其35%的工業産值、40%的稅收和55%的貿易額。

雖然它目前并不是首都,但優越的地緣區位仍賦予了伊斯坦布爾無可替代的經濟地位。伊斯坦布爾又翻譯為伊斯坦堡,和另一個回教國家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有點相似,都是有宗教性意味的命名。

西元200年至1500世紀,這裡曾經是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更是希臘語-東正教文化的文明中心。彼時它的名字叫做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紀長期是環地中海大區乃至全球第一大都會,更早以前它的名字叫做拜占庭(拜占庭帝國也是一個東正教徒的國家)。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1

歐亞跨海大橋

15世紀後,該城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成為回教文明的中心之一。奧斯曼帝國借此宣稱繼承了羅馬正統,時至今日“精羅”都在為此感傷。此後數百年,兩大文明圍繞着這座城市展開了全方位的角力,其中就包含着對城市名稱的争議。

事實上,到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的文件中仍能看到君士坦丁堡的痕迹。然而,這個帶有東正教徒文化特征的地名在土耳其人看來終究有些奇怪。耶曆1920年代,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君士坦丁堡之名才被伊斯坦布爾強制取代。

為什麼拜占庭能成為中世界的頭号大都會:交通便利且地勢易守難攻的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紀長期是環地中海大區乃至全球第一大都會,擁有如此多的人口,是因為它在物流、地形、經濟活動區位、海洋貿易物流據點、防務系統建設和資源投送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2

伊斯坦布爾附近的地形

1 首先,古典文明的最早起源和核心結點是環地中海地區,特别是東地中海地區(下埃及、近東、黎凡特和美索不達米亞)這不是偶然或者該地區上古民族的天賦禀異,而是地緣對人口流動和聚集等經濟形态有決定性,經濟基礎進一步決定了文明的質量和文化意識形态等上層建築。希臘大殖民和羅馬帝國時期,西地中海大區都還很落後。而拜占庭正好位于歐亞連接點、東地中海的核心區位(黑海可看作東地中海的一個分支)

羅馬統一環地中海大區後,羅馬可以拉丁化落後的高盧和安達盧西亞 伊比利亞等地區,卻不能徹底拉丁化已經很成熟的東地中海希臘化世界。拉丁化和希臘化的文化差異也是後來羅馬帝國和羅馬教廷東西分裂的深層原因之一。

備注:地緣決定論認為,種族文化的發展方向和質量主要看地緣,地緣決定經濟模式,而經濟決定人文,文化因素超脫了血統和人種,所以氣候和地理位置決定了食物的豐富程度,決定了文明發展的路徑和質量。例如如果某個群體所處的區域和其它文明交流相對封閉,又完全接觸不到淺層的優質金屬礦,晚上幾百年進入青銅或者鐵器時代也不是沒可能----因為她沒有容易形成鐵器經濟模式的地緣基礎,從而更上層的鐵器文化也會更晚形成。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3

拜占庭位于希臘語殖民系統文化圈的中心位置,其地緣優勢超過阿提卡和斯巴達等希臘本土

2 再次,和大洋相比,地中海風浪非常小和穩定,歐洲從古典時期就有很強的貿易和海洋物流經濟模式和海洋文化,它們的航海實踐和優化能到地中海的幫助很大,這不是它們的種族天賦禀異善于航海,而是它們得地中海風平浪靜之航海實踐和技術沉澱積累之便、有全歐四通八達之内水和海運物流之利水運在人力風力時代乃至現代燃料時代都是最便宜和運量最大的物流模式、今天的世界依舊是個海權主導的世界)。換言之,歐洲人有海洋文化,是因為他們有海洋經濟,而他們能搞海洋經濟,則是因為它們有犬牙交錯的海洋地緣-------某種意義上地中海就是歐洲人零成本的天然京杭大運河。拜占庭在海運上的樞紐地位也決定了它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的唯一選擇。

無論古今,人口和經濟資源都會向交通幹線和物流樞紐聚合----這是因為交通樞紐在 物資物流、經濟活動、信息物流、技術傳播、人口集約、安全保障(防務資源和兵力投送) 等方面的成本更低。所以君堡的人口數據一點不奇怪。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4

中世紀作為貿易樞紐的伊斯坦布爾

另外就是安全問題,戰争期間安全問題要高于經濟考慮,歐洲海洋文化另一點就是基于海洋經濟基礎的海軍投送傳統海洋防務系統建設。君堡在海洋防務上的優勢非常大,比如波斯的滅亡就是因為波斯人沒有一個在防禦功能上可以與君士坦堡相比拟的首都,因而在耶曆651年被回教徒徹底征服。

而拜占庭的海洋分布地緣,使它可以依托海洋物流和海軍來整合各地資源,它的首都擁有歐洲最繁榮的經濟,君士坦丁堡的戰略位置以及拜占庭的海軍保持海路的暢通,一方面從事貿易,一方面維持補給路線,讓君士坦丁堡即便被包圍,也不會因為資源枯竭而投降。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5

極盛時期的拜占庭,注意其首都在地中海的位置

拜占庭帝國建立在希臘語文化基礎上

古希臘就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地緣,它們依靠海洋經濟基礎發展出了龐大的貿易殖民據點系統和豐富的航海殖民文化,幾乎滲透了整個環地中海地區,隻有文化成熟人口稠密的迦南、下埃及和迦太基它們滲透不進去。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6

西元前1500年左右起源于東南歐的“海上民族”入侵伯羅奔尼撒、下埃及和巴勒斯坦、黎凡特等近東地區的路線

成熟的希臘語文化圈子依托它的文明高度和人口數量,在被羅馬征服後依舊沒有被同化,拜占庭帝國以希臘文化作為文化根脈,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7

古希臘人的殖民系統

羅馬帝國在公元4世紀末分裂之後,東西兩部分在社會、政治、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促成了基督教說拉丁語的西部派别(即原天主教,後來它進一步分裂出去北歐的新教徒)和說希臘語的東部派别(東正教)之間的分化。今天,除了波蘭和匈牙利、克羅地亞等少數斯拉夫民族外,大部分斯拉夫人國家、希臘、埃塞爾比亞等基督教國家都是東正教的範疇。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8

宗教革命前的天主教和東正教(藍色)

分裂後的東羅馬以君士坦丁堡為核心進行整合,君士坦丁堡南北東三面環海。短短幾十年,君士坦丁堡人口已接近50萬。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9

中世界的君堡鳥瞰

君士坦丁堡的淪陷和變化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10

在西元第七和第八世紀之間,阿拉伯占領了埃及、中東、北非和西班牙,從拜占庭的手上永久地奪去這些地區。1071年,土耳其人于曼奇克托取得勝利,導緻帝國在小亞細亞一帶的□物、牲畜、馬匹和士兵等重要資源供應被切斷。1204年,十字軍誘使威尼斯的總督利用背叛者,讓他們得以洗掠君士坦丁堡。

也即是說,在這場騷亂之前,拜占庭隻是名義上的大國和強國,其實際可控的地盤都很小了!

十四世紀時,土耳其人攻占亞得利亞堡,然後繞過君士坦丁堡侵略歐洲。1396年,他們在尼古博魯斯打敗大批的十字軍,并統治了很多巴爾幹半島的居民。1453年五月,土耳其的蘇丹麥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幫助之下,攻占了防衛虛弱的君士坦丁堡,這個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君士坦丁堡的淪陷使地中海東岸自此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天主教與回教的國家在此間不斷厮殺,二者的文化沖突一直延續至今。奧斯曼帝國借此控制了傳統商路,一定程度上促使新航路的開辟。來自威尼斯、熱那亞等共和制城邦國家的天主教徒商人仍被允許享受貿易特權。

君士坦丁堡地理位置重要,強大的輻射能力能夠幫助奧斯曼的回教統治者蘇丹建立更為強大的帝國。而在當時,奧斯曼帝國基本上繼承了君士坦丁堡的地名-----按照傳統,突厥人、薩拉森人、摩爾人、波斯等回教民族都習慣把君士坦丁堡叫做康斯坦丁尼,相當于同一個名字的回教發音------甚至在與歐洲各國的外交信函中,自行将本國首都翻譯為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隻是奧斯曼帝國首都的非正式名稱。而

西曆16世紀後,整座城市愈發體現出回教色彩。不同于東正教徒的羅馬時期将廣場、競技場等公共設施看做城市中心,作為政教合一的回教國家度,奧斯曼帝國注重發揮宗教在城市管理中的支點作用。除了将城内的教堂改建為清真寺,征服後的20年間,城中新建了近200座清真寺。具有回教特色的“巴紮”(大集市)也成為城市經濟中心之一。

城中的道路網絡也在逐漸“回教化”。拜占庭時期,要求普通道路寬度不得低于3.65米,整座城市道路比較齊整,格局清晰。但根據回教的文化和意識形态以及法律,私人财産權高于公共财産權。于是城中的道路不斷遭到侵蝕,平均寬度不斷降低,城中的街道變得愈發擁擠和無規則。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11

東正教時期的伊斯坦布爾

将不同宗教、民族的居民劃分到不同社區是古代中東回教城市的特點,康斯坦丁尼耶亦被分為13個區,奧斯曼蘇丹政府實行宗教寬容政策,康斯坦丁尼耶是帝國多元社會的典型,除了回教社區,還有衆多的基督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猶太教徒社區。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12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君士坦丁堡成為穆斯林的城市

獨立後希臘和土耳其對伊斯坦布爾的争議:從康斯坦丁尼耶與伊斯坦布爾混用、到正式成為伊斯坦布爾

西曆1823年希臘在英國和沙俄、奧匈等歐洲列強的支持下重新獨立,希臘文化圈作為東正教文化的起源地和堅定捍衛者,希臘人将君士坦丁堡看做東正教的核心,不斷積蓄力量試圖奪取該城。東正教的頭号大國沙俄也希望占領君士坦丁堡,打通黑海與地中海通道,從而擁有一定的海權,從而更好的脅迫英國到印度的海上路線,從而和世界第一大國英國抗衡。自西曆16世紀起沙俄就不斷挑事,攻占土耳其的領土。

第一世界大戰前,沙俄和奧地利甚至計劃瓜分奧斯曼土耳其,号稱“支持”希臘重奪拜占庭。但由于俄奧列強間的矛盾,君士坦丁堡仍被奧斯曼蘇丹掌控。

拿破侖戰争和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後的歐洲的民族自決主義高漲,這也影響到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在1876年頒布了首部《憲法》,強調本國的文化元素。憲法中寫道“帝國的首都是伊斯坦布爾”,伊斯坦布爾之名首次得到官方認證。

伊斯坦布爾沒有被強制推廣,心有不甘的歐洲列強仍稱這裡為君士坦丁堡。他們認為這座城市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自希臘獨立後,巴爾幹半島各民族紛紛獨立。帝國的北非屬地也失去控制。到20世紀初,因為和沙俄的矛盾激化和不可妥協,奧斯曼帝國隻能摒棄1856年戰争中的同盟英法,轉而與德國、奧匈帝國結盟卷入了一戰。戰敗的土耳其情況非常危險。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13

《色佛爾條約》

後來土耳其人反敗為勝,驅逐了英法等協約國列強支持下的希臘幹涉軍,1922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923年《洛桑條約》,土耳其保住了君士坦丁堡及部分歐洲領土主權。希臘隻得同土耳其确認了了邊界,邊境以東240公裡的人口承載能力超過希臘本土的君士坦丁堡大區,成為希臘有心無力的夢想。

土耳其雖然是一個回教國家,但是它因為臨近歐洲,受到了一定的世俗化影響。而且由于君士坦丁堡在歐洲i宗教世界的巨大影響力,繼續在此定都會增加歐米列強的關注,為了改善國際環境,土耳其将首都遷往了亞洲腹地的安卡拉。

而且在防務安全方面,君士坦丁堡距離國境線太近,鄰近的希臘、保加利亞等東正教國家與新生的土耳其長期敵視,定都于此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出于民族主義的考慮,“君士坦丁堡”一詞被徹底取消。自1930年起,該城名字正式改為伊斯坦布爾。

希臘沒拿回君士坦丁堡算不算是一種失敗?

伊斯坦布爾有1500萬說突厥語的回教徒,比整個希臘的人口都多,希臘東正教徒隻有800萬人口,所以以希臘的實力,一戰後很難吃掉這個區域。現在這個希臘本身就是從奧斯曼帝國分出去的,借着奧斯曼帝國的土崩瓦解和兩次世界大戰,能拿到南馬其頓地區、色雷斯、愛琴海部大部分的島嶼,已經算賺翻了,在塞浦路斯還在跟土耳其撕着呢。

再說了,真拿回君堡了,你讓莫斯科顔面往哪擱,這個曾經東正教的新羅馬,普京沙皇是遷都還是不遷都。

伊斯坦丁堡與君士坦丁堡(再見君士坦丁堡)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