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世界三角龍大戰?據中新網報道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毛方園、張馳與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研究員孟津等合作,最新在我國東北熱河生物群發現了早白垩紀(約1.3億到1.1億年前)的兩個哺乳形動物新屬新種化石——中國掘獸和陳氏掘尖齒獸這兩個新屬種動物化石發現及其研究論文,7日在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史前世界三角龍大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據中新網報道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毛方園、張馳與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研究員孟津等合作,最新在我國東北熱河生物群發現了早白垩紀(約1.3億到1.1億年前)的兩個哺乳形動物新屬新種化石——中國掘獸和陳氏掘尖齒獸。這兩個新屬種動物化石發現及其研究論文,7日在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兩種掘獸獨立演化
但都遇到類似進化壓力
該研究表明,适應掘穴習性的哺乳動物可以通過挖掘行為的獨有特征來辨别,雖然中國掘獸和陳氏掘尖齒獸的親緣關系較遠,但兩個物種有一些特征很相似,包括它們都是後肢短前肢長、尾巴較短、爪子粗壯,椎體(除尾椎外)數量也較多。研究人員認為,穴居和挖掘适應在不同哺乳形動物中獨立演化了多次,中國掘獸和陳氏掘尖齒獸的相似特征是在類似的選擇壓力下獨立演化而來,它們都表現出掘穴的趨同演化特征,具有明顯的、适應掘土穴居生活的肢骨特化,還伴随有椎體的形變和量變。
毛方園介紹,中國掘獸是來自遼甯省的三列齒獸(一種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體長316毫米,也是熱河生物群發現的首個三列齒獸。陳氏掘尖齒獸也發現于遼甯省,它比中國掘獸小,體長183毫米,是熱河生物群中較常見的真三尖齒獸(現代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和有袋類動物的遠親)。
骨架保存基本完好
是下孔類最晚孑遺物種
這兩個新屬種化石的正型标本都為保存基本完好的骨架。其中,中國掘獸的正型标本保存有已知三列齒獸中最完整的頭後骨骼,代表了非哺乳下孔類(似哺乳類爬行動物)迄今為止已知最晚的孑遺物種(古老的地質時期中曾非常繁盛,但到較新時期或現代則大為衰退的一些生物物種)。
兩種掘獸和地面行走奔跑、樹上攀援、水中遊泳的種類相比,其肢骨變得短粗,前肢尤甚,後肢較弱;肱骨強壯,其遠端極寬,達到肱骨長度的60%-70%;強壯的内外髁突為腕部和指屈肌和伸肌的附着點,可以産生強大的内外力量,用于挖掘;尺骨鷹嘴突長,且鷹嘴突與肘關節樞軸遠端的尺骨其餘部分的長度比例通常較高,反映出該類動物外力的增加。作為挖掘工具,這兩種動物前肢手掌寬闊,爪長而結實,第一指骨明顯長于其他指骨,而其他的指骨和掌骨都變短、變粗。軀幹長而靈活,脖子短粗有力,尾巴小減小阻力,這些都是挖掘型穴居動物肢骨常見的适應變化。
毛方園表示,該研究還獲得哺乳形動物主要類群的分異時間,既為了解哺乳形動物的演化提供時間框架,也為解釋挖掘穴居及脊椎變化在哺乳形動物不同支系中趨同演化提供系統發育框架。
來源: 廈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