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們總是在錯過之後才能明白

我們總是在錯過之後才能明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12:37:32

我們總是在錯過之後才能明白?兩個小時不看手機,你會不會擔心錯過重要信息,哪怕是假期和家人在一起;,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我們總是在錯過之後才能明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們總是在錯過之後才能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怕錯過)1

我們總是在錯過之後才能明白

兩個小時不看手機,你會不會擔心錯過重要信息,哪怕是假期和家人在一起;

忙了一整天,刷朋友圈是不是一定要翻到“上次看到這裡”;

618、雙十一,如果什麼都沒買,會不會感覺錯過了優惠的機會;

其他孩子報了各種興趣補習班,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興趣的話,會不會擔心他沒有特長,将來落後于人……

我們總擔心會錯過些什麼,小到一次特賣、朋友圈的新鮮事、一篇可能會改變自己的文章,大到投資機會、職業選擇、孩子的成長……

2013年,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了新詞叫“FOMO”,意思是“害怕錯過”,這種“擔心其他地方可能正在發生令人興奮或有趣的事件”的感覺,被稱為“錯失恐懼”

害怕錯過,常常讓我們陷入另一個選擇可能會更好的選擇困難、以及“早知道就好了”的焦慮。

選擇了一條路上的細水長流,又挂念另一條路上是不是有高山大海,越是想着“如果那樣可能會更好”,也就越難對當下的生活感到滿意。

美國風險投資家、私募股權投資者帕特裡克·麥金尼斯,曾為世界銀行、摩根大通集團提供建議和戰略咨詢,後來創立了咨詢公司,為投資者、企業家提供戰略建議。

他發現,投資中最常見的心理就是“錯失恐懼”,人們總是陷入“我是不是錯過了最好的投資機會”的患得患失,而今在智能手機、社交媒體的助推下,信息無處不在,錯失恐懼已經演蔓延到全球各地,成為一種文化危機。

他的《錯失恐懼》一書,探讨的就是如何看待錯失恐懼症,不被繁冗的信息幹擾,學會權衡選擇的成本和收益,提高決策力和行動力,将注意力轉移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焦慮,是刻在我們的基因裡的。

一個生命,無論是從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傾向于追求更好的、更有利于自己的,才能在适者生存的競争中取勝。

隻是伴随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不間斷地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其他人的生活高度互聯、共享,也就更容易從互相對比中産生焦慮,就像作者所比喻的:進入一場由數字欺騙和非對稱信息主導的自欺欺人的戰役。

比如說,“從前慢,車馬郵件都慢”,一個人一生可能都局限在有限的地域,沒有走出過小鎮,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發生的什麼。

現在,隻要打開手機,你可以看到萬裡之外的同齡人跟你過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看到阿拉斯加的鳕魚躍出水面、看到大洋彼岸的海鷗拂過費城……

世界那麼大,你不一定會走到,但一定能看到。

各個城市一定要打卡的地方、城市必吃榜、“一生要看的100部電影、要走到的100個地方”……我們的大腦裡充滿了這樣的清單。

在被高度包裝的社交媒體世界裡,我們會進入一種“對照焦慮”。

也就是說,你看到其他人正過着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不管是不是認識對方,都會忍不住對照自己的生活狀況。

比如我們看到李子柒充滿美感的田園生活時,就會對日複一日的“打工人”生活陷入懷疑和不滿;看到朋友圈悠哉悠哉的逛街、喝下午茶、精緻的生活,就難免覺得自己活得很辛苦。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無數人都在提醒你,生活還有另一種可能,你可以擁有更好的。

父母為什麼會成為最焦慮的群體?

從前他們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可能隻有鄰居家小孩、同校的學霸,而今天“别人家的孩子”可以是考出全省、全國最高分的孩子、是各個領域最頂尖的人才、是30歲之前兒女雙全、35歲财富自由的年輕人……

作者認為,從本質上講,錯失恐懼症和人的雄心、抱負有關,根植于人們對比當下的事物更宏偉、更優質、更光鮮的事物的追求。

但是當我們隻看到這些食物“更宏偉、更優質、更光鮮”的一面、而忽略它們完美濾鏡之後的真實面目時,就會陷入無限的焦慮。

最近有一個新聞,13歲的女孩媛媛,每天被媽媽強迫跳繩3000下,導緻膝蓋軟骨磨損。

而媽媽讓她跳繩的原因,是擔心孩子個子矮,想抓住身高發育的尾巴,讓她的身高能夠竄一竄,結果卻得不償失。

小品演員蔡明在采訪中提到,自己和兒子一度吵得不可開交,當時為了讓兒子能在30歲之前結婚,一天安排了7場相親,兒子相親相到幾乎抑郁。

無奈,兩人最後簽署了一份和解協議,兒子承諾,37歲之前自主解決婚姻問題,母親蔡明不許再幹涉。

擺脫錯失恐懼,需要我們分清兩種決策,一是低風險決策、二是高風險決策。

低風險決策是那些平淡無奇、對生活的影響微不足道的事,比如雙十一買哪些日用品、周末去哪裡玩兒這些問題。

既然是低風險,就意味着即使選擇錯誤,代價也是很少的,你還有重來的機會,所以不需要消耗太大的精力和情緒成本在上面。

高風險決策帶來重大的、有可能是決定性的中長期影響,在做出決定之前就需要一個結構化的、深思熟慮的過程。

怎麼選擇才會最大程度上規避高風險、不後悔錯過,書中提出了四個建議:

首先,保持開放的心态。

不要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幻想會有怎樣的結果,比如買了房子就一定會升值、報了補習班就一定會提升成績、個子矮就沒有競争優勢、30歲前不結婚就會孤獨終老……

其次,知道什麼東西重要。

明确你想要達成的目标和你認為可以接受的結果,比如房子是給自己的家,這是最重要的,升不升值不重要;

再有,依賴事實,而不是情感。

收集信息,從你最信任的人那裡獲取信息和建議。

最重要的,是記住,你是在選擇最好的,而不是排除最差的

把你所有的事情按照目标排序,按照重要度去安排,然後全力以赴去實現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件事。慢慢地,随着你最重要的那件事的進度能如你所願,你就會對人生充滿信心。

作者在書中寫到:信心是錯失恐懼症的最好解藥,那種一種“無論做何選擇,都有信心過好自己”的感覺。

世界那麼大,風景是看不完的,路也是走不完的。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是一種笃定,更是一種智慧。

人生一世,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的錯過,才凸顯出你所擁有的東西的珍貴。

點個【在看】,把有限的精力留給我們能掌控的的東西,才會有踏實的幸福感。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别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素年錦時,素年錦時FM。

圖片 |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