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西北大學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西北大學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17:47:35

2019年5月10月,西南邊陲山區縣城雲南省鳳慶縣王大哥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前幾天,他的妻子經臨滄市人民醫院醫生診斷為視網膜脫落,建議盡快手術治療。他準備攜妻子到省城大醫院就醫,最讓王大哥揪心的是大城市就醫人生地不熟就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不知道從何處着手,而且一路的吃住行以及醫療費用更讓他一家吃不消。突然,他想起了不久前看到一則消息: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李永浩醫生進駐鳳慶人民醫院。他喜出望外,拉着妻子趕往鳳慶縣人民醫院。5月13日,李醫生成功地幫助王大哥的妻子進行了視網膜脫離修複術。患者術後康複很順利,不久就出院了。

“這對我們家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們心中的感激”,王大哥特地寫了封信,感謝來自廣州中山大學的派駐醫生。

西北大學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以優勢學科資源)1

中山大學自2013年開展定點幫扶雲南省鳳慶縣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統一部署,根據鳳慶縣的實際需要,集中優勢抓人才、教育、醫療、文化、産業、社會力量等六個領域,多方面綜合施策,打好組合拳,為鳳慶縣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在中山大學幫扶下,山裡幹部、山裡娃走進著名學府。“給錢給物,不如給建個好支部”,中山大學堅持“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注重增強鳳慶縣内在發展動力,緻力于提高鳳慶縣黨政幹部帶領群衆脫貧緻富能力,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能動作用。自2013年中山大學定點幫扶鳳慶縣以來,已累計培訓市縣黨政領導幹部18期1134人次,還協助安排了27名幹部在大學、附屬醫院、大灣區地方政府各部門進行挂職鍛煉,讓鳳慶幹部在實戰中邊幹邊學,有效提高了鳳慶縣各級黨政幹部的能力素質,為鳳慶縣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組織基礎。

許多鳳慶縣人民從深山來到廣州的同時,許許多多的中大人卻從繁華都市廣州舟車勞頓,風程仆仆來到了西南邊陲山區縣城鳳慶,在這裡紮根,助力鳳慶脫貧事業。中山大學自2014年起共派遣6屆20名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到鳳慶縣魯史鎮魯史中學開展支教活動。

中秋節前一周,王克每晚都在加班加點聯絡對接中山大學統一戰線幫扶鳳慶縣系列活動。他是中山大學第五位派駐鳳慶縣挂職副縣長的幹部,剛上任不久就一邊着手深入鄉鎮調研深化定點扶貧工作,一邊謀劃對接中山大學優勢資源。這周末中山大學統一戰線專家共40多人到鳳慶縣開展幫扶活動,周末短短兩天内将組織中山大學中秋消費扶貧貨款移交儀式、中山大學出版社捐書儀式、中山大學移動黨校捐贈儀式、在鳳慶縣人民醫院組織免費義診活動等等。這樣的幫扶團隊來到鳳慶已經是常态。

西北大學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以優勢學科資源)2

趁着傍晚農民勞作回家,藍澍德走在熟悉的紅塘村道,開始入戶走訪村中的脫貧戶。他是中山大學另一名挂職幹部,在鳳慶縣擔任紅塘村駐村第一書記。自2018年起,中山大學開始幫扶紅塘村。經過一年努力,紅塘村大擺田完小的教學設施得到全面提升,适齡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100%,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加快推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去年底,經臨滄市批準公示,紅塘村已脫貧出列。“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責任”,作為第一書記,藍澍德仍感覺身上責任沉甸甸。

不遠處是鳳慶縣一中,來自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李建輝老師正在給學生修改作文。李老師退休後,沒有跟随兒子到美國居住,而是接受學校的推薦到鳳慶一中駐點支教。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很多學生都喜歡上了他的語文課,而李老師寫下了十二萬多字教學日記和三萬多字聽課筆記。一同來自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英語老師崔莉喜歡就地取材,茶馬古道、瀾滄江、滇紅茶等身邊的元素出現在課堂上時,學生倍感親切,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已經把這裡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崔老師還向紅塘村小學捐贈5000元,獎勵優秀師生。一同到鳳慶任教的還有熊銀元、劉敬蓮老師,一年多紮根鳳慶的日子,讓四位老師都與鳳慶結下了深厚感情。中山大學投入52萬元援建了遠程教育課室,附屬中學與鳳慶縣第三中學跨越近2000公裡可同上一門課,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截至目前中山大學已整合校友和社會資源提供捐贈超過1500萬元善款,用于鳳慶縣建設中小學、購買醫療設備、危房改造等,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藥學院葛發歡教授是生藥與天然藥物化學的專家,在應用領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鳳慶縣是核桃大縣,但産品精深加工面臨難題。于是,雙方找到了一種契合。2019年初,藥學院葛發歡教授與鳳慶縣一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核桃油、茶葉籽油生産線正式落地投産,該生産線所采用的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是國内領先的食用油綠色生産技術,大大提高了鳳慶縣核桃油、茶籽油品質。他們計劃于10月底在鳳慶縣召開植物資源大健康産業高峰論壇,為鳳慶縣打造産業高地貢獻專家智慧。

程瑜是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人類學系的教授,他剛剛從鳳慶回到學校準備新學期工作。暑假期間,他和夏循祥副教授帶領20多名大學生、研究生分别赴鳳慶魯史古鎮、郭大寨鄉團山村開展人類學田野實習活動。郭大寨鄉團山村的田野調研已連續開展三年,圍繞少數民族俐侎人群文化研究已累計形成超過100萬字的素材。他們還确定了非遺傳承人,對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專項培訓,推進俐侎人非物質文化遺産系列叢書的出版,通過傳統文化、符号等的保護再利用,活化民族元素,為貧困群衆脫貧緻富開拓新門路。

中山大學旅遊休閑管理學科在國内領先。自2013年以來,中山大學已由旅遊學院團隊為鳳慶縣編制了《鳳慶縣旅遊産業發展總體規劃》《鳳慶縣陳家窩河旅遊區概念規劃》《百裡長湖旅遊區概念規劃》《古墨旅遊區概念規劃》等系列規劃。今年暑期,旅遊學院劉逸副教授還專門回訪鳳慶縣,實地考察安石村、青龍橋、滇紅老廠、魯史古鎮、新漭街渡大橋和古墨村等重要旅遊資源點,全面掌握鳳慶縣旅遊産業發展的現狀及面臨的瓶頸,給予了具體的工作指引和相關部署,為鳳慶縣旅遊發展把脈助力。鳳慶縣的古墨村也成為逐漸興起的旅遊地。

9月10日,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保繼剛在南京舉辦的第四屆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脫貧十大典型項目推選活動上進行了阿者科計劃的展示,阿者科計劃成功入選了十大案例。阿者科村地處雲南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内,是典型的哈尼族傳統村落,景觀獨特秀美,但近年來村落經濟發展緩慢,是雲南省元陽縣典型的貧困村,脫貧任務艱巨。2018年1月起,保教授帶領研究團隊開展為期三年的公益援助項目。阿者科計劃獨辟蹊徑,将鄉村振興、傳統村落保護、文旅融合發展、農耕技藝傳承四位一體同步推進。經過一年即取得了“開門紅”,兩次村集體公司分紅收入超過40萬元,村民分紅金額為191195元,全村實現了脫貧。一年來,阿者科計劃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世界旅遊組織正計劃到阿者科考察。阿者科計劃為全球旅遊減貧提供了一個中國方案,也是一個一流學科反饋社會的極佳案例。(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春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