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17:20:40

許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感覺很困難,發現孩子逐漸長大了,越來越不了解他們了,更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也不知道孩子的所需、所盼、所求。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行為問題時,有的家長更是不知道怎麼辦,因為孩子對家長進行了全方位的信息封鎖,關閉心靈的大門,家長們很擔心着急,怎樣才能有效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呢?這裡我們和大家分享幾個有效溝通的小妙招。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小妙招)1

妙招一,耐心傾聽。要注意耐心了解孩子。溝通中要耐心傾聽,鼓勵孩子說話,說真話,說實話,隻有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怕,所愁所憂。耐心傾聽就不能急躁,不能急想說幾句話或者用幾分鐘就能與孩子溝通成功,更不能寄希望于通過一兩次溝通就能走進孩子的内心,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因為家長與孩子之間無論在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異,相互理解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家長在溝通中或在傾聽中過于急躁,失去耐心,情緒激動,埋怨,責怪甚至打罵孩子,就會使孩子由此産生困惑,膽怯,逃避等不良心理,就有可能造成親子關系的不和諧,甚至産生敵意。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小妙招)2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拔掉所有的釘子。從前有個小男孩脾氣很壞,有一天,他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天發一次脾氣,都必須在樹上用鐵錘釘一根釘子。

第一天,小男孩在樹上釘了。37顆釘子,因為這一天他就發了37次脾氣。幾個星期後,由于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小男孩每天在樹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壞脾氣比往樹上釘釘子要容易多了。

最後,小男孩變得不發脾氣,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他父親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樹上拔下一根釘子。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于把樹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

父親拉着她的手來到樹邊,對小男孩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樹上留下的那些小孔。樹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别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釘孔一樣,會在人們的心靈中留下疤痕。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小妙招)3

所有的父母都應該了解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情緒會傷人。父母的情緒對孩子心靈的傷害,猶如釘子釘在樹上的小孔。所以,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建立在心情平靜甚至是心情愉悅的基礎上的。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之前,首先要檢查并平靜自己的情緒,拔掉所有的釘子。在聽中,當孩子訴說高興的事時,家長應當适時插話,與孩子共同分享快樂。當孩子說不高興的事兒或感到悲觀不快時,應該讓他盡情的宣洩,适當的予以安慰,從而使孩子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

當孩子訴說家長不感興趣的話題時,也應該耐着性子聽,不要以沒有時間,有工作要作為借口拒絕孩子的傾訴,要多聽少說,多體會孩子的感受。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小妙招)4

在耐心聽取孩子的傾訴中,家長一定要心靜平和,不要有任何的主觀偏見,這樣才能在認真聽取孩子的傾訴時冷靜思考,透過表面信息感受到孩子的深層感受,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問題的所在,才能讓在孩子需要指導時,對孩子提出恰到好處的、具有指導性的見解,并與孩子進行商量,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

這樣就把溝通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既保證了溝通的順利進行,又達到了溝通的目的,更為以後的溝通奠定了基礎。家長們,請您牢記,讓孩子傾訴是對孩子心靈最好的排毒,善于傾聽孩子的傾訴,是對孩子心靈最好的療傷。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小妙招)5

妙招二,尊重理解。要素一:平等。如果家長尊重、理解孩子,就會把孩子看做是需要尊重的獨立個體,就不會用成人的标準來對待孩子,就會放下家長的架子,于是和孩子商量讨論,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讓孩子去做,家長就會改變唯我是從的觀念,注意尊重孩子,做到溝通中孩子有表達意見、争辯的權利,便壓服行為為以理服人的良好習慣,變身為耐心引導,做聰明的父母,成為孩子的朋友。

要素二:保護自尊。自尊心是孩子奮發向上的源泉,家長一定要以誠懇的态度,恰當的方法與孩子溝通,尊重,傾聽孩子的意見,以滿足孩子自尊心的要求。切忌拿自己的孩子的缺點與鄰居,親戚朋友孩子的長處相比,翻舊帳等。

比如,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理解分數,家長就會很憤怒,你看看人家張某某,那孩子多有出息,人家原來學習成績在你後面,現在把你給超了,平時說你也不聽,你就是不努力才叫人家超了,真丢人。你太讓我失望的。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小妙招)6

有一種好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字寫得好,作業寫得快。“我一生最大的敵人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這句話是一個長大成年後的人跟我親口所說。長期這樣的語言暴力,就像一把把刀子,傷在孩子的心理上,傷害孩子的自尊,讓他在心靈深處感覺到自己是不好的。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要以發展的眼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不斷幫助孩子确立目标,做孩子成長中的引路人。

要素三:理智對待錯誤。孩子做錯事或犯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讓孩子從做錯事情或犯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避免類似的事情再發生。不能理智理智地對待孩子做錯事,以對待成人的标準來對待孩子,或方法簡單粗暴,橫加指責,就會導緻孩子關閉心靈的窗戶,拒絕溝通,使孩子喪失改正錯誤的勇氣和機會,甚至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

相反,理智對待孩子,就會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個性,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心平氣和地進行有效的溝通,不命令孩子去做什麼,而是通過分析,啟發,引導孩子去認識問題,認識到錯在哪兒,反思為什麼錯,汲取什麼教訓,并讨論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讓孩子暢所欲言,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将批評、教育、溝通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孩子容易接受,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小妙招)7

要素四:善于換位思考。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中,要做到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和孩子站在同一世界上平等對待。将心比心,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樣才能做到與孩子在心靈上的理解和交流,對孩子多理解,少指責,多贊揚、少否定,多具體幫助,少空洞說教,使孩子感到家長的關心、愛護、溫暖,向家長敞開心扉,才能在溝通中實現對孩子的指導教育。

家長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就會還你一個驚喜。在親子溝通中,要經常用我怎麼怎麼樣用我字開頭,而不是用你怎麼怎麼樣你字開頭。在親子溝通中,家長的語氣和表達方式很重要,關系到溝通的氛圍和成敗溝通中。

你開頭和我開頭這兩種表達方式,即我信息和你信息。你信息是屬于指責性的,這種表達方式孩子因受到指責而不易接受,或者是表面接受,心裡不服,行動上不接受。

于是家長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确,使孩子聽話,不斷的指責孩子的錯誤,孩子不斷的為自己表白或辯護,出現頂嘴不聽話的現象。

而另一種以我開頭的表達方式,我信息的表達方式,語氣溫和,具有生命性、探讨性,能夠顧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容易接受。經常用我信息表達方式,實際上是在用心與孩子溝通,容易被孩子接受,而走進孩子的心靈,溝通效果就好。

與孩子的溝通的六個小技巧(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小妙招)8

經常用你信息表達方式,實際上是在指責孩子,孩子不願意接受,溝通效果當然不理想。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晚歸的一個小時,家長又聯系不上,那麼媽媽就會很着急,很擔心,當孩子回到家時。如果你用你信息的表達方式,可能會說,你這麼晚才回家,幹什麼去了?為什麼不給家裡打個電話?

很明顯,這樣的表達方式裡充滿着憤怒、指責、質問,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将孩子晚歸的内疚、自責的情緒都趕走了,更是無法理解到媽媽的擔心、焦慮和關愛。而如果利用我信息表達,效果就會完全不同。我看到放學時間過了一個小時了,你還沒有回來,也沒有電話,我不知道你去哪裡了,我非常擔心,擔心你遭遇到什麼危險。你現在回來了,我的一顆心總算落地了。這樣的表達,孩子就會更加理解媽媽的内心。無論他這一個小時裡遇到什麼,或者去做了什麼,他都知道媽媽對他的愛,這份愛是打開他心門的鑰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