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牌童裝搭配?商報圖形 秦剛 制商報記者 譚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潮牌童裝搭配?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商報圖形 秦剛 制
商報記者 譚亞
複古“赫本”翻邊連體褲、“馬卡龍”歐根紗公主裙……這些光聽名字就能讓人聯想到國際四大時裝周T台的單品,實際上1-7歲的嬰童才是它們的主人。
在被爛大街的闊腿褲、連體衣充斥眼球後,“不撞衫”成了部分年輕人的購物哲學。然而,在國内童裝這個撞衫重災區,年輕辣媽們往往沒有多餘的選擇。
新學年來臨,商報記者昨日采訪發現,一些淌着小衆設計“血液”的潮牌童衣打着“童年不同樣”的主題,卻集中匍匐在“線上”。
現象
小衆童衣“殺”入撞衫重災區
在“天下爆款一大抄”的市場背景下,層出不窮的山寨貨成了直接受益者。這在國内童裝領域尤為突出。
“你我互抄特别嚴重,源頭設計根本就不是産業鍊的核心。”在重慶設計小衆童裝的80後小夥胡寅告訴記者,童裝設計目前是國内童衣加工制作的一塊“短闆”。
三年前,胡寅獨立設計的第一件潮童“樣衣”誕生。“别說同款,就是類似的款式,在重慶的商場不可能找到第二件。”時隔三年,胡寅回憶起來還有些興奮。
三年後,從上海學設計回渝的羅靜恬也進入這個行業。去年12月,她設計的第一件潮童女裝穿在了一名女寶寶身上。開張一個月,羅靜恬的小衆潮衣就賣出10多件。
“這些顧客對款式很挑,不撞衫是底線。”羅靜恬說,小衆童衣都是“獨立設計”,所以撞衫的幾率很小,這些”永不撞衫”的時尚童衣得到了辣媽們的追捧。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有至少10個類似的潮牌童衣在經營,近一兩年增長明顯,它們款式獨特,風格各有千秋。“背後捉刀的多是科班出身的年輕設計師。”羅靜恬說。
供不應求 網紅爆款頻“斷貨”
首款童衣推出兩三個月後,就有辣媽整天追着問羅靜恬何時上新。
不仿大牌、不盲目追趕潮流,為保證童衣的獨特,羅靜恬的設計周期比市面上的競争對手都要”漫長“。“有時一個月能設計4-5款,有時1款都沒有。”羅說,但比起設計周期的限制,“量産”更讓她頭疼。
“一個爆款出來後,生産線卻經常掉鍊子,産量跟不上。”羅靜恬告訴記者,有時辣媽們在後台咨詢,應付不過來時,她隻能在網店上标注“缺貨”。
困境
小衆潮牌遭遇“量産”難題
“童裝比成人服飾的工藝更複雜,對生産線的考驗極大。”對童裝行業頗有研究的胡寅稱,定制童衣的最大賣點是獨特,相當于每件衣服都要“重啟”一條産品線。
隻能小量生産的爆款童衣,讓羅靜恬不敢輕易推新款。記者在她的淘寶小店上看到,上線10個月以來,“所有寶貝”加起來不超過40款,但每件寶貝的好評度卻極高。
“量産”的确是懸在童衣定制頭上的一把利劍。幾番嘗試後,羅靜恬的産量仍被困在生産線上,最後她隻好放慢節奏,暫時收起“擴張”的想法。
面料靠進口 生産靠代工
記者了解到,在重慶設計制作一件童裝,平均比江浙城市要多出10塊錢左右的成本。這樣的産業“痛”點“痛”了二十幾年,張垕瑛終于下定決心“止痛”。
而這也正是羅靜恬們無法量産、量販的關鍵。羅靜恬告訴記者,為了讓款式和質量匹配,很多面料都要進口或者從沿海城市采購,而重慶的服裝加工廠被幾家大牌服飾擠占,像羅靜恬這樣規模較小、且對工藝比較挑剔的小衆童衣,“工廠都不願接單。”
将設計樣稿傳至沿海城市的加工廠求代工,成了羅靜恬無奈的選擇。不堪代工和原材料成本,胡寅的童裝品牌經營起來也很艱難。胡寅算了一筆賬,一件普通的定制童衣,除去設計和人力成本,如果利潤不足50元,基本上沒有賺錢的可能性。而面料、代工這些環節,活生生地“鲸吞”着童裝定制業的利潤空間。
一線大牌入駐“狹路相逢”
小衆潮牌還繞不開“大牌”們的沖擊。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渝中區、江北區等熱門商圈的童裝賣場,就迎來多個國際、國内一線大牌的入駐。
“法國某童裝拳頭品牌即将落戶。”江北遠東百貨某童裝專賣店店員向記者透露,該品牌是“正宗法式血統”,主打高端路線,平均一件夏裝的售價就超過500元。
深耕童裝行業27載的張垕瑛認為,國外童裝大牌的進入,對國産和小衆定制品牌均帶來沖擊,尤其在面料、成色等方面,将與小衆定制童衣“狹路相逢”。
據遠東百貨某童裝品牌店員稱,國産童裝款式比較“中規中矩”,能滿足部分“剛需”,但國際大牌更能虜獲辣媽們的芳心,而單說款式的話,一些小衆潮牌的确極具競争力。
張垕瑛也告訴記者,目前占領重慶童裝賣場的品牌呈“三分天下”之勢,一部分是本土童裝,很大一部分來自沿海城市品牌,還有一小部分是進口大牌。“而小衆的定制潮牌幾乎找不到實體店。”張垕瑛說。
破局
老牌服企主動牽手“潮牌”
童裝市場這座金礦,正不斷迎來掘金者。一組公開數據顯示,國内嬰童數量目前已逼近2-3億,童裝市場規模或高達3000億元。
“跟着品牌成長的80後、90後,也在變換着不同的社會身份和家庭身份。”胡寅認為,近幾年童裝産業的主要客源是被各種品牌圍攻的辣媽們,童裝品牌将“競争上崗”。
張垕瑛今年開始關店,“凡是不賺錢的都要關”。事實上,張垕瑛關店是“以退為進”,他正在四處尋找新的業績增量。他說,想快速分得蛋糕,“再走老路”肯定會被對手彎道超車。 “我們的工廠歡迎各種獨立設計師帶作品來‘走秀’。”張垕瑛盛情邀請“有想法”的年輕設計師入夥,合作方式很靈活,小衆潮牌甚至可免費使用整條加工線等。
期待硬件與軟實力對接
“小衆潮牌對市場的觀察和把握比我們都更敏感。”朝天門市場服裝行業協會會長牟衛接受采訪時,大力吆喝本土的“獨立設計”積極加入童裝行業。
“童裝細分市場增長太猛了,遠超成人服飾。”除了小衆潮牌獨立自主經營外,牟衛更希望看到這些新穎、前衛的原創設計能更多地牽手老牌童裝,聯手抵禦“外敵”。
牟衛透露,重慶服裝産業正在崛起,相關配套也正在完善中,布局中的市級服飾生産加工基地不日也将投用,期待這些硬件與原創軟實力的強勢對接。
在“套路”已然成形的成人服飾之外,本土童裝正走在一條未知的軌道上,描繪着另一幅藍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