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計
【教學目标】1、知識與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反複誦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
3、情感态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重點:借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靜。
2.難點: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咱們學習了兩首古詩,誰能來說說他們的題目呢?《宿建德江》《6月27日望湖樓醉書》。
師:好,請同學看黑闆。(闆書課題)
師:對比我們以前的古詩題目,你有什麼發現呢?
師:我聽到有同學說多了一點,沒錯,這個點叫間隔号,他是起區分作用的,還有什麼發現嗎?
師:你說預習的時候,結合了注釋,知道了西江月師詞牌名。
師:對了,這是咱們第一次接觸詞牌名。有誰能解釋一下什麼是詞牌名?
師:好,你來說。哦,他說詞牌名是唐宋以後漸漸興起的一種詞的格式,就像咱們的唐詩,它的格式有絕句和律詩,而詞,它的格式,就是根據詞牌名來确定的。
師:間隔前的是是詞牌名,後面的是這首詞的題目。
師:那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老師是怎麼讀課題的呢!
師:誰再來讀讀課題,老師提示一下(劃出節奏符号)
師: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個課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新授
(一)解讀課題,落實字音
師:讀了課題誰能跟老師同學們解釋一下,這個課題是什麼意思呢?别忘了結合咱們的注釋來說。
師:你來說。哦,你說夜行走在黃沙這個地方。
師:那你們再看看這個課題,你們有什麼疑惑嗎?
師:好,你來說。哦,你想知道是誰,走在黃沙道中。他會看見什麼,聽到什麼,還會想到什麼。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提的問題都不一樣。
師:老師呀,告訴你們,你們提的這些問題,答案就在這一首詞裡面,就讓我們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詞吧。
師:誰再來讀一讀。
師:讀的怎樣好你來說。你說她有個字音讀錯了,應該讀鵲。(闆書:鵲)沒錯請同學們看黑闆,鵲是什麼結構?左右結構,對左右結構的字就要注意左窄右寬。
師:它的部首是,對了是鳥字旁,說明和鳥有關,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它的書寫。
師:提起鵲咱們能想到那種鳥,(喜鵲)
(二)深入研讀,想詩畫
師:同學們讀通詞是學好古詩的序幕,讀懂詞才是學詞的開始,現在就請同學們品讀上阙,前後四人小組交流,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什麼、聞到什麼,好的開始。
生:看到:明月、别枝(什麼樣的别枝)、驚鵲、鳴蟬、稻子。
生:聞到:稻花香
生:聽到:鳴蟬、鵲啼、蛙聲、說豐年(誰再說豐年)。
師:同學們,詞中說伴随清風吹拂,傳來陣陣稻花香和蛙鳴聲,仿佛師青蛙們争說豐年,那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師:同桌試着演演說說,指名(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之類)。
師:同學們不僅演的好,說的更好,那這兒的“說”字是隻是青蛙在說嗎?
生:還有農民、作者自己。
師:對呀,作者聞着飄來的稻花香,多麼期盼有一個豐收年呀!因為這樣,老百姓就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師:齊讀這兩句,體會詞人企盼之情。
師:讀完了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生:夏夜的清幽,靜谧。
生:感受到作者對勞動人名的熱愛
師:那你們的腦海裡呈現出怎樣的一副畫面。(學生自由發揮)。
師:在古詩詞的學習中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才會感受的真真切切。
師:那在讀這兩句話時應該怎麼讀呢?
生:前一句讀出“幽”後一句讀出“喜”。
師:全班同學一起齊讀。
三、小結
師:此刻,你們的感受到了什麼?
生:甯靜、舒适。
師: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麼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于這麼美好甯靜的夜晚,感受清風明月。
師:老師想把這首詞唱給大家聽。
師:在這如此沒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快、沉醉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師:齊讀上阙(帶有喜悅、興奮)
四、作業布置
師:今天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學完了詞的上阙部分,你們想為自己設計一份什麼樣的作業?
生:想學習其它田園詩和辛棄疾的其它詞。
生:想把這幅美景畫下來。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想法,非常好!期待你們下節課的分享。
五、闆書設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