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節,廣西壯族俗稱“鬼節”,這是一個“祀先報本,報盡誠孝”的傳統節日,在壯鄉其規模僅次于春節。
廣西壯族民間傳說,鬼節期間,死去的祖先都要回家過節,故七月初七過後,家家戶戶都為七月十四的到來忙開了。
節前收割稻谷
男女老少齊上陣。婦女忙着碾新米,兒童趁放牛之暇,到河溝去摸魚,男人們則走圩串寨,備辦各種祭祀品。
家家戶戶在村邊小溪宰殺活鴨
幽默一圖
圩場頓時熱鬧起來了,人流如織、車水馬龍,香燭冥币,雞鴨魚肉比比皆是;從七月十二日開始,按供習的不同,大家陸續殺豬宰鴨,采辦時令鮮果、紮剪紙衣冥币,一派節日氣氛。十四日開始大祭,祭祀在廳堂神龛下舉行,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鴨、全雞、米粉、糍粑、糯飯、應時鮮果和水酒。
廳堂神龛
家長焚香燃燭,躬身祈請祖靈飨食,禱請祖神保祐豐收,并燒紙衣冥币供其享用。祭畢,全家才入席進餐。直到十六日,每次用膳前,都先将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吃飯;凡祭祖時燃燒紙衣冥币的灰燼,要存放好,待十六日最後一次祭祀後,全部灰燼用芭蕉葉或芋葉包幾成兩包,由頭戴竹笠的老人用竹棍挑到河邊,放入江中,任其随波逐浪而去。在食材上,壯鄉“鬼節”是吃鴨子為主。
此外,送祖之日,家家戶戶還要剪紙衣、紙船,表示送祖歸陰。在鬼節期間,嫁出去的女兒都攜帶小孩回娘家參加祭祖活動。村寨之間,走親串戚的人不絕于途。
敬請關注文鑫文,帶你走進廣西人文趣事,旅遊風光、資訊報道。
本文所有配圖均為作者“文鑫文”拍攝及擁有版權,未經授權勿做他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