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情雀豔若翠仙,飛鳳玉凰下凡來。在傣族人民心目中,“聖鳥”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人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
錢景泰 攝
傣族舞曆史悠久,據明代《南诏野史》記載,“婚娶長幼跳蹈,吹蘆笙為孔雀舞”。孔雀舞,傣語叫“戛洛勇”,意為孔雀跳,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
楊明 攝
相傳一千多年前,傣族領袖召麻栗傑數模仿孔雀的優美姿态而學舞,後來民間紛紛效仿,經過曆代民間藝人加工成型流傳下來。東漢時,傣族首領曾多次派遣使者到洛陽表演孔雀舞、魔術、雜技等。可見,孔雀舞在當時已有相當高的水平。
王小川 攝
傣族孔雀舞有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歌舞劇之分。傳統的《孔雀舞》,過去都由男子頭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撐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裝束,在象腳鼓、鋩鑼、镲等樂器伴奏下進行舞蹈。舞蹈有嚴格的程式,其中有豐富多樣、帶有寓意的手形與各種跳躍、轉動等舞姿,伴随着優美的“三道彎”軀體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窺看”“漫步森林”“飲泉戲水”和“追逐嬉戲”等神态和自然情景。雖然由男子表演的傳統《孔雀舞》動作偏于剛健、挺拔少有陰柔之美,但流暢的舞姿與模拟孔雀的優美造型往往令觀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
楊明 攝
傣族孔雀舞是傣族先民情趣的流露,也是神人叙事性的肢體語言,在孔雀舞飄逸動态結構背後,蘊涵着傣族人家豐富的生命意義。它昭示着藝術起源于人類對大自然的模仿與崇拜,也構建了傣族民衆族群識别的标志和強化生命記憶的景象,是傣族民族曆史上最具有生命意義,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審美情趣的一種舞蹈。
勒都 攝
無論是民間還是當今表演舞台上,不同形式的孔雀舞儀态紛呈,從毛相、中國歌舞團的女子群舞,刀美蘭的孔雀舞到楊麗萍的雀之靈,一路走來,越上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的峰巅,飲譽于四海,同時也見證了孔雀舞無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王建文 攝
如今,在傣族聚居的壩區,幾乎月月有“擺”(節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趕擺”等民俗節日。隻要是盡興歡樂的場所,傣族人民都會聚集在一起,跳起姿态優美的“孔雀舞”,在山水間盡情開懷,歌舞聲中呈現民族團結的美好景象。
勒都 攝
小貼士:
傣族孔雀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流傳于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芒市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雲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孔雀舞以濃郁的地緣民族風格,鮮明的藝術個性獨樹一幟,它的舞步律動,手式造型,舞蹈形态,情感表達都有自家的鮮明特點,體現了稻作舞蹈文化的特征,其形其神,均滲透着東方舞蹈的審美風韻。
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來源:雲南網
責編:馮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