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無懼?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論語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無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論語·裡仁第四》
①這一篇内容很簡單,沒有玄虛的地方,然而有時越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越難。
《金剛經》裡經常出現的一句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内涵也不複雜。可是說得出來也能明白意思,又能發出這個心的能有幾人?
有些人雷厲風行,說得出就做得到,這種人很厲害,可是他始終發不了這個菩提心。這不是說發菩提心很難,有些人仿佛天生就有菩提心,隻要機緣成就就能成聖成佛。
比如六祖慧能,我始終不明白,他是如何成就傳奇的?雖然相關故事看過許多,可是那些秘訣到底是什麼?琢磨不透!
“不立文字,教外别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似乎六祖一脈一直在強調說得出的就不是“那個”了,覺悟似乎用覺悟這倆字難以表達,所以用“這個”“那個”替代。用《道德經》的話說是“強為之容”,勉強形容罷了。
②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是說向着有仁德的人靠近,就像植物天然向着陽光靠近,“向陽花木易為春”,而“裡仁為美”。
“見賢思齊”是說:有幸見到賢人,就尋思着向他學習、看齊,可以說是“裡賢”。“裡賢”和“裡仁”差不多,都是美好的品質,即“裡賢為美”。
“見不賢而内自省也”是說:見到不賢的人、或者不好的行為,就應該以此為借鑒,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有過則改之,無過須自勉。
③《道德經》上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夫子和老子的想法大體差不多,碰見賢明良善的人,就跟着他學習完善自己的品德。
碰見有人作出不好的行為,就把他當做鏡子反省自身,繼而完善品德。
夫子還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大概也是如此。
④最後,不管怎樣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也”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到的。
就像我用盡力氣,想要的始終得不到,想去守護的始終份量不夠,有時還要說着言不由衷的話,做着自己不喜歡的事,明明活成自己讨厭的樣子,還要對着别人微笑假裝開心。
生活不是為了成為賢者,做應該做的,“風有約,花不誤,歲歲如此,永不相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