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12:00:58

公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現沙特守護的聖地)向民衆傳播一種新的宗教思想,就是伊斯蘭教(順從真主)。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1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2

它既吸收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傳統,又獨創融合了另一套思想,并形成伊斯蘭教法,凡是信教的人,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教法涉及到,直到政權内部。

其中伊斯蘭教兩大教派即遜尼派與什葉派,衆所周知,雙方已互相攻伐千年之久,可以說伊斯蘭教興起後的中東史,必有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争史,那麼遜尼派和什葉派因何分裂,又因何對抗?

誰是穆罕默德的繼承人?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他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了至高無上的威望,之後他的追随者用了不到一百年時間創建了一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風頭一時無倆。

但他的繼承人問題一直是争奪焦點,穆斯林之間意見分成兩派:

一派認為要選能立賢,一統江湖。

一派則堅持血統論,認為隻有先知的子嗣才有合法繼承權。

前一派的上層貴族勢力推選穆罕默德身邊的阿布.巴卡爾(ABU BAKR)為首位哈裡發(政教統領)。

而後一派則不認同他的領袖地位,推出了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裡.本.阿比.塔力蔔(TALLB)為繼承人。

穆斯林分裂成兩大主要教派——反對阿裡,先知道路追随者的遜尼派(Sunni)與支持阿裡的什葉派(Shia),直到今天。

656年,阿裡繼任成為第四任哈裡發,但在660年被刺殺身亡。位于阿拉伯半島的哈裡發國,先後被來自大馬士革的倭瑪亞王朝和來自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取代。

什葉派不承認它們的統治,力争将阿裡的兩個兒子哈桑和侯賽因推為哈裡發,680年,倭瑪亞王朝兵發卡爾巴拉(今伊拉克境内什葉派聖城)殺掉了侯賽因。

然而遜尼派并沒有罷手,他們擔心侯賽因後裔可能還會領導起義,令什葉派卷土重來,不如趕盡殺絕,一勞永逸。

什葉派雖然被追殺,但一直保存着實力與之周旋,680年卡爾巴拉之戰後,什葉派宣布遜尼派為篡位者,隻承認來自阿裡後裔的伊瑪目(imam做禮拜的長老)為穆斯林的宗教和政治領袖。

遜尼派雖然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但那些被統治的基督徒,猶太教徒,吐火教徒等不願做阿拉伯人的二等公民,甯可加入什葉派來反抗遜尼派。

這些人的加入,令什葉派在宗教儀軌上與遜尼派區分開來。血海深仇加上教義和權力之争,使兩派走上了不共戴天之路。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3

兩派各自建國

1501年,波斯建立了薩伏依王朝,奉什葉派為國教,在随後的兩百多年時間内,一直堅持不懈地與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作戰。

人越死越多,仇越結越深,今天的伊朗和土耳其邊境線,大緻上就是這一系列大大小小戰争所确定下來的。

什葉派人口占多數的國家目前為: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巴林,黎巴嫩。而叙利亞是個另類,它是少數什葉派掌握了政權。

遜尼派的地盤則要大得多,從非洲到東南亞都有該派為主的國家。

從整個穆斯林群體來看,遜尼派占了85%左右。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宿怨)4

今日之争

如今伊朗是什葉派老大,沙特自诩為遜尼派老大(實際上已變質為極端保守的瓦哈比派),兩國之間沖突不斷:波斯灣歸屬權的地緣沖突;在歐佩克組織中增産還是減産石油的沖突;在中東的勢力範圍沖突(如沙特和伊朗在叙利亞和也門大打代理人戰争,);兩國在伊斯蘭教教義上的沖突(沙特的瓦哈比派實質上是基地組織、塔利班與“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根源);兩國在民族方面的沖突等。

沙特和伊朗兩國用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不同,作為自己在中東世界争奪絕對權威的重要籌碼,教派差異是兩國與兩個民族對抗的基石,也是波斯文化對抗阿拉伯文化的基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