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是裝扮這個世界、讓地球變得缤紛多彩的重要成員,不同的開花植物,由于種類、生長區域、自然條件等方面的不同,所開的花在大小、形态、顔色、氣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異。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花,是一種不走“尋常路”的花。
大王花在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中,生長着一種世界上花朵尺寸最大的植物-大王花,從生物學分類看,大王花屬于雙子葉植物綱大花草目大花草科大王花屬,是20多種這類植物的統稱,它們都是肉質性、寄生性的草本植物,最明顯的特征都是花朵非常龐大而且會釋放腐肉的氣味,擁有着“世界花王”的美譽。
早在1818年,英國植物學家約瑟夫·阿諾德,在蘇門答臘島上,發現了一朵奇怪的巨型花朵,根據當時阿諾德寫的信件中,描述這朵花的直徑達到92厘米,一個花瓣從根部到頂端足足有30厘米。出于植物學家的習慣,阿諾德将這株花朵摘下并制成标本,後來人們将這種花命名為“阿諾德大王花”。
此後,人們又在南亞地區發現了其它一些種類的大王花,這些大王花整體上看在形狀、大小、生長周期、氣味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大王花的生長環境需要高溫、高熱、高水分的條件,因此南亞的諸多熱帶雨林成為最适宜其生長的區域。由于大王花的數量比較稀少,因此印度尼西亞還将它與蝴蝶蘭、茉莉花确定為該國三大國花之一。
大王花的花期非常短,隻有4天左右,而且一生中隻開一次花。在開花的前期,能夠散發出陣陣幽香,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就會演變為具有強烈刺激性的腐臭味了,所以當地的人們又叫大王花為“腐屍花”。正是靠着這種“上頭”的氣味,吸引着一些“就好這一口”的蒼蠅、蚊蟲甚至松鼠等前來,從而幫助其完成授粉。當幾天内完成授粉以後,大王花的花瓣就會逐漸凋零變黑,随後慢慢變成黏稠的黑色物質,最後經過數月的生長,結出外觀似乎是腐爛狀态的果實。
大王花沒有根莖葉
這一個特點,令植物學家們感到非常驚奇,因為在“等級”很高的被子植物中,沒有根莖葉,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失去了營養來源和存活的條件。但是同樣作為被子植物的大王花,走的是不同尋常的路線,即找到了一條“寄生”的方式。
大王花沒有根莖和葉片,因為它的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完全來源于寄生對象(多數為藤蔓植物),所以它們根本不需要額外的器官來合成、運輸營養物質,而僅僅是進化出了菌絲體深深地紮入宿主的體内,從而汲取營養物質就可以了。所以說,大王花的植株,花朵就幾乎是它的全部,從宿主身上汲取的營養物質,也全部用在了花朵的生長上,所以大王花才能夠“肆無忌憚”地長到那麼大。
大王花很少會結出種子,主要是因為它的花期太短,在有效的花期内,如果沒有吸引來一些動物前來授粉,僅靠自然風力等作用很難完成受精。不過,一旦授粉成功,大王花的繁育能力還是很強的,果實中孕育的種子數量可以達到數百甚至上千顆。和其它大部分植物的種子遇到合适的條件就會發芽生根不同,大王花的種子需要通過媒介,找到合适的宿主才可以。正是上述幾個因素的影響,使得大王花的數量非常稀少,在熱帶雨林中也很少能看到它。
至于大王花的種子是如何找到宿主并進入宿主體内的,裡面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完全被科學家們所破解。不過有科學家提出了猜測,那就是通過移動能力較強的動物,将這些種子沾染到它們的身上,從而實現空間的轉移,從而有一定幾率将種子成功帶到寄生宿主的體表。當然,還有一種猜測是螞蟻,螞蟻在攜帶着種子走動過程中,咬開了一些藤蔓植物的“皮膚”,或者被一些藤蔓植物通過“傷口”流出的汁液所吸引,從而有一定的幾率将種子遺留在植物的缺口處,為大王花種子的侵入和後續菌絲體的形成提供了便利途徑。
大王花的生存危機
大王花作為一種比較稀有的植物,200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從目前情況看,它們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原因,我想有以後幾個方面:
一是其獨特的生存和繁殖方式。上面也都提到了,一方面是它的寄生性,第二是花期非常短暫,第三是種子遷移的局限性,這幾個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其繁育後代的能力較低,後代能順利成長的幾率更低。
二是熱帶雨林的萎縮。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很多熱帶雨林中的樹木被砍伐,還有一些森林正在被開墾為耕地,地球上的熱帶雨林面積正在急劇減少,大王花所适宜的生長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三是人類的瘋狂采掘。當地人傳言大王花具有一定的藥用功效,特别是具有滋陰壯陽的功能,這使得當地人對該花大肆采摘,數量急劇減少,在很多原本生長的區域,再也見不到大王花的身影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