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軒哥。
“翡翠越戴越綠”這個說法,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
那麼這麼神奇的現象真的存在嗎?原理又是什麼呢?
且聽軒哥一一講來。
首先來了解下翡翠的綠色是怎麼形成的?
翡翠原石形成的過程中,受到變動質力的影響下産生了開張性裂隙。
緻色元素鉻離子便“趁機”遊離到這些縫隙中,并漸漸擴散開來。
直到濃度趨于一緻後,擴散才停止,形成了翡翠的綠色色帶。
也就是說,鉻元素越多翡翠就會越綠。
不過對于翡翠而言,鉻元素過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像鐵龍生就是典型“鉻元素過多”的反面例子,屬于低檔翡翠行列。
由于鉻元素極為密集,導緻鐵龍生具有令人垂涎的鮮豔滿綠。
但與此同時,鐵龍生的結構粗糙、種水差,一般都上不了大台面。
不過鉻元素仍然是翡翠形成綠色的必要條件。
所以“翡翠能越戴越綠”,也離不開鉻元素。
翡翠經曆過上千上萬年的風吹雨打之後,方才形成。
按道理來說,其内部的鉻元素已經很穩定了,一般不會出現變動情況。
但是不排除有些翡翠内部的鉻元素會在某些情況下,發生反應。
而關于這個“某些情況”,行業流傳着兩種說法。
說法1:長期佩戴翡翠的過程中,汗水會漸漸滲透進翡翠的晶體縫隙,顯得翡翠通透了不少,看起來也更綠。
這個改變更多是視覺上的偏差,将翡翠泡水也可以有同樣的效果。
但其内部的鉻元素和結構并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說法2:在汗水滲透進翡翠内部的過程中,會将原本呈凝固狀态溶解,從而顯得更綠。
鉻元素的濃度增加并發生了流動遷移,綠色也就随之變得更明顯了。
但是在現實中,這種現象其實極少出現。
就算有,也更多出現在種嫩的翡翠上。
因為種越老的翡翠,晶體顆粒的緊密度也就越高。
汗水滲透進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别提溶解其内部的鉻元素了。
綜上所得,翡翠内部的鉻元素并不會随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多。
“越戴越綠”這個情況也不是必然會發生的,大家不必對其抱有太多的期望。
一般來說,翡翠内部的鉻元素是不會輕易發生變化的。
如果大家真的發現自己的翡翠越戴越綠,最好先排查下是不是買到了B C貨。
B C貨需要經過人工染色和注膠過程,内部結構破壞嚴重,很不穩定。
在一些有污染源的環境中,容易受其影響而變綠。
從而讓我們錯以為自己戴“活”了翡翠,實際上是買到了假貨翡翠。
總而言之,各位翠友們以平常心佩戴翡翠即可。
不要指望戴久了,翡翠的品相會更好。
人家在地裡幾千年都沒能“升級”,又怎麼會因為短短幾年或幾十年發生質的變化呢?
我是軒哥,關注我,專注每天分享翡翠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