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編王麗娜/制圖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
病危之際還關心稻子長勢
5月22日,湖南長沙,細雨凄迷,哀傷的情緒彌漫在城市上空。
盡管醫院全力救治,盡管家人在床邊唱着他喜歡的《紅梅花兒開》等歌曲,期盼他能夠睜開雙眼,但最終還是沒能迎來奇迹。
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
16時許,靈車緩緩駛出醫院,路邊聚集了聞訊前來送行的市民。司機停下車輛鳴笛,人們把鮮花捧在胸前,悲恸高呼:“袁爺爺,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病危之際,每天都挂念水稻問天氣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病房裡的橘色燈光下,合上雙眼的袁老遺容安詳平靜,3個兒子給老人家蓋上紅綢毯。14時許,在家人陪伴下,袁老的妻子鄧則進入病房,坐在一把椅子上,靜靜地陪着袁老遺體,面容悲戚。
“老爺子沒有留下遺言,但他還能講話時,念念不忘的還是雜交水稻事業,希望弟子們把雜交水稻事業發展好,把雜交水稻推廣好。”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病房裡,袁老的兒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訴記者。
今年3月,91歲高齡的袁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緊急送至當地醫院,4月初轉回長沙接受治療。
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問醫務人員:“外面天晴還是下雨?”“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護士說28℃。他急了,“這對第三季雜交稻成熟有影響!”
回憶當時的場景,一位醫務人員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體那麼不好了,還在時時刻刻關心他的稻子長得好不好。”
去世前兩個月,還在雜交稻基地工作
2020年12月,袁老已滿90歲高齡,盡管家人和同事擔憂他的身體狀況,但他還是按往年一樣前往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
剛到三亞,袁老主持召開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産3000斤攻關目标項目啟動會。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拍攝的一段視頻裡,袁老說:“我們在這個會議上把任務落實下來。”大家齊聲回答說“好”,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袁老每年都會到三亞南繁基地工作三四個月,身體狀況好的時候,他幾乎天天都會到田裡,查看每畝穗數、谷粒大小、是否有空殼。
這次到三亞,因為腿腳不便,袁老不能經常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顯微鏡,仔細觀察第三代雜交水稻種子,做詳細記錄。有一次,他擔心一個科研活動組織得不好,沒來得及通知秘書,就單獨叫上司機,趕了過去,急得秘書和家人直跺腳。
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每天吃飯、散步、臨睡,袁老都在思考第三代雜交水稻的事情。
“少年,加油!”
袁老自稱“90後”,雖然指的是超過90歲,但他的确和年輕人打成了一片。
在三亞,袁老和其他科研人員住一棟樓裡,生活儉樸。在工作之餘,他會自己去逛超市。從超市回來,袁老經常會買些短袖衫、鞋子等物品給年輕人。
去年11月,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産。好消息傳到長沙,袁老興奮地說起了英文:“我覺得excited,more than excited。”
很快,這條新聞登上了熱搜榜。人們說,袁隆平自帶流量,是真正的“網紅”。
今年4月,同袁老共事了13年的李建武,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條兩人曆年合影的短視頻,點贊量超過40萬。李建武寫道:“跟袁隆平院士一起的雜交水稻之路,少年,加油!”
1996年9月1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了一顆小行星。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該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以示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如今,這顆星在浩瀚的星空永遠閃亮着。
新華社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吳孟超逝世
曾完成多個“世界第一例手術”
5月22日,中科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去世,享年99歲。
從醫78載成就斐然
97歲仍主刀做手術的吳孟超曾說:“一個人生命有限,你不抓緊一下就過去了,所以我要抓緊時間,分秒必争,為國家為人民多幹點事。”
此前,國際社會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如今,在浩瀚星空中,“吳孟超星”在天幕中熠熠生輝。
吳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閩清縣,治病救人78載,九旬高齡依然堅守在門診、手術室和病人的病床前。吳孟超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肝膽外科開拓者和創始人。
據悉,吳孟超師從著名醫學家、“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他創造性地提出“五葉四段”的解剖學理論,建立“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的肝髒止血技術,成功施行了以中肝葉切除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術。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也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綿狀血管瘤,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鏡下直接摘除肝髒腫瘤的手術。
雖然碩果累累,但吳孟超看重的并不是創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在吳孟超眼裡,救治病人事比天大。
2005年,吳孟超被推薦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科技部派工作組對他進行考核談話。醫院“貼心”取消了他原定第二天的手術。吳孟超得知後,堅持不推遲手術。他解釋,病人是一位60多歲重病的貧困河南農民,同鄉湊錢助其到上海就醫,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
選擇4條路實現了人生價值
1922年8月31日,吳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閩清縣。1940年就讀于同濟附中,1943年考上同濟大學醫學院,1949年畢業于原同濟大學醫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2年2月3日當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2019年1月14日退休。
在退休當日,97歲高齡的中科院士、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在自己的院士退休儀式上曾說:“現在看來,回國,學醫,參軍,入黨,這四條路的正确選擇才讓我真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我慶幸自己的選擇,也永遠感激黨和國家,感謝部隊這個大家庭對我的教育培養。”
此外,2020年5月,投資8億元人民币、以吳孟超名字命名的上海孟超腫瘤醫院在位于嘉定安亭的上海市精準醫療與健康服務集聚區試運行,這意味着将有更多腫瘤治療藥物進入臨床。
吳孟超院士培養的博士後、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總裁、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院長錢其軍當時表示:“我們征得吳孟超院士的同意後,以‘孟超’的名字為醫院命名,旨在激勵團隊另辟新路攻克醫學難關,最終戰勝癌症,以造福人類。”
央 視
來源: 昆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