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浪縣生态振興

古浪縣生态振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2:55:23

古浪縣生态振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付筱菁 柴雅欣 自甘肅武威報道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古浪縣生态振興?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浪縣生态振興(綠了祁連山富了古浪人)1

古浪縣生态振興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付筱菁 柴雅欣 自甘肅武威報道

感恩新村、陽光新村、圓夢新村、富民新村……走進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态移民區,沿着省道一路向東,就能經過一個個移民新村。

56歲的何振田一家住在富民新村。他家分到了政策扶持的兩座日光溫室大棚。“以前種地一年也就1萬到2萬塊錢,現在兩座棚至少有4萬塊錢收入。”何振田滿懷欣喜地告訴記者。

何振田的老家在幹城鄉大魚村,屬于祁連山餘脈山區,村子“山高石頭多,出門見山坡”。在山上住了大半輩子的他,2018年底徹底告别了黃泥牆、土坯房,搬進了現在窗明幾淨的新居。

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的古浪縣,屬于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的六盤山區。從2012年開始,古浪縣實施黃花灘生态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先後建成12個移民新村和1個綠洲小城鎮,共搬遷安置11個鄉鎮73個貧困村6.24萬人,走出了一條易地搬遷脫貧緻富和生态環境保護雙赢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2019年8月21日,在黃花灘生态移民區富民新村考察時強調,貧困鄉親脫貧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确保鄉親們穩定脫貧,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從發展産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衆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古浪縣把産業培育作為搬遷群衆穩定增收的關鍵舉措,扶持引導群衆發展以暖棚養殖和日光溫室種植為主的富民産業。其中,黃花灘生态移民區通過“專業合作社 基地 農戶”模式,引導培養村民發展肉牛、肉羊養殖和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等設施農業項目。目前,搬遷群衆戶均已達到2種以上增收産業全覆蓋,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561元,較搬遷之前提高了2.8倍。

古浪縣紀委監委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監督檢查重點,嚴查侵害群衆利益問題,為當地特色産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2019年,在收到反映大靖鎮北關村、大莊村養殖暖棚冒名頂替的問題線索後,縣紀委監委立即展開初核,發現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名下修建的數座養殖暖棚未确權頒證、使用權未落實、閑置未發揮應有效用等問題。同年12月23日,古浪縣紀委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督促大靖鎮黨委按照相關規定妥善處理有關問題,“加強對扶貧項目的監管力度,堅決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記者采訪了解到,問題已于今年1月5日前解決到位。

據悉,2018年以來,古浪縣紀委監委依托鄉鎮紀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等一線監督力量,在縣級層面開展9輪次扶貧領域村監會主任異地交叉檢查,入戶走訪3163戶,發現扶貧領域各類問題344個,發現問題線索89件,着力打通扶貧領域監督“最後一公裡”。

脫貧緻富與生态改善同為一盤棋。在古浪,遷出區拆舊複綠與安置區綠化造林同步展開,綠色成為古浪發展的鮮明色彩。

人進沙退。富民新村的村道兩旁,樟子松挺拔成排。黃花灘——這個曾經寸草不生的“沙窩窩”,實施治沙造林工程,發展兼具生态和經濟效益的特色産業。為方便群衆就近務工、增加收入,富民新村等“移民村”在村集體土地上栽植經濟林,種植沙漠桃、山楂等水果。

人退綠生。世代生活的大山,如今也變了模樣。村民們搬離山區後,山區實施生态修複工程,植被覆蓋率從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80%,古浪迎來了發展鄉村旅遊的新機遇。

搬出祁連山,住進黃花灘,既綠了山,又綠了川,更換來了古浪百姓幸福美好的小康日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