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吳”和“虞”是相通的,甚至認為是指同一個字。
下面我談談個人理解:
“吳”和“虞”目前出現的最早字形如下圖所示。
關于“吳”,甲骨文中就已出現,有人說是“口 天”,有人說是“口 矢”,我認為是“口 夭”。“口”表說話或唱歌,“夭”是“人舞之姿”,所以“吳”的本義應該是表示“邊歌(說)邊舞“一一這個通常是“巫”的形象一一手舞足蹈、念念有詞。
這也許就是“吳”、“舞”、“巫”同音的原因。
現在的巫舞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帶有濃厚的巴文化以及楚巫文化的痕迹,是一種常見的傳統民間藝術活動,也是民間舉行祭祀儀式時巫師們跳的特色舞蹈,俗稱“跳端公”。
關于“虞”,最早見于西周中期金文,從“虎/虍”從“吳”,字形象是“虎哮”,但應該理解為“戴虎形頭飾/身穿虎皮裝的人在跳舞”一一這種“虞”舞應該是類似今天的舞獅,目的是娛(俣)樂大家。
(注:獅子不是中國本土物種,據說應該是漢武帝鑿通西域以後作為貢品才進入中土)
這也許就是“虞”、“娛”、“俣”同音的原因。
雖然“吳”和“虞”都與“舞”有關,但跳“吳”舞的是“巫”人,跳“虞”舞的是“娛/俣”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