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如何簡化B端複雜要素,提高用戶體驗感是否一直困擾着你?化繁為簡不僅是職場中的必要能力,更是生活中的必備技能。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曆與思考,将B端複雜要素的簡化途徑化為六大步驟,其中包括互動、表達、重構、轉移等關鍵因素。推薦感興趣的童鞋閱讀交流~
關鍵詞:複雜、簡化。
最近一直在招聘和面試,為團隊2022年作出更好的成績招聘優秀的設計師。
在面試中,我會問他們:B端産品邏輯複雜,對于我們設計師來說,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将這些複雜信息簡化?
設計師們也都很可愛,回答出來的都各自有特點。
這與他們的工作環境、接觸的業務、獲得的經驗有很大的關系。
其實這道題沒有明确的答案。
它隻是考察一個人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設計師,産品經理給什麼原型圖,就做什麼設計稿。
一個設計師,拿到産品經理的原型圖會進行需求回溯、分析,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協助産品經理優化原型。盡可能将産品原型中不合理的邏輯進行優化,将複雜的交互進行簡化。
大家覺得哪種更讓人喜歡,我想大家心裡都有數了。
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聊聊如何将B端的複雜要素(交互、流程、視覺…)進行簡化,讓用戶用起來更愉悅。
一、主動溝通與互動任何一件有效事情的開始,是溝通與互動的結果。
比起拿到需求就開始設計;我們拿到需求先判斷需求來源、了解需求想解決什麼問題、以及明确需求發生的場景更能輸出高質量的設計。
它會更富有邏輯性,更嚴謹也更加細緻。
21年我們建立全員主動溝通目标,達到所有要做的設計皆可道清為什麼?
我們會了解:
- 需求背景;包括使用客戶群體,業務使用場景,運行環境,性能等一些要求。
- 需求現狀;包括需求現在是如何被解決的,目前的解決方案有無問題。
- 需求期望;客戶提出的需求期望達到什麼結果。
去年我們收到信托客戶方提過來的一個需求,就是将界面上字體都改成14px大小,最好12px和14px還能自由切換。
設計師想,就是把組件現有的12px加個14px字号,很簡單。
但是我們深入了解需求後,發現并不能這樣子做,這會導緻組件研發團隊巨大的工作量,還有一點,非組件部分的字體怎麼解決呢?
後來經過與客戶方、組件研發團隊、業務方密切溝通後,我們定了三步策略:
- 先解決客戶方高頻場景下,高頻組件大字版需求。同時,業務方輸出非組件換字體方案;
- 解決餘下大字版組件,讓用戶體驗保證一緻;
- 把界面整體字體大小調整權利交給用戶,但技術難點在于如何保證組件與非組件字體統一控制切換。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設計師不能拿到需求就直接開做。
好的設計方案有可能對應複雜的技術實現,而由于項目時間緊張,往往做不到一步到位,這就需要我們在深入溝通的基礎上,用設計方案降低相關複雜度。
二、給出清晰的全貌模型假如你準備去推開一扇門,但用力推後卻發現門紋絲不動。
這時你認為是自己力氣不夠大,于是再次用力去推門,可發現門還是沒動。
門是壞了?是自己推門的方式不對?還是怎麼回事?
再舉一個例子。
你點擊界面上tabs,隐約感知到每個tabs之間是有關系的,但是也不是非常确定。
因此陷入了手足無措的階段。
想自己解決,可沒有能力;想找人幫助,可又不知道找誰。
其實,我們可以為用戶建立“清晰的全貌模型”來幫助用戶理解這些問題發生的原因,降低他們的疑惑,降低系統給他們展現的複雜度。
如下是我們在推廣設計協作流程上的一張全貌圖。
我們在内部自測階段發現:直接讓用使用産品或閱讀詳細步驟文檔,他們根本無法下手。
他們隻看到一個個功能,卻無法把這一串功能串聯起來。
于是我們設計出了如下圖的協作流程全貌圖,同時給到詳細的功能關系流程圖,提升用戶對陌生事物的理解能力,降低他們操作的複雜度。
三、借助語義符号的特殊力量
尼爾森十大原則中有一個原則是:環境貼切原則。
說的就是我們在設計中,要盡可能去參考自然界本身存在的要素,貼近用戶所在的環境。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拟物化的圖标,讓用戶望圖生義。
再比如,我們春節收到的實體紅包是紅色的,那麼界面上設計的紅包也要以紅色為主。
環境貼切原則與語義符号的概念不謀而合。
語義符号包括自然語義符号、社會性語義符号、文化性語義符号等,我們通過将語義符号注入設計,會讓用戶理解起來毫不費力。
在B端,假如你想表達這裡還有更多内容,你會怎麼做?
放個下拉箭頭?放個表示「更多」的圖标?
其實都可以。
重要的是,要符合用戶的認知,通過表現呈現意義。
唐納德·諾曼說:“良好的設計上的語義符号都是可感知和可提供信息的,而且造型美觀并與産品的其他部分和諧地統一在一起。”
四、重構與組織我們看看下面這幅圖,裡面有多少東西?大概有幾類?大家能看一眼就說出來嗎?
我們在來看看整理過後的圖?大家能看一眼就說出來嗎?
這就是我想和大家說的重構與組織。通過重構、組織的方式,将事物的複雜度降低。
當然,如果你能再用可視化呈現,就更加棒了,看下面。
有研究發現,人們對圖的理解與記憶深度,比文字來的深。
在B端,界面數據量是很大的,如果我們隻是簡單的展現,那麼一定會給用戶帶去複雜和低效的感受。
用戶想找到自己要的數據,需要不停地滾動頁面,用眼睛定位去查找。
看這幅圖:
為了讓用戶查找和定位數據變得簡單,且滿足他們還能看其他數據的訴求(他們需要對數據進行比較)。
對此,我們對界面呈現進行了優化,加上了搜索框與被搜索結果的分組展現。
兩幅圖的區别在于:前一幅圖隻是将數據呈現;第二幅圖将數據進行了組織,即搜索後的結果數據用藍底框出來。
我認為,重構與組織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是簡化B端要素複雜度的一個簡單且實用的好方法。
五、通過自動化轉移這是一個高度自動化的時代,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
OCR可以快速幫助我們把圖片中的文字識别出來,無需我們再逐字逐句摘抄。
設計稿可以通過智能識别轉代碼,無需前端對着設計稿敲代碼。
CI/CD通過在應用研發階段引入自動化,持續向客戶交付應用,無需再手動去做集成、部署的事情。
以下一個是B端設計中引入自動化,減輕用戶操作複雜度的案例。
- 原來添加數據是通過用戶手動一個條條錄入。
- 後來通過讓用戶下載模闆,按标準填寫模闆數據,最後導入。
- 最後,我們将A系統與B系統打通,通過同步功能,将A系統的數據直接同步到B系統。
雖然我們贊美自動化在降低複雜度上的優點,但我們也要考慮到它可能會帶來的麻煩。
例如你上班前設定了電飯煲晚上5:30自動做飯。
可偏偏不巧,你今天加班了。
那麼你需要将電飯煲今天的做飯任務取消。
在我們準備采用自動化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更多的意外場景,來讓自動化更好的發揮作用。
正如“特斯勒的複雜守恒定律”提到的:系統複雜性的總量是一個恒量,當你使人的互動行為更簡單,那麼隐藏在幕後的複雜性就增加了。
這恰恰是我們可以去采用的方法,将複雜給到系統,簡單留給用戶。
六、将記憶負擔給到現實什麼是“将記憶負擔給到現實”呢?
這裡舉個例子。
以下有三堆紙牌,在你打了一個電話回來後,你如何确定那一堆紙牌是剛剛赢回來的?
這個回憶的複雜度是不是上升了。再看看右邊這幅圖是不是簡單了。
所以,我們不要将所有信息都存在腦中,這樣子複雜度就會升高。
這裡舉個我們當時用“将記憶負擔給到現實”的方法,設計的一個功能。
标題通常是很短的,概括性地說明一些事情。
用戶通過标題并不能夠獲得足夠的信息來指導他們自身的行為。
因此,我們後來在每個步驟标題下進行了簡單的說明,讓用戶無需思考,無需回憶,直接獲取。
同時有兩個步驟是非必填,一個步驟是必填的。為了區分它們,我們對必填步驟标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講的就是不管我們的記憶力有多好,都有可能忘記,特别是我們要記住很多事情,如果能把事情寫在紙上,就會簡單很多。
七、寫在最後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将B端的複雜要素進行簡化的六個方法,分别是:
- 主動溝通與互動
- 給出清晰的全貌模型
- 借助語義符号的特殊力量
- 重構與組織
- 通過自動化轉移
- 将記憶負擔給到現實
其實,這六點并不局限在B端環境下使用。
我們在其他工作活動中、生活中也可以用。
希望我們:
一開始:做事。
再之後:将複雜的事簡化。
進一步:将複雜的事簡化,并讓他人一目了然。
最終:将複雜的事簡化,并讓他人一目了然,同時獲得贊揚。
讓我們不斷向着更優秀的我們沖吧,做一個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人。
#專欄作家#
知果,公衆号:知果日記,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浙江工商大學品牌設計專業碩士,《B端思維-産品經理的自我修煉》作者。在産品設計流程、産品設計原則、産品設計方法、産品設計規範方面均有豐富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