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北老家豆腐的制作過程

東北老家豆腐的制作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2 06:36:17
周代申

雖然此後的秋冬裡我不再做手藝了,但接下來我開始了每年下半年都去城市拾糞的行當,大約六七個年頭。我曾寫過一篇關于拾糞的文章,詳細介紹了那一段苦中有樂的經曆。

東北老家豆腐的制作過程(故鄉的回憶我曾是手藝人)1

大概是1977和78兩年,我們生産隊又開始了一次第二産業——加工豆腐。那個年代,每到過年前的臘月十幾,廣大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做“年豆腐”,反正自留地都收獲了不少黃豆,每家至少要做上十幾斤幹黃豆的千張幹子和豆腐。這次隊裡的幹部們瞅準了商機,走對了路,純加工肯定會賺錢的。

生産隊的倉庫成了豆腐坊,也記不清是從哪裡請來的師傅了。隊長選了五六個青年人,并任命我為總管兼會計,還吩咐我們,今年你們一定得學會做豆腐,明年就不請他了。我心知肚明,是要我們好好跟他後面學會做千張幹子。實際上,我知道做豆腐并不難,往年春節我們大多數家庭都經常自家做豆腐,關鍵就是“點漿”,必須恰到好處。因為沒有做千張幹子的工具,所以才不能做也不會做千張和幹子的,隻需要跟師傅後面學會做千張幹子就行了。

東北老家豆腐的制作過程(故鄉的回憶我曾是手藝人)2

有句話說的是“世上三樁苦,打油熬糖做豆腐”,而加工型做豆腐卻更累更苦,我們毫無喘息的機會。那一年生意特别好,周邊村民紛紛把黃豆挑來加工,而且要做幹子和千張的更多,做千張和幹子,是非常忙人的。自從臘月十五以後,幾間大倉庫裡到處擺滿了黃豆,我隻好一一編号,按照我們加工的速度編排人家取貨時間。社員們送來的已泡過的潮黃豆,按每斤一角五分錢收取加工費,不帶燒鍋草的(棉柴)每斤另加五分錢。

達到臘月二十左右,眼看着源源不斷送來的客貨,我們隻有争分奪秒晝夜奮戰,輪班派人稍稍休息,而我幾乎每天至多隻能睡兩三小時的時間,有時甚至全天不合眼,想想那時人的精力不知道為何那麼充沛,簡直不知道累是何種感覺。

那時的做豆腐純屬人工體力活,我們五六個人誰也不會偷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挑水的,淘豆子的,推磨的,篩漿的,捶布的,燒鍋的,點漿的,榨幹子的,澆千張的,做豆腐的,下貨的……哪裡需要都搶着幹。但推磨的就不一樣了,有的人隻要轉上兩圈,就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這種人是不能推磨的,隻能幹其他活。那時用于點漿的石膏也是整大塊的,不是現在的石膏粉,用法是先要放在小鍋裡炒“熟”,然後在碓窩裡用碓嘴舂成粉末狀後方可使用,而且還要按照黃豆重量的比例一一配比使用。我和另一個堂弟是最先學會做千張幹子的,其實真正做千張幹子的單一活計反倒不那麼累人。把豆腐腦澆到成方格形狀的幹子框内,用幹子布包上,支上木榨,用石頭壓上就行了,壓榨時間越長幹子越硬越好。而做千張則是在做千張的木制器材上面的千張布上灌入一層勻勻的豆腐腦覆蓋後榨幹,人就坐在榨幹機上用力均勻地上下反複擠壓,榨得越幹,千張就越薄,顧客就是根據千張的厚薄評判做豆腐水平的,做千張的活反倒覺很輕松很有趣。那時做豆腐,人家大都要求做兩種豆腐,一種嫩一點,一種是老一點用來炸豆腐果子的,做豆腐就是把豆腐腦舀起倒入一個墊上老布的大方框的豆腐箱内,覆蓋好後,蓋上一塊闆,用一木榨,後面放上石頭恰到好處地壓着就行了,所以我們通常是做一箱老的,一箱嫩的,容易得很,老的隻需多壓點時間而已。

東北老家豆腐的制作過程(故鄉的回憶我曾是手藝人)3

豆腐坊裡砌了兩口24張的大鍋,一口燒開水,一口是燒豆漿的,先是在塘裡淘幹淨潮黃豆後,在石磨上開始磨黃豆,黃豆漿汁流入石磨下的大木桶,一家的黃豆磨完了,就用那邊大鍋裡燒開的水開始沖漿,先是用油腳“殺沬”,即是在上層去掉豆漿的糟粃。沖漿也很有講究,一邊兌開水,一邊不停地攪拌,直至能夠開始篩漿了,把豆漿舀入拴在一個十字架的篩漿布裡,一個人在那兒握着十字架反複上下擺動操作。漿篩好了,用銅制大瓢舀到大鍋裡開始燒到沸點為止,營養豐富且可口的豆腐皮就是在這中間用一長木筷子從漿面上挑起的。然後把燒開的漿一瓢瓢舀入木桶倒入大缸,開始石膏水點漿了,這是做豆腐成敗最關鍵的一步,容不得絲毫馬虎。待到豆漿成豆腐腦狀時,我們餓了,便拿碗舀上一碗豆腐腦,放點鹽和醬油喝下去,可口又舒服。還有,渴了就喝豆漿,隻可惜那時沒有糖放,至多放點鹽,但那也是美滋滋的享受。接着便開始做豆腐、千張和幹子了,我們各有分工,各司其職,有條不紊,這就是人工做豆腐的大緻流程。

東北老家豆腐的制作過程(故鄉的回憶我曾是手藝人)4

第二年,我們又早早開起了豆腐坊,沒有請師傅了,但來我們村做豆腐的人更多,我們也更加不分晝夜地幹活,為保證在三十到大清早結束戰鬥,我們仍然是幾天幾夜沒有合眼。那兩年的加工豆腐,我們也為生産隊掙了不少錢。

但我們當時是純加工型做豆腐,其實許多講究的技術制作我們根本不會,如做香幹子,臭幹子,專門制作豆腐果的豆腐等。烔炀臭幹子其實是烔炀一絕,其制作工藝複雜講究,甚至有的人家是祖傳秘方制作,是當年同樣堪稱一絕的烔炀早茶幹絲小菜必不可少的重頭戲。沒有臭幹子的幹絲如同失去了靈魂,正宗的臭幹子現在已沒有人做了,是真正的失傳了,但會做臭幹子的師傅仍然還有幾位老人健在。正宗的烔炀早茶幹絲小菜也随着失去的臭幹子不見了蹤影,但也還有一二個大師傅仍然健在。我想,在建設烔炀特色旅遊鄉鎮的同時,非常有必要把烔炀臭幹子和幹絲小菜的傳統制作方法沿承下去,以防流失到無法搶救時悔之晚矣。

東北老家豆腐的制作過程(故鄉的回憶我曾是手藝人)5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專程對烔炀鎮的做豆腐行業進行了一次調研,先是去農貿市場賣豆腐攤子上,全鎮現在隻有五家在開豆腐坊,從清一色的千張豆腐幹子和豆腐果子中就可看岀,他們都已不是曾經的手工制作方式了,基本上全是機械化作業,他們多為夫妻家庭作坊,多是一個人在家裡做,一個人在街上賣,而且一天能做幹黃豆一百多斤。我也專程走進一家豆腐坊實地觀察詢問,機械化作坊其間的幾個細節讓我無法苟同。回到家後我不禁深深感歎,我不知如何寫作下去,效率的極大提高(甚至十倍以上),傳統工藝的徹底褪變……忽然間我又恍然大悟,怪不得現在的豆腐千張幹子一點也吃不岀當年的味道,一點也不好吃,怪不得那餘味無窮的臭幹子失去了蹤影,原來如此!

東北老家豆腐的制作過程(故鄉的回憶我曾是手藝人)6

如同所有的加工制造業,機械化作業正在迅速替代傳統工藝,在極端追求效率的同時,可怕的非但是我們老祖宗技藝的流失,更是不顧質量的盲目,有時甚至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自私。

最憶是巢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