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青青的島,在中國在東方。
青島的西面還有個黃島。
但是很多年來,青黃不接,隔海相望卻不相連。
天氣好的時候,隔海相望,從黃島可以看到崂山
入夜,從團島西望已分不清哪裡是主城
小時候就生活在團島,那時候就知道海的對面是黃島,天氣晴朗的時候對面黃島電廠的大煙筒清晰可見,感覺是那麼的近,卻又那麼遠。
第一次去黃島是84年,上初二。班主任是一個很喜歡帶我們遠足的老師,所以也就去了好多那個年代不太有人去的地方,比如金沙灘。那次去金沙灘頗費了些周折,記得是同班一個姓葉的同學父親在造船廠,所以就聯系了船廠的一艘小火輪,送我們去了對岸的碼頭。現在想來應當是安子碼頭,然後步行了幾公裡到了金沙灘。那時候的金沙灘今天是絕對無法相比的,當穿過一排防風林,沙灘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是一種瞠目的感覺,彷佛是大雪後打開大門的那一刻,誰也不舍得去踩上第一個腳印。雖然從小在海邊長大,但是每天瘋玩的是團島的垃圾場海灘,後來去的多的是六浴,每次都是人滿為患。但是那時的金沙灘不同,那麼大的沙灘上隻有我們這百十個孩子在瘋跑。
021986年輪渡建成了,青黃不接的局面總算有所改善。從那時候開始,四川路慢慢的車越來越多了,後來輪渡大門口成了四川路最堵的地方,每到有渡輪進港,從團島往小港方向的道路就會擁堵。記不清第一次坐輪渡是什麼時候了,大概是90年代初吧,因為有大學同學家住黃島邀請我們在假期去玩兒,所以有了第一次。大學畢業後的那幾年很少去黃島,工作的重心也基本在東部,隻是周末的時候,偶爾叫上朋友騎摩托車去黃島。那時候黃島的路已經修的不錯,車卻不多,所以騎車在海邊飛馳也是一種不錯的享受。想不到的是在2000年以後去黃島成了家常便飯。那幾年先後在黃島的兩家企業工作過,其中一個在四方和黃島都有職場,有意思的是因為家住團島,早上如果去黃島工廠上班的話要比去四方的銷售公司出門更晚。去黃島的話基本上隻要能夠趕上7點45的快船,8點半上班就不會遲到,但是去四方的銷售公司就不行了,要考慮好路上堵車的時間,7點30出門還不一定有把握。每次下輪渡的時候都會看到兩側一連串的房地産廣告,那時候黃島的房子基本在1000到2000之間,集團公司旗下也有地産,我當時的職務也算是子公司的高管了,公司給的政策是可以按照600元的價格内部購買,但是絲毫沒有想過會在黃島買房。很多年後,突然想起那次公司建的小區位置,現在叫唐島灣。(别說話,我去哭一會兒)
青島到黃島的輪渡,在那些年承擔着青黃之間的連接,為西海岸今天的發展默默奉獻了幾十年,如今當輪渡黯然退場,一個新的時代也來到了。
03當曆史走到2011年,青黃不接終于成為曆史。
膠州灣隧道、膠州灣大橋一南一北相繼通車,并成為那時候的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黃島終于被拉到了眼前。
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
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2011年6月30日通車,全長近8公裡,最深處在海平面以下82.8米,為當時中國最長的海底隧道。
2013年,我在北京路建了工作室,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北京路辦公,離隧道近了許多。那年有一次在校友群裡幾個校友約吃午飯,才突然發現,從北京路去唐島灣,時間要比去五四廣場快得多。
跨海大橋
3月30日,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膠州連接線即将開通,使得膠州灣跨海大橋總長度超過40公裡。這座跨海大橋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前曾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目前雖然被港珠澳大橋超過,但是依舊還有許多,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依舊是難得一見的一條海上長龍。
如今,當又一個十年開始,黃島與青島的地鐵隧道已經貫通,第二條海底隧道進入建設,跨海大橋膠州連接線即将開通,青島正變得越來越小,黃島正變得越來越近,青黃不接,也從此成為幾代人的記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