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被讨厭的勇氣講了啥

被讨厭的勇氣講了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01:26:52

大家好,今天是大簡陪你讀書的第12天,共讀的是第1本書: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的作品《被讨厭的勇氣》。

如果友友們喜歡,可以分享給更多喜歡讀書的朋友。大簡陪你讀書,陪你成長!

被讨厭的勇氣講了啥(要有被讨厭的勇氣)1

《被讨厭的勇氣》

昨天讀書的過程中,有一句話深深地點醒了我——“ 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更關心的是自己過得好不好。”

如果說隻重表不重裡,表面光鮮亮麗,實則生活一塌糊塗。其實就是把兩者的關系搞錯了。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于個人行為和内心來說都有适用性。如果連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不好,那麼關注點在别人身上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我們應該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放下别人對自己的期待或者說無懼别人的看法,也許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内心可能會不斷撕扯、逐漸成熟、找到自我,也許會痛苦,确也不失為一種成長。

當我們不再害怕别人的看法,你就會覺得,哇,我活得好自在啊!你會愛上這樣的自己!

時間很快地到了第二周,青年思考了一段時間,還是不認可。于是,他憤然敲響了哲人的門。

雖然上次他已經接受了課題分離的想法,但是他很不理解,課題分離不也意味着與他人失去聯系嗎?最後也要遭人厭棄?如果說這就叫做自由,青年甯願選擇不自由。

那麼,接下來哲人會開始怎樣的勸說和引導呢?大簡陪你一起共讀。

01 個體心理學和整體論

青年回去後理性地思考了一下,依然認為課題分離不太現實。

被讨厭的勇氣講了啥(要有被讨厭的勇氣)2

課題分離終究是在劃清你我的界限。不可否認,源于人際關系的煩惱會少了很多,但是理性地思考下這種生活方式真的正确嗎?

之前也說過阿德勒心理學是“個體心理學”,現在理解了,這不就是引導人走向孤立的個人主義學問嗎?

哲人:在英語中個體心理學叫做“individual psychology ”。而且,這裡的個人一詞在語源上有“不可分割”的意思。

阿德勒反對把精神和身體、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識和無意識等分開考慮的一切二元論的價值觀。

我們想一下,如果說是一個理性、冷靜的人,那麼他就不會因為沖動驅使去發脾氣。所以說,我們人并不受感情這一獨立存在所左右,而是一個統一整體。

例如上邊的例子,我們把我和感情分開,就會認為感情讓我那麼做,那麼就陷入了人生謊言之中。

像這樣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為“整體的我”來考慮的方式叫作“整體論”。

青年:我不想聽您空談定義,請您坦率地分析下我來的時候提出的那個問題。

哲人:我上次已經說過,人際關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課題分離不是為了疏遠他人,而是為了解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就像一張網,由各種線亂糟糟地纏在一起,理不清, 這種叫“纏繞”,而不是說“聯系”。

這一點要明白了,課題分離其實就很好理解了。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深入地探讨下阿德勒心理學是怎麼看待整個人際關系及我們應該與他人締造怎樣的人際關系。

02 人際關系的終極目标

青年發問,人際關系的“終點”在哪裡呢?

哲人:結論就是“共同體感覺”。

上上次的時候就一起讨論過把别人看成敵人還是夥伴的話題。今天我們再深入地思考一下。

假如他人是夥伴,我們生活在其中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還可以認為自己在為夥伴們做着貢獻。

像這樣把他人看作夥伴并能夠從中感受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态,就叫共同體感覺。

阿德勒主張的共同體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普遍印象中的概念。

而是包括了從過去到未來,甚至包括宇宙整體在内的“一切”。

被讨厭的勇氣講了啥(要有被讨厭的勇氣)3

就像我們之前讨論的結果,一切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不幸也在此。反過來也可以說,幸福之源也在于此。

共同體感覺是幸福的人際關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從社會學意義上來說,社會的最小單位是“我和你”,隻要有兩個人存在,就會形成共同體。

那麼,首先我們就以“我和你”為起點。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那就需要

把對自己的執著變成對别人的關心。

執著?關心?對自己?對他人?這又是什麼呢?

被讨厭的勇氣講了啥(要有被讨厭的勇氣)4

明天我們一起來聊聊:拼命尋求認可反而是以自我為中心嗎?你不是世界的中心,隻是世界地圖的中心!

願大家都能重獲追求幸福的勇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