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領導者責任?●本報記者楊潔“開業界之先河,創行業之标杆”,中國聯通軟研院院長耿向東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這樣描述中國聯通IT集約化建設的艱苦曆程與創新挑戰從中國聯通集團黨組布局啟動cBSS核心系統建設,到2020年底全面建設完成,六年磨一劍,中國聯通的數字化轉型像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争——一場跟傳統思維方式、路徑依賴的革命,要攻克一個個堡壘,“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數字化時代領導者責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本報記者楊潔
“開業界之先河,創行業之标杆”,中國聯通軟研院院長耿向東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這樣描述中國聯通IT集約化建設的艱苦曆程與創新挑戰。從中國聯通集團黨組布局啟動cBSS核心系統建設,到2020年底全面建設完成,六年磨一劍,中國聯通的數字化轉型像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争——一場跟傳統思維方式、路徑依賴的革命,要攻克一個個堡壘,“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支撐4.1億客戶,截至目前,中國聯通已經建成了全球電信行業最大規模的核心業務系統,可實現全業務線上化、全渠道OMO協同、全客戶價值經營、全訂單過程可視、全集團一體化多級聯動,助力中國聯通轉型成為“最便捷、最智慧、最高效、最懂客戶”的高品質綜合數字服務提供商。
開業界之先河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IT集約化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為什麼中國聯通能走在前列,數字化轉型對中國聯通的必要性何在?
耿向東:中國聯通如今成為最互聯網化的運營商,通過IT集約化打造了全集團、一體化、多級聯動的“數字化新IT能力”“數字化新業務運營體系”和“大數據智慧賦能”的中國聯通智慧運營大腦,暢通了智慧運營體系。之所以走在了全行業、全社會的前面,其實也是順應行業和時代發展要求,提前布局數字經濟能力建設。
2013年9月,中國聯通集團黨組就決定要以4G為契機、建設全國集中的IT系統,解決過去31省各自為戰的局面,支撐互聯網時代客戶新的需求,實際上也是希望能打造中國聯通獨有的優勢。因為當時在國内三大運營商的市場競争态勢中,中國聯通資源禀賦相對較弱,需要換道超車,尋找高質量發展業務、實現公司治理轉型的新賽道。
這件事情是開業界之先河的,過去沒有人做過,大家都還是以分省運營為主。中國聯通各省運營公司一開始也完全不适應,他們主要擔心如果系統集中了,還怎麼能快速應對省裡面各運營商之間激烈的業務競争。實際上,我們确實承受了非常大的轉型壓力。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遇到很多阻力壓力的情況下,如何繼續推進數字化轉型?
耿向東:我們曾經面臨巨大的市場經營壓力,經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在這關鍵時刻,中國聯通集團黨組還是能堅持戰略定力,從沒有懷疑過我們會成功,從沒有懷疑過數字化轉型的方向,所以我們遇到問題,就直面問題,竭盡全力解決問題。
經過梳理,我們發現其實主要是兩大核心業務訴求,第一大核心問題是這個新IT系統要能滿足一線業務需求快速敏捷支撐的問題;第二大問題是要解決互聯網化過程當中系統的穩定性、靈活性和彈性擴展性的問題。
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統的IT架構不能夠完全适應我們業務并發性、複雜性需求,就像為保障“雙十一”阿裡巴巴發展起了阿裡雲一樣。實際上,我們也是被業務場景倒逼,走上了雲化的道路。目前,中國聯通已經完全實現了去IOE,全面轉向了容器化、微服務、DevOps和持續交付為代表的雲原生,實現高性能、高可靠和彈性伸縮。
數字化轉型要成為生産力
中國證券報記者:數字化轉型對中國聯通起到了怎樣的業務帶動效果,能不能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耿向東:過去運營商應對激烈的競争狀态多是打價格戰,但這其實不能帶動整體發展。在IT集約化後,我們開始探索互聯網化産品運營。2016年11月,中國聯通與騰訊合作推出了“大王卡”,因為有了IT集約化的系統基礎,“大王卡”一經推出,可以迅速直達全國任何一個省份任何一個縣市,極大解決傳統IT效率低下問題。否則的話,要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地對接,每個區域業務規則不一樣、IT系統不一樣,做不了幾個就會精疲力竭。這樣合作方跟中國聯通進行生态合作,可以做到“一點對接”,實現了中國聯通獨有的差異化競争優勢。與騰訊合作的“大王卡”迅速獲得8000萬用戶,促進2017年整個集團業務收入回暖,成為我們數字化轉型路上的轉折點。從那以後,中國聯通就走上真正的互聯網化轉型道路。
我認為數字化轉型不光是要建一個新的IT基礎設施,這個基礎設施還要能成為真正的生産力。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這個方向一定是成立的,如果不順應這個趨勢,可能就會在新的競争中被淘汰。
當然,數字化轉型必須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企業做數字化轉型必須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路徑,要腳踏實地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千萬不能好大喜功,要把握節奏、找準切入點。正是由于中國聯通在2016年、2017年推出互聯網産品,業務、IT協同發展,運營、管理相互促進,企業IT和創新同頻共振,一步步走上數字化轉型的康莊大道。
中國證券報記者:數字化轉型前期的巨大投入可能會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從中國聯通的案例可以總結哪些企業數字化轉型經驗?
耿向東: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确很艱難,主要難在思想認知、路徑依賴和思維慣性。此外,很多企業過去對IT并不重視,都把IT當作是後台支撐保障部門,并不認為是生産力,但實際上現在已經反過來了,數字化時代,數字化基礎設施就是生産力,是核心競争力。
數字化轉型之後,我們才能實施智能化、精細化運營。目前,中國聯通已實現了智慧客服,月度話務量達7533萬通/年,智能化占比超80%,同時在生産運維上通過智能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大數據方面,中國聯通構建了全國一級的大數據平台,構建近800個數據模型、28000多個數據标簽,支撐前端應用百花齊放,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取得巨大成效。
構建集中安全防護體系
中國證券報記者:IT系統集中化一方面提升了效率,但也意味着作為網絡安全攻擊的靶點目标更大了,怎樣做好網絡安全防護工作?
耿向東:中國聯通在集團層面不僅有專業的信息安全部門,還有網絡和信息安全工作組和首席安全官。2019年,中國聯通開始參加由國家組織的攻防演練,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的“五全網絡信息安全體系”,為全面數字化轉型保駕增值,同時加速安全服務産品化,推進網絡與信息安全從成本投入向價值創造轉型。目前,中國聯通正在打造一個集中的安全防護體系。
中國證券報記者:中國聯通在IT集約化、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在國産信創生态構建上做了哪些工作?
耿向東:國家“十四五”規劃對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提出了明确戰略目标和願景,中國聯通從2019年開始進行“信創”的相關工作,當前我們已經完成和華為、中電子等全棧信創雲的芯片和操作系統雙向适配認證,“一雲多芯”已經内部大規模上線。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