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靜
“春天踏青還能這麼玩!跟着大自然課堂老師,去西湖邊觀鳥識植物……”4月10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将邀請兩位大自然課堂老師劉金和高一傑帶大家去西湖邊認識花、草、蟲、鳥的活動推出後引來熱捧,名額很快報滿。
詳細名單如下:
報名者中,“笑CC”是位有心人,還特地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群組”中的“走讀杭州”欄目裡,跟大家分享烏鸫鳥在自己家北窗台上築巢、孵蛋、小鳥長大整個過程的觀察手記——
烏鸫鳥來我家做窩
笑CC
去年3月下旬的一個中午,突然發現我家北窗有爛泥,又濕又臭。因下雨,想等天晴再去清除。第二天去看,變成了一個鳥巢。第三天竟看到了一個很完美的鳥巢。因白天上班,有天中午回家看看鳥巢裡有蛋了,接着每天多一個蛋,再後來總算看見鳥了。
烏鸫鳥自古很受人們的歡迎哦,就拿唐代詩人劉禹錫、王維、杜甫來說都有詩來贊,從春秋早期到清代中期,烏鸫一直被當做與八哥一樣的寵物鳥為人們籠養。
劉禹錫的百舌吟其中的詩句:笙簧百啭音韻多,舌端萬變乘春晖。黃鹂吞聲燕無語,一心百舌何紛紛。描寫了烏鸫鳥善于模仿别的鳥叫的特點。
115.199.137.181:41114
烏鸫鳥小鳥養成記
笑CC
烏鸫鳥孵蛋時很安靜,除偶爾出去覓食外,幾乎都在孵蛋,等了兩周後,一天中午回家時聽見鳥兒在歡快地叫喚,還能聽見雄鳥在應答。我稍拉開窗簾的一角,雌鳥就立馬警覺地飛到附近的高處觀望,于是我看見有一隻小鳥破殼了。三天左右,6隻小鳥全部出殼,也沒見到碎蛋殼。這期間雌鳥也常常出去覓食,并和雄鳥一起輪流喂食小鳥,雌鳥晚上還是回鳥巢來幫助小鳥們取暖。
剛出殼的小鳥不會叫,會吃,一天大一圈,長一點羽毛,變個樣子,二天後才會嗷嗷待哺,尤其是大鳥來喂食時,立刻大叫,叫聲也是一天一天地變大。
這組照片是10天裡拍的,這時的小鳥都還不太會睜眼睛
124.160.214.46:33822
雛烏鸫起飛
笑CC
等小鳥能睜眼時,胃口又大了很多,白天,鳥爸鳥媽輪流頻繁來喂食,晚上大鳥不來陪夜,都是小鳥們抱團取暖。
等小鳥們大到住不下窩時,會有一隻最強壯的小鳥離巢,但小鳥的翅膀偏小,伸展面小,支撐不住鳥身。大鳥有時會在附近指導,小鳥終于一鼓作氣,向下方飛離鳥巢,很快消失不見了。
就這樣,每天最多一隻小鳥飛走,隻剩最後一隻時,那小鳥在鳥巢邊站了很久,就是沒飛走,大鳥在附近的樓頂上不停地叫喚,和小鳥一答一應,等大鳥一飛走,小鳥的叫聲都變了,但已經見不到大鳥來喂食了。這樣有半天吧,最後一隻小鳥也離巢飛走了。
查了一下資料,烏鸫鳥一窩下5~6個蛋,我記錄的這次有六隻蛋,最後,也是六隻小鳥長大飛離的。
活動預告:
活動主題:觀鳥、認識植物
活動時間:4月10日9:00,請提前到達
集合地點:龍井支路茅家埠景區停車場。
公交信息:丁家山站
停車信息:茅家埠景區停車場、丁家山停車場、楊公堤停車場
特别提醒:參加觀鳥小分隊的,請自備望遠鏡。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