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首有深度的宋詩

一首有深度的宋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7 00:16:59

開卷有益,詩詞閱古今,人生本該充滿詩意。且看《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一首有深度的宋詩(作者很少有人知道)1

這首《絕句》的後兩聯非常有名,相信很多朋友見過,以上是整首詩的内容。下面我們先來描述一下這首詩的情境。

“我”将一葉篷舟系在老樹濃蔭裡,倚扶着藜杖穿過了小橋。這滿目的春色多麼令人惬意啊!浸透了杏花的濛濛細雨幾乎要打濕了衣裳,而穿過楊柳拂來的微風不帶絲毫寒意。

一首有深度的宋詩(作者很少有人知道)2

這是一首描寫早春的詩,不帶一個“春”字,卻盡顯春季的空濛輕嫩。前兩聯是在叙事——系好小舟,走過橋東。精妙之處在颔聯的一個“扶”字。不是“我”扶着藜杖,而是藜杖像随行的一位小童一樣扶着“我”。一處拟人化的手法運用,使得整個叙事妙趣橫生。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那個“東”字。為什麼是走過橋東,而不是橋西呢?這裡帶點約定俗成的意思。在古詩詞中,“東風”象征春天,而“西風”代表秋天。如果您有一定的古詩詞閱讀經驗,看到“東”字,會自覺得有關于春天的聯想,而觸發讀者聯想,讓讀者自己在腦海中構建意境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一首有深度的宋詩(作者很少有人知道)3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兩聯是一組對仗句,描寫了走過橋東後對春天的具體感受。先寫了雨,又寫了風。是什麼樣的雨呢?是幾乎要打濕衣裳的杏花雨;是什麼樣的風呢?是不帶絲毫寒意的楊柳風。雖然隻寫了風和雨兩個事物,卻用了“杏花”和“楊柳”兩組别開生面的限定詞來加以修飾,以緻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早春美景。我們似乎看到了雲蒸霞蔚的杏花,帶着淡淡清香搖曳在如絲的細雨中,而涼爽的微風又拂動着岸上嫩綠初點的楊芽柳花。色彩缤紛,動靜相宜,圖畫般展現在了讀者眼前。而欲濕未濕、吹面不寒的細節刻畫又浸透出一種水墨般的朦胧美。

一首有深度的宋詩(作者很少有人知道)4

“沾衣欲濕”的潮而未濕,“吹面不寒”的涼而欲酥,使得整句詩又從視覺感受深入到了觸覺感受上。我們不但看到了嬌豔的杏花、碧嫩的楊柳,而且感受到了雨的迷蒙濕潤和風的柔和涼爽。這不但豐富了描寫層次,也使得意境更為立體可感。因此,也讓這兩聯成為了千古名句,廣為流傳,以至于“杏花雨”、“楊柳風”漸漸成為了一個固定名詞,分别代表清明前後的雨和這個節令的花信風 。

一首有深度的宋詩(作者很少有人知道)5

讓人意外的是,這首清麗爽豔的絕句居然是一首宋詩。我們知道,宋詩多以說理為主,難免難免顯得“枯瘦”,而這首詩卻非常的豐潤細膩。詩人是南宋的一位僧人,法号志南,該詩被記錄在《宋詩紀事》裡。志南的生平已經不可考證,但這首《絕句》的精美卻讓他的名字永遠的載入了詩史,而這首小詩也被傳誦至今。

你也跟我一樣喜歡這首詩嗎?歡迎大家留言讨論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