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南懷瑾怎麼化解自己的煩惱

南懷瑾怎麼化解自己的煩惱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5-12 16:15:27

南懷瑾怎麼化解自己的煩惱(南懷瑾老師抽刀斷水水更流)1

我們這個想,就是意識思想。如果要嚴格研究,問題很大。佛學上想與思分開,粗的叫想,腦波跳動得快。至于思,将睡未睡,好似沒有想,其實還有一點點思想的作用,很微細的。

又比如有人講話,我們在聽,同時也分别對與不對;或懂得多少,這些都是想的作用。思則沒有這個妄想,有個禅師作過比方,等于欠人家錢,明天就要還,可是沒錢還,今天盡管在這裡打坐,聽佛學,研究什麼,可是這件事情拿不開,這就是思的作用,一股力量永遠在那裡吊着。

“想”實際就是“思”,一個粗一個細而已,這是意識境界的分别心。在我們未成道以前的衆生,思想分别是與生俱來的。嬰兒沒有第六意識的分别心,可不能說他沒有思想,思想不是分别心,昏擾擾相還是有的。随着年齡增長,分别也漸漸增長,所以小孩思想比較天真,也比較純淨。人很可憐,越長大越不可愛,越老越讨厭,因為第六意識增強了,染污慢慢加多,并且增加得很厲害,生活習慣,是非善惡等等,終覺得自己的對。

因此,叫我們萬緣放下,一切皆空,可是思這個東西是否空得了?假定這個空不了,而認為意識清淨境界就是空,那就自欺了,抵不住事的。到最後上了氧氣時,你的功夫、佛法一點都沒有用,千萬不要搞錯了。可是許多用功的人,都在這上面轉,這是般若智慧不夠,見地智慧不清,行願不夠。真正的善根沒有發起,般若是不會來的。所以金剛經隻講兩件事:一件講般若,一件講功德。為什麼?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你光在打坐裡頭求智慧,這是小乘法門,由戒、定而生慧。大乘法門不談這個,大乘法門談的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五種以後才是般若。

一般人用起功夫來,最大的困惑是妄想不能斷。誰叫你斷妄想?妄想本來非斷非常,斷不了的,“抽刀斷水水更流,打坐解愁愁更愁”,所以有些人打坐眉頭越皺越緊。

妄想本空嘛!不要你去斷它,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異空,空不異想。再說,我們都研究過唯識,唯識有個名稱叫“五遍行”——作意、觸、受、想、思。在八個識裡頭都有這些作用,所以它自然會起這些作用。

南懷瑾怎麼化解自己的煩惱(南懷瑾老師抽刀斷水水更流)2

換句話說,我們生命的本能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感覺狀态,一個是知覺狀态。感覺狀态一半是物理的,一半是心理的。思想的狀态也是這樣,主要是心理的,附帶的是生理的。唯識告訴我們,這是“五遍行”,也就是說,它普遍于八個識的作用裡。怎麼斷得了它呢?所以用不着努力去斷思想。六祖也告訴我們:“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本空的嘛!斷它幹嗎!你那個知道自己在思想的,不是仍在嘛?結果大家相反,打起坐來,自己那個本來清淨的東西,随時在壓制思想,在那裡妄用功夫,坐一萬年也沒有效果。

再進一步,能把五遍行轉了以後,就立地成佛了,這個非要般若智慧成就不可。所以唯識并沒有告訴我們,斷了妄想就成佛,而是要轉識成智,隻要那麼一轉就成功了,就看你轉不轉得了。這“轉”用得好極了,我們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心理轉不過來,就是業力,把我們牽得牢牢的。轉識就成智,成智就解脫了。

所以大家打坐很簡單,空即是想,想即是空,想不異空,空不異想。

摘錄自《如何修證佛法》

歡迎訂閱【傳承網】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