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時間=12-晝長/2;
日落時間=12 晝長/2。
不同的季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不同,晝長、日出日落時間也會發生變化:
①冬至-春分-夏至: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晝長逐漸變長,日出變早、日落變晚;
②夏至-秋分-冬至: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晝長逐漸變短,日出變晚、日落變早。
圖1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村居(高鼎/清)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1、“兒童散學歸來早”描寫兒童放學後,時間尚早,仍未天黑,這可能是由于( )
A.晝長變長,日落變晚
B.晝長變短,日落變晚
C.太陽高度高,光照充足
D.太陽高度低,光照充足
2、“忙趁東風放紙鸢”中的“東風”是指( )
A.偏東風、東南風
B.偏東風、東北風
C.東南風、東北風
D.以上選項都錯誤
答案:A、A
精講精析:(1)分析日落的早晚。①由題幹可知,此時為農曆二月,即為公曆三月,此時為春分左右;②由冬至到春分,太陽直射點從南回歸線逐漸向北移動,移動到赤道,北半球晝長逐漸變長,日落時間=12 晝長/2,因此日落時間逐漸變晚,因此兒童放學時,還沒有日落,仍然可以“放紙鸢”,選項A正确。
(2)分析春季的風向。①春節,溫度回升,陸地比熱容<海洋比熱容,因此陸地升溫快,近地表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近地表氣壓降低,海洋水汽過來補充,即由海洋吹向陸地;②我國的東側、東南側、南側是海洋,因此春季主要是偏東風、東南分和南風,選項A正确。
本節例題的難度适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此時的季節(春分前後),分析此時晝夜長短的變化(晝長逐漸變長),進而分析日落時間的變化(日落變晚);②根據此時的季節,分析近地表溫度的變化(升溫),進而分析近地表陸地、海洋的氣壓高低,并結合我國海洋的分布位置,進而分析風向(由海洋吹向陸地,即偏東風、東南風和南風)。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