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一提起西方神話,第一反應就是古希臘羅馬神話,畢竟西方藝術史上,以此為創作靈感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品數不勝數,而與此相關的文學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不誇張的說,不了解一點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故事的話,那麼西方藝術史上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我們都隻能看個熱鬧,卻不知其所以然。
更有意思的是,西方藝術和文學以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故事作為創作源泉,而後又因着藝術品和文學作品的聞名于世,再次帶動了希臘羅馬神話的流行和衆所周知。正如這幾年來,許多以北歐神話為母題創作的影視劇的大火,也是或直接或間接地将一直以來被忽視的北歐神話重新帶入了我們的視野。
比如系列美劇《權利的遊戲》,改編自馬丁大叔的神作《冰與火之歌》,光是看這個名字,便不難聯想到其北歐神話的影子;又比如托爺大名鼎鼎的《指環王》系列,以及 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裡面的精靈和矮人,也都是脫胎于北歐神話;更不用說漫威系列裡的《雷神》,更是立體影視化了北歐神話裡最有名的三大主神:衆神之王奧丁、雷神索爾,以及火與惡之神洛基。
關于這些種種,冰與火的由來,精靈和矮人的誕生,三大主神的形象設定,乃至于整個北歐神話的體系,對創世和自然現象的解釋,神話故事裡的文學意象,以及諸神黃昏中的悲劇宿命等等,都可以在茅盾先生的這本《北歐神話》裡讀到。
是的,你沒看錯,我們的大文學評論家茅盾先生,同時也是我國神話學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他是第一個在中國譯介神話故事的翻譯家,早在 1930 年就以方璧的筆名編譯出版了《北歐神話 ABC》,而今的再版除了對早期譯名的一些修正,更有著名插畫師王浣繪制的北歐諸神插畫,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神話之境對我們造成的視覺沖擊力。
接下來我将從創天地萬象,創精靈仙子,創矮人侏儒等角度,帶大家初探一下北歐神話的四大譜系:神族、巨人、精靈和矮人,感受一下北歐多神系統中别具特色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冰與火碰撞下的創世說:代表善勢力的諸神 vs. 惡勢力的巨人們
所謂北歐神話,是指古代斯堪的納維亞人,或所謂北歐人的原始信仰及自然觀察,而英雄傳說也包括在内。
北歐的原始初民,在他們最初審視自然現象并索解的時候,看到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一邊是巨偉粗樸的山川、慘淡的太陽光、暴怒無常的海面,雪堆似的驚濤巨浪撞擊着高聳的山崖和極圈内的冰山;另一邊則是短促又美好的夏日,藍天碧海下,萬物瘋長。
這樣的自然環境裡,冰島初民在冰天雪地中漁獵所遭受到的危險,漫長的寒冬裡不得不忍受的痛苦,讓他們直接将寒冰與霜雪視為自己不得不與之抗争的惡勢力;與此同時,另一面的熱與光明則是善勢力的象征。
正是在這樣左手寒冷,右手溫暖的強烈對照下,原始的冰島人設想出了冰與火碰撞下的北歐創世神話,對應着宇宙間代表善勢力的神,與惡勢力的巨人們之間的鬥争。這便是北歐神話的主要骨骼架構。
網圖|北歐神話始于冰與火的碰撞
和我們的盤古開天辟地的創世神話類似,北歐的原始初民也以為最初是沒有天地河海,也沒有空氣,一切都被黑暗包圍着,不過卻有股不知從何而來的“萬物之主宰”的力量存在着。他們認為在廣漠的太空中央,有一個極大的無底鴻洞,被永在的微光包圍着。
鴻溝的北邊,是霧與黑暗之國尼福爾海姆,南邊則是真火之國穆斯貝爾海姆,有火焰巨人蘇爾特爾鎮守于此。火焰巨人經常用他那把冒火星的大刀不斷砍擊着滾到鴻溝裡的冰山,緻使冰山受熱而融化。
久而久之,因為冷熱的不斷交融,誕生了冰雪巨人伊米爾,和名為奧德姆拉的大母牛。伊米爾以母牛的乳汁為食,而母牛則以粗舌舔舐冰上的鹽,久而久之,冰山漸消,祖神布利橫空出世了。
網圖|《奧德姆拉與布利》,冰島,18世紀
緊接而來的是第一場神與巨人之間的戰鬥,冰霜巨人伊米爾被諸神殺死。
他的肉身成了大地,被放在無底鴻溝的正中心,他的眉毛成了大地與太空無垠之間的界牆,他的血和汗彙成了海洋,骨頭造成了山,牙齒成了崖石,頭發成了樹木百草。最後,諸神還将他的顱骨巧妙地懸于地與海之上,視為天體,而他的腦子則被改造成雲。
于是,宇宙的最初就這樣以戰敗的冰霜巨人伊米爾為材料塑造而成。
天地創造出來後,下一步便是如何對天地進行裝飾了,這就和我們買房後裝修一樣樣的道理。諸神從穆斯貝爾海姆取火,布滿天穹,便是群星閃耀時;再利用最大的火塊造出日月,用金車載着。
因着北歐初民骨子裡的信仰 — 總有惡勢力想要和善勢力作對,所以又設想出了可怕的天狼總是要追逐着太陽和月亮,總想找機會将他們一口吞下去,讓世界複歸黑暗。有時候,天狼們幾乎追上了太陽和月亮,于是就有了日蝕和月蝕。這種情況下,人們就要吹号打鼓,以求吓跑天狼。這一段故事,和我們中國神話裡天狗食日,又是何其的相似。
當然,創世的神話說僅僅是個開始,更多和自然現象相關的神話故事,比如春夏秋冬四女神、稼穑之神、森林之神、海洋諸神、火神等等,在本書裡均有各自的故事篇章,也是各有精彩。這裡就不多贅述了,留待大家自行閱讀吧。
同族不同命的半神誕生記:精靈仙子 vs. 矮人侏儒
前面提到諸神将戰死的冰霜巨人伊米爾的肉身填放在無敵鴻溝的正中心,一段時間後,生長出了一大群蛆蟲,諸神本着不浪費材料的原則,給了他們形狀及超人的智慧。
其中那些從伊米爾屍身受光面而生的蛆蟲,膚白貌美,性格也溫和,諸神稱之為精靈或者仙子,讓他們住在空中的精靈王國(阿爾弗海姆)。溫柔善良的精靈仙子們可以随意飛來飛去,與花草鳥雀盡情嬉戲玩耍,可算是一切最美好事物和光明的象征。
網圖|精靈王子
而那些生于伊米爾背光面的蛆蟲,則被稱為矮人或侏儒。他們天生怕陽光,還長得黑醜,性格也很狡詐,自然也就不招諸神待見,所以被逐而居于地下的侏儒之國(斯瓦塔爾法海姆),不許在白天來到地面,否則就會化成石頭。
不得不說,雖然矮人和精靈均屬于半神,但卻生來同族不同命。長相與性格的差異,直接導緻了一個可以生活在仙境般的精靈王國,每天無所事事,閑來就随便逛逛花園,莳花弄草,但求自在無欲;而一個卻不得不憋屈在暗無天日的地下侏儒國,時刻想着如何利用地底資源,挖掘寶藏,制造武器和首飾等,以求能被諸神高看一眼。不過也正因此,矮人們制造出了大名鼎鼎的雷神錘,希芙的金發,奧丁的長矛,魔法寶船等等。
這樣看來,貌似矮人們雖生來不占優勢,卻也多了奮鬥的動力。不過最有意思的是,矮人們能工巧匠的形象貌似隻在北歐神話裡出現,并不見于更早的其他神話體系裡。但自從北歐神話對矮人們的這一新設定出現後,卻沿襲至今,其背後也間接映射出北歐先民不管是面對如何糟糕的境地,人為也好,自然也罷,内心裡總是存有不服輸的個性,總要與這殘酷的生存狀态拼搏一番才好。
寫在最後
北歐神話的多神系統,大抵離不開這四大種族體系:代表善勢力的諸神、邪惡的巨人們、半神精靈仙子與矮人侏儒。而圍繞着他們之間的各種神話故事更是精彩絕倫,比如說諸神與巨人一次次的鬥智鬥勇,諸神對矮人侏儒的百般利用,巨人矮人又皆對女神懷有愛慕追求之心等等…… 這樣的故事都搜集在茅盾先生的這本《北歐神話》裡,共有 22 章。這部分是屬于神話系列。
本書目錄
此外,還有最後一章則是關于一連串的英雄叙事詩,講述伏爾松格家族最有名的首領西古爾德的故事,這部分屬于傳說系列,可說是北歐的“史詩”。嗯,不妨理解為希臘羅馬神話裡的《伊利亞特》。
茅盾先生在本書例言裡曾寫道,他搜集編譯本書的目的是出于文學性,所以更側重于對北歐神話的記述,而不是解釋。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因着熱播影視劇的影響,或是出于其他原因而開始對北歐神話有興趣的話,那我會建議你讀一讀這本書。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