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祖傑
第三節 洞房花燭裡的講究
婚嫁習俗,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也是集中展示地區民間文化、倫理道德和風俗習慣的一個窗口。博山地區的婚俗,受當地民風的影響,借地域條件和物質條件的便利,形成了有别他處的獨特現象。其婚嫁儀式大體可分為婚禮前的求婚、定婚,婚禮中的嫁娶和婚後的禮儀性活動。每一項活動在前期籌劃及具體實施中,均事無巨細,安排得當,方能成就一段美滿姻緣。
一、落作
舊時博山人的婚宴大多在家裡舉辦,所以請做菜的大師傅就成了重中之重。主人把待客的預訂人數測算好後,大師傅會根據主人的經濟情況,再結合原材料的市面價格,把宴席的菜品檔次做出預算,列出菜單。博山飲食業的繁榮,造就了博山人好吃、會吃,更會做的品性。體現在大師傅開列的菜單裡,則是經濟實惠,搭配合理,大師傅會根據開席的數量合計出備用的食材用量,既不能寒酸,又不能浪費。
大師傅一般都有自己的搭檔,他們經常在一起合作,一個竈上掌勺,一個案上配菜,配合默契。至于幫廚人員則更好湊合,“博山男人半把刀”,每個博山男人都是半個廚師,随便找幾個就能撐起局面。
婚禮前三天為落作,案子支好,菜品購置完備,鍋碗瓢盆準備妥當。向左鄰右舍借用的餐具要在底部貼上白膠布,寫上主家名字,防止出錯。桌凳、房間等也都由鄰裡提供。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中。
婚宴菜品的前期準備,是從生料變為半成品的過程,無論公事規模大小,必有一個爐子專門熬制高湯,高湯是所有博山婚宴必須具備的烹饪條件。俗話說“唱戲的腔,廚子的湯”,高湯是大師傅烹饪必不可少的調料,也是博山菜的制勝法寶,它不僅用于汆菜,就連爆炒、漚底等也需用高湯調味。
為避免宴席當天過于忙碌,大師傅會帶領相關人員進行前期準備,過油的、扣碗的、蒸煮的、卷制的、發制的,都會事先做成半成品,隻等開席之後稍微加工即能上桌。
二、“搬緣房”宴賓客
所謂搬緣房,即把女家的陪送家具和嫁妝搬到男家來。舊時,搬緣房全靠挑和擡來完成,所用的擔杖、擔子、箢子、擡盒等,均用紅紙條纏繞。在搬運過程,都有特殊講究,所有成雙成對的物件,一個人不能拿一對,需有倆人各執一件,寓意二人配對,成雙成對;陪嫁的物品在放入箢子、擡盒之前,下面要鋪上紅紙,将準備好的花生、栗子、棗和制錢等撒在箢子擡盒或家具裡面,寓意早生貴子,求得兒女雙全;制錢則是讓一對新人手裡富裕,日子勻潤。
搬緣房 李剛/攝
第二天的宴席場面宏大,熱鬧喜慶。賓客到達後,大總會根據客人就位的席口數,請賬房開列席口單子一式二份,注明正席或便席數,廚房據此制作開菜,由傳菜人負責把每道菜送達到席口,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廚房有專門人員負責檢廚,根據菜單的上菜順序,指導每一道菜送達哪一桌,防止重複或短缺。上第一個大件後,主人即開始敬酒。在專人陪同下,主人執一酒壺端一平盤,内鋪紅紙擺6個酒盅,逐一開始敬酒。博山人重禮節,婚宴中的勸酒一般要3次,祖父輩、父輩和新郎各勸1次,以表達主人的感謝之情。
宴席中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是大總必須要考慮到的。如主人鄰居中有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大總要安排“老人飯”:一湯一炒外加倆饅頭,由專人用傳盤送到老人跟前,侍奉老人享用,這也是博山人敬老孝親的一大表現。
參加婚禮時,客人都送禮金道喜,賬房負責記錄客人名字和禮金金額,給客人謝帖以示回敬。舊時還有送喜幛的習俗,喜幛多為六尺長的紅色絲綢,絲繡龍鳳呈祥畫面的絲綢則更顯禮重。收到喜幛後,賬房先生要撰寫幛語,稱賀在右上,落款在左下,中間為幛語。幛語用語精煉優美,常用的如“珠聯璧合”、“喜結良緣”、“鸾鳳和鳴”、“佳偶天成”等。喜幛的懸挂也有講究,德高望重的人物和長輩送的喜幛,要挂到新房的正中,以示對長者的尊重,其他賓客喜幛則依次排開。
三、娶親
博山娶親一般都在後半夜舉行,民間傳說是為了躲避西河惡霸翟三虎騷擾而沿襲下來的習俗。翟三虎本為地一霸,逢有人家娶親,總要把新娘子先搶至家中數日,方還于男方。後來人們為避免翟三虎搶親,改在夜間娶親。這一傳說雖經考證為無稽之談,但在博山及周邊地區影響深遠,至今仍有人對此深信不疑。
其實,夜婚是從遠古時期劫婚奪婚遺留下來的一種風俗,非博山地區獨有,更非翟三虎以後才有。根據《儀禮·士昏禮》的記載[1],至遲在周代就有夜婚習俗。大約在黃昏時刻,新郎和娶親隊伍舉着火把前去女家迎親。娶親回來,直至舉行完各種儀式,已是深夜。除了正史所載,在《醒世姻緣傳》《金瓶梅》《紅樓夢》等古代文學作品中,也往往有夜間舉行婚禮的記載。時至今日,在廣西淩雲地區、河南南陽地區等仍有夜間娶親的習俗。《說文解字》對婚的解釋為:“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2]古時婚字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黃昏時,有明月照路,寓意前途光明幸福。
另一種說法是,新娘子過門之後,迎來旭日東升,朝氣蓬勃,昭示着以後的日子有光輝的前程。以上兩種說法,當為博山夜間娶親之由來。
夜間娶親 李剛/攝
迎娶隊伍中的女性人數要求去單來雙,一行人在媒人的帶領下去女方家娶親。
娶親有專門轎子。轎子外罩大紅錦緞轎衣,轎衣上用各色絲線繡有龍鳳,門簾兩側繡有金字楹聯:“金龍彩鳳配佳偶,明珠碧玉結良緣”。轎内備有皮襖和如意。接親時,由新郎的弟弟坐在裡面押轎,喻意不能放空。另需準備燈籠、火把數根,紅氈一卷。火把是用麻杆做成,用麻線捆紮成三寸粗六尺長,外以紅紙條纏繞,一根火把可燃燒一個多小時。火把除在路上可以照明外,還有驅逐動物的作用。如果路程較遠,轎夫們會多準備一些火把,沿途寄存在熟人家裡,回來時取上續燃。
娶親隊伍一般有轎夫四人,打燈籠舉火把的四人,抗氈拿轎棍的一人,領班一人,十餘人輪流擡轎,不至于太疲勞。
此時,新娘子已在深閨梳洗打扮,頭頂蒙頭紅,單等花轎迎娶。轎子擡到閨房門口,鋪上紅氈,保證新娘子腳不沾地。新娘子在伴娘的攙扶下上轎,轎夫一聲吆喝“起轎”,在燈籠火把的照耀中,迎娶隊伍開始返程。返程一般不走回頭路,是以要提前設定好進出村道路。即便是唯一道路,也要走道路的另一側,避免重複。
火把在前頭引領,紅燈籠給轎夫們照明,娶親隊伍浩蕩而行。四個轎夫的走路步法很有講究,頭杠倆人先邁左腳,後邁右腳,後杠卻是先右後左,這種前後相反的步法走起來,步子一樣大,走得一樣快,平穩不颠簸。不管路程多遠,這轎子一旦擡起來,中途可以換人但不可以直接落地,沿途如果遇到有廟宇、墳堆等,抗紅氈的提前過去,展開紅氈遮擋,以示尊崇神靈,不打擾故人。這種禮節都被後人效仿并傳承下來。
宮燈高懸 李剛/攝
四、過門
村頭等候人員遠遠望見火把,通報到家裡,家中人員即刻關閉大門。轎子到了門口,轎夫頭高呼 “吉時已到,落轎”。紅氈鋪好,轎子落在紅氈上,兩個負責迎接的少女上前掀開轎簾,搭手引出新娘,此時鞭炮齊鳴,向全村告知新娘子娶進門。
此時,大門上端已安置好用紅紙包裹的兩個方磚和艾、筷子,此謂“過門磚”,寓意為“相親相愛”、“愛情專一”和“快生貴子”等。依照婚俗,新娘子落轎後要過馬鞍,執掌人員喊着:“一塊香椿木,雕成玉馬鞍,新娘邁過去,世世得平安”,在迎接少女的陪伴下,新娘子手捧如意,來到堂前與新郎拜天地。拜堂是整個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按照民間說法,拜過堂後,二人結為夫妻,締結秦晉之好,相依為命,互伴終生,這是雙方的一種責任。堂室正中方桌上有一對紅燭,公公婆婆分坐方桌兩邊,一對新人在執掌人員的引導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儀式莊重。禮畢,進入洞房。
新房的床鋪早已由哥嫂鋪好,民間素有“哥嫂鋪床,兒女滿堂;大輩鋪炕,兒女一幫”的吉利說法,哥嫂鋪床,也成了博山婚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内容。
夜間娶親 李剛/攝
陪同過來的送親隊伍并不參加拜堂儀式,早有專門安排好的接待人員招呼入席,這就是博山婚宴中的重頭戲——“待油客”。
所謂“待油客”,指接待女方家的男女送客,男女各一桌,宴席是八仙桌上的四四席規制。四四席的文化根基源于對四紅四喜的深度诠釋。四喜即民間傳送的“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四紅在本地則一般指“廟宇的門,殺豬的盆,新娘的蓋頭,上喜墳”。表現在宴席桌面上,細瓷的餐具,必以紅紙墊盤,紅竹的筷子需用紅紙包裹,盛幹果的、敬酒擺酒杯的小盤,均以紅紙鋪墊,細節上與普通宴席有所區别。博山廚師巧妙地将四紅四喜引入到四四席規制中去,賦予了宴席更豐富的文化色彩。
酒宴開始後,桌上除四個幹果盤外全部撤換,本地叫“重抹桌子另開席”,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大菜上桌後,主賓會把紅包交給傳菜人員,請代為轉達對大師傅的謝意。大師傅收到紅包後,則用臉盆倒上熱水,帶兩條新毛巾到宴席上,把熱騰騰的手巾把給客人遞上,請客人擦拭面部,以示對客人的回敬。此後,男方家長在家人陪同下過來敬酒,雙方把酒言歡,其樂融融。
男油客席 李剛/攝
女油客席 李剛/攝
五、鬧房、三日之事宜
夜幕降臨後,新人要喝“合婚酒”。在新房炕中央放一張小炕桌,新郎新娘盤膝端坐兩旁,四鄰好友都來湊熱鬧,勸酒人端起斟滿酒的酒杯,遞給新人,口裡念着“你一杯他一盞,養活兒來中狀元”,再把糖、山楂糕遞給新郎新娘吃,口中念叨 “先吃酸後吃甜,生個兒子能掙錢”,最後在一陣亂擠亂扔果品的攪鬧中,算是宣告結束。此夜,新房中的燈一夜不熄,取“長命燈”之意。
婚後第三天,新娘子要上新媳婦墳,在家人陪同下來到茔田進行祭奠,家中長輩向新人介紹各墳墓的祖輩關系,墳頭上壓紅色墳頭紙,以示家裡添丁加人。
按博山風俗,在這天下午,全家老幼要吃三日團圓包子,要以新娘為主進行制作,從調餡子到和面擀皮子,直到包餃子下鍋,都得新娘子完成,其實家裡的妯娌姐妹們是要共同參與勞作的,家庭和睦的點點滴滴也都是從細節開始積澱的。
婚禮的一切習俗,都是為新人建立家庭、助其成長的過程而進行的,從中可看出家長對後人所寄予的希望。
當前,随着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博山的婚俗也在不斷處于飛速發展與變化之中。但是,不管婚禮内容多麼豐富,形式多麼豪華,博山當地婚俗依然保留了傳統風俗六禮的大緻程序,仍舊保留了訂婚、迎娶、婚禮、回門等禮節。傳統中國人的婚禮喜熱鬧、重隆重喜慶,仍被今天的博山人繼承,在整個婚禮過程中仍沿用傳統的象征喜慶吉祥的紅色,婚禮儀式上要有司儀、證婚人、主婚人等。一言蔽之,博山的婚姻風俗傳承了傳統中國婚姻風俗的一些合理内核及形式,具有鮮明的傳承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