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詩曰:“一閉黃蒿門,不聞白日事。”
把門一關,白天的事情就過去了;眼睛一閉,一輩子的事情就過去了。
想一想,人生的時光就那麼多,生氣的時候多了,享福的時候就少了;煩惱沒完沒了,快樂就沒有地方落腳了。
古人發明了一個“怒”字,從外形上來看,就是“奴”和“心”。生氣的人,心就是奴隸。
對應的,還有一個“恕”字,拆開了,就是“如”和“心”。不生氣的人,活得稱心如意。
别生氣了,問問自己還能活多少年。“得饒人處且饒人”,放過别人,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02
生氣,是自作聰明,還是别人眼裡的笑話。
明朝文學家馮夢龍寫了一個“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故事。
蘇東坡官拜翰林學士,出口成章,令人佩服。
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宰相王安石,信手寫下一行字:“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意思是批評王安石,太糊塗了,不知道秋天的菊花,不會迎風飛舞,不能和春天的桃花、櫻花相提并論。
王安石拿出詩稿一看,覺得蘇東坡居才自傲,把他貶到黃州。
拿到調令的那一天,蘇東坡非常氣憤——心下明知王安石為改詩觸犯,公報私仇。
秋天來了,蘇東坡走進小院,發現黃州的菊花正在迎風飛舞,頓時面紅耳赤。
你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卻不知道,在暗處,有很多人看你笑話。你生氣了,旁觀者卻心知肚明,隻是懶得和你明說。
比你厲害的人,會趁機碾壓你,比你弱小的人,會躲開你。當你看透真實情況後,也能悔悟,但是生氣的後果,卻難以彌補。
最可悲的是,有的人,朝着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靜觀其變”的樂趣,給了别人。
03
生氣,是火上澆油,還是要自己去收拾爛攤子。
也許你和我一樣,有這樣的經曆:把工作搞砸了,但是内心卻不服氣,要為自己辯解。受到批評之後,随意拍打電腦鍵盤,随手丢手機。結果摔壞了自己的東西。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如果你不願意,那就會一錯再錯。
《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裡,有一個叫邱乙大的男人,家住景德鎮,以燒窯為生。
有一天,他幹完活,回到家,聽到對面鄰居孫大娘在罵罵咧咧。原來,他的兒子和孫大娘的兒子打賭,輸了一文錢,他的妻子楊氏氣不過,把錢要回來了。
孫大娘拿出潑婦罵街的架勢,說楊氏背叛了家庭,缺德。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總是把壞的臉色給了家人,把好的臉色給了外人。”
邱乙大偏信偏聽,認為孫大娘說得很對。因此,把妻子趕走了。再往後,他變成了“孤家寡人”,還因為弄丢了妻子,惹上了官司。
一文錢的事情,說大不大,說小可小。但是總有人,要因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平時生活中,我們不缺一角錢,但是會因為别人少給了自己一角錢,憤憤不平,甚至因此和别人對罵。
冷靜下來,算一算,如果損失了一百元,卻要花兩百元去彌補,那就不要去彌補了。學會“亡羊補牢”的套路,以後的日子,還能重新開始。
04
生氣,是沒事找事,還鑽進了牛角尖裡。
看過一個笑話。
有人問畫家畢加索:“你的畫,大家怎麼看不懂啊?”
畢加索想了想,反問道:“畫眉鳥叫得好聽嗎?”
提問的人說:“好聽。”
畢加索追問:“你聽得懂嗎?”
頓時,提問的人啞口無言。
有些爛人爛事,本來就不是“一件事”,可是你太較真了,因此走進了死胡同,把好端端的日子搞砸了。
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一大早,發現下雨了,自己卻沒有帶傘,于是憤怒地指責天氣預報不精準;開車出門,發現拐進了泥巴小路,責罵導航太坑人......任何一件事,都是别人的錯,卻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正如作家劉娜所說:“情緒是一把槍,當我們扣動情緒的扳機,槍口其實對準了自己。”
告訴什麼,錯了就算了;看不懂就别看,聽不懂就懶得聽。如果非要去聽、去看,那就享受其中的過程,不要在乎結果。
隻要你高興,霧裡可以看花,風裡可以看雲,雨裡可以看傘,雪裡可以煮茶......圍牆再高,一擡頭就可以看到月亮。
有時候,學一學笑話裡的畢加索,我畫,我開心,聊以自娛。
05
學會不生氣,你就赢了。
有一個禅師,外出的時候,請小弟子幫忙打理蘭花。
弟子心不在焉,把蘭花盆打碎了。
禅師回來後,弟子低着頭,等候發落。不料,禅師笑着說:“養花啊,本來就是尋開心的,要是我生氣了,那還養什麼花?”
以此類推,就會發現——這人活着啊,就是尋開心的,如果不是的話,那還活着幹嘛?
最後,送你一些不生氣的智慧。
車到山前,沒有路,打開車門去散步,就當鍛煉身體。
别人生氣,你不氣,走遠一點去透氣,就當看了一個笑話。
任何一件事,如果你生氣了,就朝着反面去思考。
生氣一天,虧了一天;不生氣了,赢了一天。
往後餘生,沒心沒肺,做人不累。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