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過去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靠着遊牧生活,他們向來敬天地,崇尚自然,一切生活用品取之與自然,又回歸自然,可以說這樣的生活方式對生态環境的影響最小,幾乎沒有任何破壞的可能,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标,他們對草原上的一切都能物盡其用,就連牲畜的毛、皮、骨、糞都不會浪費,有的甚至制成工藝品,成為了現在的非遺産品。
草原上有着陰山岩刻,被稱為遊牧民族古老的藝術,其實遊牧民族還可以在獸骨上雕刻、牛皮上作畫、甚至在毛毯上燙畫,這一切都是内蒙古草原上獨有的藝術作品,而且現在還有為數不多的傳承人在繼承着這些傳統,顯而易見它們已經與遊牧的生活方式無關,單純是一種非遺的藝術作品,受到世界各地遊客的喜愛,如果你對此有興趣,請來到内蒙古的這條老街。
塞上老街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它在清朝康熙年間達到輝煌的巅峰,萬裡茶道的集散地,大盛魁、元盛德、天義德等晉商的總部設在這裡,用一個比喻來形容這裡比較合适,應該算是清朝時期的“特區”,當時的繁華隻能通過大盛魁電視連續劇,看到其中的一點影子,那時這裡的餐飲業已經能夠接近我們現在“五星級酒店”的水平,長着“三條舌頭”的店員應該能夠接待國内外的來賓。而送餐服務在那時已經非常流行。
有人說“世間有了人,便有了路”其實是“世間有了人,才有了文化”,人們在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同時,文化就應運而生,藝術品就從單純的生産工具,變成了生活中的藝術品,皮雕、骨雕就是這樣過來的,過去它們隻是生活用品和生産工具,慢慢地演變成了帶有各種符号的藝術品,“雕花的馬鞍”已經不止是馬鞍,它是一件工藝品,就是這個意思,而骨笛也已經不再是生産工具,而是對樂音的享受,藝術上的追求。
過去在内蒙古草原上,遊牧民族用羊毛氈和駝絨氈做蒙古包的“外衣”用于保暖和防風,潔白的顔色如草原上朵朵白雲,上面有着燙好的祥雲圖案,如今蒙古包雖然很少見了,但是氈子的工藝還在,遊牧民族風格的燙畫還在,而且已經從過去的單一應用,變成了受遊客喜愛的燙畫工藝品。
這些燙畫都有着遊牧民族風格和特點,以草原上蒙古馬為首的草原五畜當然最受歡迎,再有就是距離牧民生活的特色文化,蒙古包、蒙古文字、各種遊牧民族的祥雲圖案,聖主像等等,這些圖案就是他們用火燒熱烙鐵,在羊毛氈或者駝絨氈上現場作畫,就如同表演一樣,還能讓遊客感覺到“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的作畫意境。
當然遊牧民族的風俗在這條街上還有很多,這些習俗都在一條“明清遺韻”老街裡的各種小門店,他們就是被稱為“塞上老街”的地方。“女人有錢戴在頭上,男人有錢用在馬上”,這裡的銀器和馬鞍也是随處可見,上面都有着各種精美的雕花,它們與燙畫、骨雕、皮畫一道稱為這裡的顆顆明珠,奪人眼球,不過隻有細心的遊客才能發現,這裡的商人很少吆喝,就如同草原的牧民一樣,安靜。
過去草原上的牧民,連動物的骨骼也要充分利用,除了制作生産工具之外,還有的被制成骨雕,作為一種飾物,與傳統的圖騰非常相似,在這裡也會找到一些,隻是不是非常多見,而且價格昂貴了一些,也不方便攜帶,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參觀并拍照即可。
與塞上老街相鄰的位置,還有一條“通順大巷”是呼和浩特最有當地特色的老街道,如今是一條步行街,裡面不僅有非常多的當地特色小吃,還有很多銀器和古玩店,各種小物件層出不窮,有的超出想象,雖然隻有幾百米,卻值得轉上半天時間。因為無論是銀器加工、皮畫的刀刻工藝、骨雕的展示、還有燙畫的點、畫都有很強的藝術感,會被吸引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