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哥雖然生在上海,但長在北京。
算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所以當第一次在南方吃小吃的時候,
頗受沖擊!
什麼芒果蘸醬油配粥,
什麼綠豆湯裡放海帶,
總算是明白
南方朋友被咱招待喝豆汁兒時候的心情了。
不過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
咱還是不由得會說一句“真香”。
仔細一想,毛蛋、烤蠶蛹、葛根蟲;
榴蓮、臭豆腐、螺蛳粉……
人類關于吃的腦回路永遠那麼清奇。
其實不止是人類,
動物界也存在同種族間巨大的飲食差異。
生活在剛果盧伊科塔拉森林中的倭黑猩猩,
就有種獨特的飲食習慣,
能讓生活在其他地區的同胞們驚掉下巴,
因為它們——吃屎。
當然吃屎也是有講究的哈,
不是什麼屎都吃的,
他們在屎裡面翻來翻去,
最後挑出一種未被消化的黑色果子,
剔掉種子,
再把這些剛拉出來的果肉吃下去。
說起屎中取果的原因,
還得從這種果子說起。
這是非洲橄榄的果實,
富含脂肪和蛋白質,
對倭黑猩猩來說那是不錯的營養來源,
同時也是當地人喜歡的一種零食。
美中不足的是,
它們的果肉裡含有大量單甯,
就跟澀柿子一樣,十分影響口感。
關鍵單甯還會跟蛋白質和鐵元素結合,
阻礙消化,吃多了肚子難受啊。
大部分地區的倭黑猩猩吃它的時候,
會直接把果子咬破,
種子一吐,硬着頭皮嚼。
用唾液中的單甯結合蛋白與果肉混合,
減弱對消化的阻礙。
可盧伊科塔拉森林裡的倭黑猩猩頭鐵啊。
老子就不嚼!3厘米大的果子?咱生吞!
然後第二天大家集體翻屎,
把果子找出來再吃一次。
研究者推測,
經過一次消化的果實可能更軟,
更容易剔除種子,提高吃飯效率;
同時呢,
單甯也在消化道中被分解了一些,
再吃果子也更容易消化。
不過估計其他的倭黑猩猩們看到這一幕,
應該和貓貓第一次看主人吃榴蓮是一個反應。
他們是會一直嫌棄,還是加入吃屎大軍,
這榕哥就不知道了。
但在當地,
那可是代代相傳的
——還在吃奶的小倭黑猩猩
就是看着爸爸媽媽翻屎的;
等它們長大一點,自然也會知道,
今天生吞的橄榄,
明天能從屎裡挖出來再吃一遍。
這種動物中的“當地飲食文化“,
也不是倭黑猩猩獨有的。
上個世紀,
日本的動物研究者
在一個叫幸島小島上放置紅薯,
以便引誘猴群到便于觀察的開闊地上。
兩年後的一天,研究者忽然發現,
有隻一歲半的少年雌猴
拿起沙灘上的紅薯後并沒有下嘴,
而是來到小溪旁,
用水洗掉沙子後再開吃。
哇賽出現了這麼精緻的一個小仙女,
那必須學起來啊。
于是一傳十十傳百,
幾年後島上的大部分猴子
都成了洗紅薯的精緻小猴。
還有研究者發現,
在坦桑尼亞貢貝地區的黑猩猩,
習慣用草葉和樹皮作為釣竿,
伸進白蟻窩釣白蟻吃。
在塞内加爾的阿西利克,
黑猩猩則喜歡用樹枝和葉脈做釣竿。
而在中非的黑猩猩更簡單粗暴,
直接用工具在白蟻窩上打洞。
另外在非洲,
黑猩猩跳舞、敲樹幹、擊掌等行為
也存在着地區差異。
看來和人類一樣,
靈長類動物同種族之間
有着不同的所謂文化特色。
還真無法用适應特定環境來解釋。
看來似乎越聰明的動物,
越容易生長出生存以外的特質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