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機和電氣控制方面,傳統汽車公司的設計和制造仍然比較先進。不要認為電動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就認為電動車更先進。就技術而言,電動汽車的門檻最低,燃油汽車的門檻第二高,混合動力汽車的門檻最高。
與汽油車相比,電動車的工程量要小得多。首先,電動汽車沒有變速箱,這不僅減輕了重量和體積,還提高了傳動效率。電動車驅動系統非常簡單。電機直接驅動減速齒輪(類似于主減速器)。省略齒輪箱後,整個驅動系統的尺寸和重量都會減小。你應該知道汽車的發動機艙有多擁擠!
電動汽車的技術難度遠低于燃油汽車,也是汽車制造的最低門檻。為什麼在燃油汽車時代沒有出現許多新的力量?由于建設量太大,傳統汽車制造商大投入小産出,直接就被踢出局了。
歐盟有排放限制,中國有油耗限制。制造燃料汽車的人非常清楚低排放意味着燃料消耗。歐盟的二氧化碳限量為130克/公裡,相當于5.6升/100公裡的油耗。未來,這一極限将變為95g/km,相當于4.1升/100 km的油耗。隻是燃料消耗限制,燃料車要罵娘,更别說排放标準了!
與電動汽車相比,燃料動力汽車有更多的子系統,這些系統衍生出許多部件,從而産生大量的燃料動力汽車。雖然燃料車的電池容量不大,但它的電氣化程度并不低。以大衆高爾夫為例。汽車上有1000多米的線束。燃料汽車的門檻實際上比電動汽車高得多。
燃油和電池這兩種不同驅動系統的組合是混合動力,這是目前最難制造的汽車。混合動力發動機的要求從動力轉向效率,對發動機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混合動力電機、電控和電池在技術上與純電動汽車沒有什麼不同,但設計性能不同。與純電動汽車相比,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技術上更加困難,但成本相對較低。當然,混合動力也面臨巨大挑戰。一方面,政策不支持混合動力,混合動力本身是一種過渡技術。一旦它直接進入純電動汽車時代,混合動力将會非常尴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