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并不是指博士背後的王後,而是指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職務,一般是在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研究的人員。
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後不是學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經曆。所以,我們一般應該說“做博後”而不是“讀博後”,這一點很多人都搞錯。
在我國,取得博士學位是成為博士後的必要條件,但在國外,也有一些不具有博士學位,卻以博士後身份開展工作的研究人員,所以博士後隻是科研工作經曆。
博士後的任期時間一般不長,被認為是一種從事科研的過渡性安排。中國國家博士後基金對博士後在站資助時間為兩年。國外高校對博士後一般沒有統一的安排,經費來源、時間長短均比較靈活。
那麼,博士後值得做嗎?
在回答這一問題前,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做博士後的利弊。
首先,從做博士後的優勢來說,可以通過做博士後拿到該校的教職。
很多學校在人事招聘時,強行要求先做師資博後,然後在博士後期間拿到基金和發表某種程度論文的就留下。
一般而言,這種要求對于不是特别差的博士而言,不會特别難。加上博士後期間不需要上課,科研成果還是相對容易出來的,算是留在高校的一條捷徑。
其次,做博士後可以結識合作導師和企業的人脈并獲得機遇。
特别适用于博士讀的不是名校,博士導師不是大牛,而博士後單位是國内頂尖名校,或合作導師是長江學者、傑出青年學者以及院士的情況。
對于在企業做博士後的,企業裡的朋友會介紹很多諸如工程類的項目給你做,也有機會認識企業内部的高層人士和精英。
第三,這幾年做博士後的待遇水漲船高。
很多高校已經在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師資博士後、科研博士後等制度,将博士後作為考察試用教師的一個“蓄水池”。
但博士後獎勵政策出台後,博士後開始成為了各地争搶的香饽饽。近年來,各地各單位紛紛調整政策,博士後待遇在全國範圍内出現了普遍上漲。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博士後待遇都是分層次的,并不是一個标準。其中最普通的是參照講師的标準制定的。由于博士後都是臨時聘用人員,有考核任務,所以,待遇會比講師高一點。
而對于優秀博士後,比如有突出的成果,将來要作為教師後備人選的,學校會參照副教授的标準給待遇,這是目前優秀博士後的主流待遇。
談到這裡,不得不提師資博士後的概念。
師資博士後是這兩年新出來的一個詞,它的真實含義是:高校為了引進一些優秀的博士,但又受限于學校編制數量,用一部分博後指标将一批優秀的博士先招入學校,承擔與高校教師一樣的工作,時間大概二年,把這個性質的博士後定義為師資博士後。
師資博士後和普通的博士後最大的不同就是:師資博士後從事的工作和高校教師是一樣的,他們既要承擔一部分高校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完成學校跟每個人簽的科研任務考核,要求在考核期内達到相應的要求,所以面臨着雙重壓力。
因此,對于科研上比較有潛質的博士,而且對未來兩年科研産出有絕對的把握,那麼師資博士後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畢竟這兩年博士後的待遇一般都不差,大緻和副教授待遇差不多,可以放心的去做自己的研究,兩年後拿着優異的成果順利的進入自己理想的這個學校。
不過,做博士後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與弊端:
首先,博士後出站留高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政策變動的影響。
對于師資博士後來說,有可能出現學校突然換了校長,原先能留的師資博士後,最後留不下來的情況發生。
如果對未來兩年科研規劃不是很明确,對自己的産出預估有一定風險的話,那最好慎重選擇做博士後。
因為師資博士後不僅要做科研,而且還要承擔教學任務,這會分出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相當于師資薄後的科研時間比一般博士後要少一塊。如果兩年後達不到考核要求,選擇做師資博士後就不一定劃算了。
而且,博士後的幾年時間,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博士而言可謂非常寶貴。
剛畢業的博士應該充分利用這麼一個相對自由的寶貴時間段,去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在學術上或者事業上有更高的追求。
雖然有博士後做得好可以借之飛黃騰達,但是也有一些博士後可能會在象牙塔裡蹉跎歲月。前期在尋找博士後位置的時候,正确選擇是非常關鍵性的。
我國的博士後在高校雖然說屬于工作人員,但福利保障沒有正式人員好,要求卻很高,壓力雖沒有博士期間那麼大,但也差不多了。
對于出站的博士後來說,如果本站留不下來,到新單位評職稱時要破格才能評上副高級職稱,還不一定能評上。這是因為評職稱的可變因素比較多,如果不做博士後,博士畢業定講師,兩年後評副高級也可以達到資格。
另外,出站離開學術圈,選擇去企業的博士後,還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
一些企業用人單位表示,博士後們往往都是科研上的一把好手,但對企業的需求無能為力。博士後存在的這些弊端,可能與自身、合作導師以及教育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有關。
博士後自身的原因在于,博士後們在進站後往往認為自己會留在學術圈工作,而忽視了對于非學術工作能力的培養。根據調查,很多博士後根本接觸不到除了學術鍛煉以外的訓練。
合作導師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合作導師往往重視課題研究而忽視對博士後在其它方面的引導與培養。很多合作導師不會支持博士後們去進行課題以外的技能學習,也通常不會提醒自己的博後,告訴他們出站後很有可能沒有機會從事科研工作。
教育部門及研究機構的原因在于,教育部門和研究機構對于博士後的定位基本上就是未來科學家,但是這一設定其實是不完全對應實際的,這也導緻博士後從進站的第一天起,工作計劃就不會涵蓋科研工作以外的内容。
不管怎樣,目前我國高校、科研機構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還遠未飽和,雖然很多一流高校已經開始類似“非升即走”的制度,甚至一些頂尖高校對于應聘者的要求也與歐美相差無幾,但是這個範圍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除去金字塔頂的那一小部分院校,很多國内的大學和研究所還是非常需要新鮮血液的加入。對于緻力于留在高校的博士來說,做博士後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國内由于培養模式的原因,博士期間往往較少接觸課題設計、基金申請方面的訓練。而作為青年教師進入高校的第一年,就得面對各種基金申請,說不定還要新建實驗室。
這時候如果學術圈人脈稀薄,沒有足夠助力,想拿到經費就難上加難。就算拿到經費,怎麼合理使用,怎麼招人組建團隊,怎麼培養學生,都是棘手的問題。這時就顯現出博士後階段經曆的重要性了。
博士後階段一般會在課題設計、基金申請、帶學生等方面有更加系統和深入的接觸,并且也會進一步積累科研工作的經驗,對自己将來的研究方向有更深刻和清楚的理解。此外,博士後期間有更多機會接觸業内的重要人物,對于積累自己學術圈的聲望和人脈都大有好處。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希望進一步在學術領域工作。如果對學術研究不感興趣,一個可能的選擇是企業博士後職位,這會是從學術界到企業界很好的過渡。或者,在博士期間就開始為未來離開學術圈做準備,而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在做博士後上。
做博士後有利也有弊,但在現在大趨勢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無論如何,尊重自己内心的選擇,在做博士後期間不要松懈,多發論文,增加自己的優勢,為未來進一步的平台提升提供敲門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