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影院複工兩周有餘,國産新片裡非動畫作品上了兩部,第一部是《第一次的離别》,第二部就是李現領銜的《抵達之謎》。
《抵達之謎》目前在豆瓣的評分是5.2,這是一個糟糕的評價,從題材說,影片僅好于8% 的愛情片,僅好于2%的劇情片。有一個豆瓣的網友對該片的評價很中肯,就是該片“很FIRST”。所謂“FIRST”,指的就是“FIRST青年電影展”,這個影展已經舉辦到第14屆,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今天剛剛被閉幕。
從“FIRST青年電影展”的影展内容看,這個影展被宣傳為前瞻、探索性,衆多該影展的作品,帶有文藝片的濃厚氣息。《抵達之謎》也是,該片的導演宋文,就是“FIRST青年電影展”的創始人,該片也是宋文的導演處女作。
《抵達之謎》被評價“很FIRST”,不僅僅在于影片的導演是宋文,更在于影片的内容,小鎮、犯罪題材、灰色調、無聊的生活、疼痛的青春,這些标簽的堆積,大概等于《抵達之謎》的某些側面。影片想盡量擺出文藝電影的調調,卻費勁巴拉地弄出一個類型電影的外殼,李現在影片中表現得很努力,但整部影片盡量想表現深刻,卻最終浮于表面,用中年心态回望所謂的疼痛青春,陷入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尴尬境地。
《抵達之謎》将故事背景放置在上世紀90年代長江邊的小城裡,這個小城是蕪湖,時間大概在1994年前後,叛逆的男孩趙小龍(李現飾)遇上心愛女孩冬冬(顧璇飾)及其好友小梅(張绮煙飾)後,随着初心萌動,與幾位好友:方圓(董博睿飾)、大四(林曉凡飾)、三皮(劉韋伯飾)、武義(李宗雷飾)走過肆意張揚的青春時光。這段青春最終因為冬冬的失蹤戛然而止,十幾年後,當兄弟們都面目模糊地走向中年時,隻有小龍還固執地要為下落不明的冬冬讨個說法。聚會上,步入中年的四人回憶往昔,小龍卻突然逼大四說出冬冬 “失蹤”的真相,被塵封的“真相”,令他們永遠無法抵達自己的内心.....
影片2015年拍攝,那時候的李現24歲,那一年李現還和陳曉等人拍攝了電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裡的李現還是一個初生牛犢的樣子,基本就是一個肌肉男,或許那是李現最不願意回首的角色。差不多同期拍攝的《抵達之謎》,角色裡的李現得盡量表現深沉。趙小龍這個角色是一個技校生,不願意學習,整天在江邊混,後來被學校開除。整部影片裡,沒有看到李現笑一次,和現在女粉絲心目中的“現男友”基本就是兩個人。
趙小龍這個角色,和《抵達之謎》整部影片的色調挺搭,就是故意耷拉個臉裝深沉。《抵達之謎》跨越了片中人物的青年和中年時光,影片中人物1994年前後上技校時十七八歲,應該是70後。放在當下,正是那批40多歲的人去回望自己所謂的疼痛青春。《抵達之謎》沒有免俗,寫疼痛青春就要打架,就要有男女小暧昧,用錄像廳裡看黃片來做70後的少年和青年标簽,用趙麗蓉的小品做背景音,一切都是要盡力回到90年代中期。
不是說表現70後的青春不可以用這些标簽,但這類标簽确實被用濫了,這就如同幾個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坐在那裡喝酒吹牛青春,或同學會上誇贊自己不努力卻如何優秀。這樣的套路,用在賈樟柯的電影裡算新鮮,用到趙薇的《緻青春》裡還湊合,後來者再去模仿,給人一種酸腐臭不要臉的味道。為賦新詞,為何一定要強說愁?
宋文顯然并不像把這樣的矯揉造作的疼痛青春故事平鋪直叙下去,于是懸疑和犯罪類型的元素被加了進去,冬冬失蹤到底是因為誰?現實影像和虛幻想象交織在一起,簡單的事情搞複雜,就是這樣的套路。
因為過多對于犯罪懸疑因素的把玩,《抵達之謎》陷入四不像和主題的遊移中,你不知道導演在表達愛情,或者是兄弟情義,或者,隻能有一個更為模棱兩可的詞語,這就是成長。這就像一個中年大叔抽着煙喝酒講自己的愛情往事,因為故事編得過于混亂,當别人問後來怎麼樣了,他隻能用一個懸疑的鬼故事繼續編下去,于是故事裡隻剩下了無力的嘶吼,和故弄玄虛的尴尬。
當然,尴尬的《抵達之謎》,不能掩蓋李現在影片中的努力,起碼比《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裡的角色要豐富許多,青年時的猶豫,中年時的執着,影片為趙小龍這個角色還是留有許多空間,李現也在盡力表現兩種不同的質感。可惜,可能是功力不夠,努力的李現在《抵達之謎》裡并沒有表達出這個人物應有的層次感,可惜了。】
在《抵達之謎》裡看到了一個熟悉的男演員,就是影片中扮演三皮的劉韋伯。《抵達之謎》整部影片,就是以三皮旁白的視角在講,三皮或許成為整個事件的旁觀者。可惜劉韋伯的鏡頭不多,得到表現的機會也不多。其實對劉韋伯這個名字并無太多觀衆,但他在電視劇《少帥》裡飾演的張學良副官徐承業這個角色還是讓人印象深刻。查了查劉韋伯的作品,《少帥》是評價最高的,他在那部劇裡表現确實不錯,《少帥》導演張黎調教演員的能力,确實不一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