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又稱蛋白質缺乏,蛋白質缺乏千萬不要盲目補充蛋白質,我們首先來說說什麼是低蛋白血症,再搞清楚自己是什麼病因造成的低蛋白血症,才能對症下藥。
低蛋白血症是指血中蛋白減少,特别是白蛋白減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伴随其他疾病而出現。低蛋白血症的臨床症狀有雙下肢水腫、全身浮腫、乏力、納差等。
低蛋白血症常見于以下幾種疾病:
一、腎病。常見于腎小球腎炎、腎功能衰竭等疾病,發病機理是尿中蛋白流失過多,造成體内白蛋白下降而出現低蛋白血症。治療主要是減少尿蛋白,可以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若浮腫明顯,可以應用利尿劑。
二、肝病。常見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發病機理是肝病可造成體内蛋白合成障礙而出現低蛋白血症。治療是給予輸白蛋白以糾正低蛋白血症,并給予保肝、改善肝功能等治療。
三、其它疾病,如腫瘤、感染等疾病,可以造成體内白蛋白消耗過大而出現低蛋白血症。治療以治療原發病為主,必要時輸白蛋白以補充蛋白。
低蛋白血症的診斷标準:第一、總蛋白,如果總蛋白小于60g可以診斷為低蛋白血症,出現低蛋白血症要補充蛋白治療,如果總蛋白明顯的偏低,必要時要補充人血白蛋白。
第二、血清的白蛋白,白蛋白正常值範圍是在35-45g之間,如果白蛋白低于25g可以診斷為低蛋白血症,也要補充蛋白治療。
低蛋白血症患者一般是因為出現四肢水腫症狀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蛋白偏低。
我們再來細說蛋白質缺乏應該怎麼飲食,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些什麼?如何正确補充蛋白質?1.我們要知道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原發疾病,如果原發疾病無禁忌,就可以給予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如豆漿、牛奶、魚、肉、蛋類等,可按2-3g/kg/日供給蛋白質,并酌情使用促進蛋白質合成的藥物;增加飲食中總熱量和蛋白質攝入, 有利于提高血漿白蛋白和總蛋白濃度。
2.對于消化功能差的人,可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時補充足夠的維生素。
3.對于有腹瀉者,食量應緩慢增加,以免導緻消化不良。
4.對水腫比較嚴重的人,可暫時限制給予食鹽,補充氨基酸制劑,根據病情可适當地給予氨基酸制劑、維生素、葡萄糖、水解蛋白等。
5.有條件的患者可每日增加适量蛋白質飲食,或可以在每餐飲食中額外增加優質蛋白粉約10g~20g(每天 2~3 次),同時每晚上增加1次輔食,可以是牛奶,酸奶或點心。随後适當增加蛋白質飲食每日每千克體重3~4g,具體采用一份豆粉加三份谷類, 每一百克谷物加10~30ml植物油,使加入油為總量的20%~30%以提高攝入總量。
6.在住院且病情嚴重者,可輸入血漿或白蛋白。
(作者:蔡華 殷蕊)
關注 #減重專家蔡華# 了解更多科學減重與營養知識!,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