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通訊員 蔣成傑 張笑笑 孔潺潺
在杭州吳山和西湖之間,有一條林蔭道,北接杭城交通樞紐西湖大道,南枕充滿宋韻曆史風情的河坊街,路上兩邊綠樹濃蔭蔽日,陽光從枝葉縫隙裡瀉下,光影斑駁、随風晃動,即使是烈日下,也比别處要涼快不少。
這條路,就是位于上城區清波街道的勞動路。
由于臨近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路邊梧桐葉下斑駁的陽光裡透露出濃濃的文化氣息,路上行人或是自在閑逛各式咖啡店、茶室,或是端詳文房用品、藝術品,駐足孔廟碑林沉浸于國學文脈。
這是一條能夠讓人沉浸的文藝之路,前不久的一場改造,更是獲得了附近居民和遊客的點贊。
這個國慶,不妨一起去這條文藝之路打卡,體會一下美好的慢生活吧。
繪圖 包素琪
很多人不知道,在過去一千多年的時光裡,這裡叫運司河,是一條接納西湖水和吳山山水的小河,與浣紗河相通,因為宋朝時河邊設有兩浙運司衙門而得名。
繪圖 葉柳倩
時光流淌千年,直到上世紀30年代,已經衰敗的小河被填平,河道成了道路,取名勞動路,頗有“滄海桑田”之感。
盡管隻有八十多年的曆史,但勞動路卻是杭州一條曆史積澱頗為深厚的路,曾經做過南宋太學和杭州府學的杭州孔廟就坐落于路的南段,這裡的杭州碑林與西安碑林南北聞名,南宋太學石經也是全國僅有。
勞動路從南到北不足千米,但是道路兩側居住小區、菜場、商鋪、郵局、賓館、學校和孔廟等建築鱗次栉比,為了讓改造做到道路環境與人文品質雙提升,清波街道和勞動路社區的前期工作沒少做。
在道路改造之前,街道和社區挨家走訪沿線單位和各家商鋪,充分聽取建議,經過意見征求和多輪讨論,确立了塑形象、提品質、聚民心的改造原則。
“商戶們提出的綠化增設、樹枝整修、破損的路面鋪設等方面的建議都被采納。”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鑒于勞動路的地理位置和整體環境,改造工作在充分考慮商鋪的實際經營功能的前提下,定位宋韻風格,在綠化景觀層次打造、建築牆面改造、沿街店面提升、文化景觀塑造等方面形成濃厚的文化氣息和宋式韻味。
最終,改造融入宋詞的空間單元叙事方式,以宋詞章法布局謀篇,相依相成。
從西湖大道開始,在這次提升改造中,街道将宋畫入街,重新規劃該片區域停車位,預留出整片空間鋪設了80餘平方米的草坪,種植楓樹等樹種,豐富了植物的色彩,再加上錯落擺放的草坪石,就如繪畫的點景,恰到好處,吸引着行人的視線。
向南而行,經過湧金門飯店,這裡臨街小樓保留了紅牆特色的同時,也對外牆進行了局部改造。
為了還原小樓的年代感,用做舊方法繪出一塊塊紅裸磚牆,牆上封閉的門洞也使用老石門的造型進行美化,深淺不一的磚石,再搭配上古樸、沉穩的老石門造型,顯露出一種醇厚的複古韻味,将歲月磨砺出來的浪漫感傳遞給每個人。
走在路上,一旁原本普通的灌木等綠化被一些外形各異、富有古意的綠植代替。在沿線的花壇改造中,街道采用盆栽造景中“小中見大,咫尺千裡”的藝術手法,在花壇中巧用松樹、假石營造江南山水畫“水墨淡彩”的景觀,給人以清新幽雅的感覺。其中零星點綴的宋韻陳設油紙傘等戶外遮陽套件,與沿線商業氛圍相輔相依,構成了一副高雅、鮮明、幽靜的畫面。
此外,沿街道闆也做了部分更換,原來的“小磚”換成了“大長條”,與周邊的文創店鋪相得益彰,在恰到好處的地方體現出含蓄内斂的宋韻。本着綠色節儉的原則,改造換下的綠植和道闆也沒有随便扔掉,而是被用于其他道路和小區的舊改工程中。
“不搞大改造,尊重道路本身的曆史底蘊,這次我們這次的工作思路。”這條鬧中取靜的路憑借自身的風雅,給許多市民遊客帶來惬意悠閑的慢時光,踏進一家文房用品店,可以不受任何打擾、靜靜欣賞觀摩各式文房四寶,隻有在有需要的時候,店主才會輕輕的前來招呼。
走累了,茶室和咖啡店就在旁邊,點上一杯憑窗而坐,慢慢品味的同時看着搖曳的綠植和往來的行人。
據了解,道路沿線改造提升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清波街道将改造向周邊居住小區延伸,通過小區内的舊改,讓周邊居民共享美好空間,做到民生改善與文化景觀水乳交融。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