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壯族民間舞蹈屬于什麼文化類型

壯族民間舞蹈屬于什麼文化類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5:55:01

壯族民間舞蹈屬于什麼文化類型(北京專家學者為壯族音樂舞蹈詩唱娅王)1

座談會現場。

3月30日晚,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精心打造的民族音樂舞蹈詩《唱娅王》走進中央民族大學,為首都各界人士進行了專場演出。31日,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在京舉行民族音樂舞蹈詩《唱娅王》專題座談會,邀請專家為如何才能更好地打造和提升《唱娅王》“把脈”。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長、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說,中華民族文化是由多民族共同創造的,許多民族都有創世神話或創世史詩,它們共同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多元文化。《唱娅王》樹立了壯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樹立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偉大文明的過程中,再一次證明了壯民族為中華文明史作出過重要貢獻。“這次《唱娅王》進京彙報演出成功,是西林舉全縣之力努力打造大文化品牌的結果,《唱娅王》目前已經有很好的基礎,應當得到上級有關部門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唱娅王》:唱響歌頌民族團結的贊歌

民族音樂舞蹈詩《唱娅王》,通過《天地同祭》《走出蠻荒》《稻谷飄香》《生命之泉》《歸屬大漢》和《追夢永恒》6個篇章,把觀衆帶入神秘的娅王時代,為觀衆深情地講述了娅王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娅王的形象。觀衆們近距離聆地聽到壯族人民悠遠的歌聲,感受到古老而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受到壯族人民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強烈的向心力,以及開拓創新、永恒追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這是一台好戲。它歌頌了壯民族的艱辛、頑強開拓精神,歌頌了各民族的不斷創新,歌頌了壯族開創的稻作文化,歌頌了壯民族維護國家統一的向心力,是一曲民族團結的贊歌。”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梁庭望說。

“我與西林縣有緣,曾是縣文藝宣傳隊的隊員,後來考上大學來到北京。看了這部劇,我很震撼,認為其策劃、編劇、導演、舞美、音樂等都是一流的。整部戲将壯民族的發展曆程與民族風情融為一體,體現了壯民族的天地觀。”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亞虎說。

作家出版社總編輯黃賓堂說,劇中所展現的生活場景、物品的設計,如籬笆、背帶等,這些意向生活的創造、生命的傳承的東西,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民族的祭祀,是帶有民族根系的東西,可以提升力度感。壯民族能夠在邊關繁衍生息下來,充分體現了這是一個有力量的民族。”

二炮文工團創作室原主任、國家一級編導、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副會長鄧銳斌曾在西林縣工作生活了11年,他對這個擁有厚重曆史和悠久文化的小城感情深厚。2016年12月,由他擔任總導演的民族音樂舞蹈詩《唱娅王》在西林句町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公演,立即引起強烈反響。許多人認為,“該劇場面恢弘,富有視覺沖擊力,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這次看了學生們的演出,我很吃驚!它充滿了鄉土氣息,有底氣、有生活,将原汁原味的文化送到首都北京,開創了北京三月三活動的首舉。”鄧銳斌說。

民族文化學者、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副局長李旭練在桂西長大,他小時候聽說過娅王的故事和傳說,也和大人到山上參加過接娅王的儀式。“西林縣将娅王的故事搬上舞台,展示了壯民族的文化,并在北京成功地進行了展演,值得稱贊。對我們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廣西人來說,看到這樣的表演,猶如看到了家鄉,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李旭練說,他希望該劇能夠精心打造,從民族團結的主題上進一步完善,從形式上作進一步補充,從産業上提供有力的支撐,将民族文化與旅遊産業發展結合起來,才能讓劇目走得更遠、變得更好。

“娅王文化”:帶來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娅王是壯族民族傳說中的一位創造萬物的女神,也是壯族先民勤勞、善良和智慧的化身。關于娅王的傳說以及民間娅王祭祀活動的曆史十分悠久,大約在遠古時代就已經産生。這種祖先崇拜,源自于民間自發性的精神寄托,在壯族民間具有廣泛的信仰傳承。

“娅王神話之所以令人震撼,因為它提出了人類共同的問題,即‘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個全人類思考的問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東西。不同的事物,帶來不同的思考,也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這是人類應該關心、關懷和思考的問題。”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敬文東說。

據介紹,《唱娅王》中的60多名年輕舞蹈演員,都是西林縣民族高中的各民族學生,這些業餘演員的平均年齡僅有16歲。“采用本地演員,就是為了這部精品劇目留得住、傳得開,這也是西林縣堅持文化為民、文化自信的具體舉措。”《唱娅王》編劇、總導演潘榮生說,此次京城彙報演出,為 “唱娅王”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奠定了基礎。

看了《唱娅王》演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長朝弋金感覺總體印象不錯。“解讀曆史,傳遞民族精神,打造藝術IP,試圖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展示曆史和文化,《唱娅王》這部劇做到了。”朝弋金也坦言,一部劇既要做到賞心悅目,又要傳遞信息,還要把曆史文化與民族精神、民族情懷充分地考慮進去,完全做到融為一體,這是很難做到的。“少即是多,如何将自己打造的藝術IP進行有效的傳播,用更多的手段和方式來表現出來,這是民族文化藝術走出新路子的大方向。”

“《唱娅王》是壯民族的文化瑰寶。娅王千百年來受到壯族人民的愛戴和敬仰,是因為它給壯族人民帶來了新的生活和向往,描繪了一幅最美的畫卷。我們要歌唱好它,并一代代地傳揚下去。弘揚和發展好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是對黨、對祖國和對人民最好的報答。”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秘書長趙晏彪說。

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憲昭認為,《唱娅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民族文化的自信,離不開民族文化的自覺。《唱娅王》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再現和再思考,它概括和培育了中華民族所包含的文化精神。”王憲昭說,“如何進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更好地傳承、發展和宣傳娅王的故事,讓更多地人知道、了解、享用到這種文化精神,應該對其進行立體地開發,才能讓娅王的精神更好地融入新時代,使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其中重要之一就是文化的複興。《唱娅王》能夠從西林來到北京展示,充分展示了它的價值和力量。這部作品如果能夠應用多種形式來反映,進一步挖掘、整理和提升,未來其發展定将會是一個亮點。”光明日報原副總編輯劉偉說。

“唱娅王”:希望打造成“三月三”的文化品牌

“唱娅王”是壯族“娅王文化”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句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句町文化”是廣西最具壯族傳統特色的古老文化之一,是句町古國故地——西林縣最厚重的文化之一。“唱娅王在西林壯族地區廣泛流傳,最具古老語言和民族特色,在壯族地區有着深遠的影響。”西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韋榮黎說。

2014年,西林“唱娅王”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16年初,西林縣對娅王民俗進行了挖掘、整理、提煉,創作了大型民族音樂舞蹈詩《唱娅王》。2017年11月,《唱娅王》被确定為廣西2018年度文化精品扶持項目。2018年12月,《唱娅王》在西林縣句町文化藝術中心首次上演後,并在南甯成功舉行了彙報演出,為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

“近年來,西林縣依托區位優勢,充分發揮生态、民族、文化資源優勢,以山水為骨架、曆史文化為底蘊、生态為主題,力争做好‘特色旅遊業’文章。”韋榮黎說。

如何更好地将西林民族文化進行傳承發展,以及西林特色文化和旅遊如何融合發展,專家學者們積極獻計獻策。

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旅遊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仲廣認為,《唱娅王》在文旅市場中的開發應用,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一是民間和舞台的道具、圖騰、資料等吸引人;二是走出舞台具有曆史傳統、具有生活現實、具有經驗借鑒;三是景區項目内容豐富,元素新穎,資本青睐;四是區位優勢明顯,無論是廣西旅遊區空間格局、廣昆線(北回歸線)、冬季旅遊區,還是“那”文化或壯侗文化圈、中國東盟等區域旅遊合作,均為有利因素;五是附加值高。“以《唱娅王》題材為基礎,開發其旅遊版本,也具有很大的價值。目前的曆史文化元素、人物形象、西林區位特點和旅遊體驗元素等,足以建設一個全國性的旅遊品牌項目。”李仲廣說。

“我建議西林縣要進一步加大對娅王傳說和娅王文化現象調研、整理,對娅王代表的女性文化、婚姻家庭文化進行挖掘、總結和弘揚,這将對中國乃至到全人類都是一個很大的貢獻。”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錦芳說。

《民族文學》雜志社主編石一甯認為,娅王豐富的民族文化與蘊含的大量民俗,呈現了一個大課題,完全可以做成一篇大文章,形成一個大的文化品牌。“作品把握了時代精神,反映了壯族與中華民族、壯族文化與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關系,具有時代與現實意義。希望能将《唱娅王》打造成為壯族三月三的一個文化品牌,以此帶動西林、百色乃至廣西文化旅遊的發展。”石一甯說。

“娅王的最大貢獻,在于她對民族的繁衍生息所作出的奉獻——這讓人聯想到中華民族的曆史與中華文明最初的源頭;《唱娅王》這部作品的主題提煉——壯民族歸屬大漢,具有時代意義與現實意義;劇中祭祀與古老的民俗展示活動,為當代人及後代提供了一些有價值東西和精神的索引;從中,我們也看到了構建地方文化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葉梅說。

發展句町文化産業,西林縣有底氣、有優勢、有方向。“我們要牢固樹立文化自信,持續深入地挖掘句町文化,讓人民對句町文化懷有真誠的崇敬。”西林縣委書記冉光富表示,未來西林縣的文化旅遊和經濟社會發展将是“句町再現”和“娅王轉世”,相信句町文化及娅王文化的影響力将震驚世人、震撼各界。

本次座談會由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會長黃鳳顯教授主持,他認為,《唱娅王》塑造了一位集創世女神、巫教祖神、生育女神、稻作女神、句町女王于一身的娅王,它通過古樸厚重的音樂和生動感人的藝術造型,為觀衆展示了壯族先民的輝煌創世、駱越巫教的神秘密碼、駱越故地的奇異愛戀、稻作文明的偉大養育、南疆古國的歸屬大漢。他最後指出,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緻力于北京廣西的文化交流,緻力于利用北京的資源優勢促進廣西的文化發展,今後會繼續關心和支持《唱娅王》,推動這一壯族文化瑰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特約記者 盧天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