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走過1999
這張專輯以簡潔淩厲的封面用最短的時間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别是那個大綠球,讓我無端聯想到了屎殼郎,以至過目難忘。
看見過很多關于那顆球的調侃,本以為都是來搞笑的,不想真在其中發現了文藝範的解讀:學友夾着綠球,就好像巨人端詳着我們的地球,看在這即将到來的新世紀、新千年之中,這顆星球會發生怎樣不同尋常的變化。
然而,這張專輯并沒有因為特殊時間節點而刻意做出任何轉變,隻是繼續主打學友一貫擅長的情歌,一如我們的地球也沒有因為新世紀、新千年這樣的字眼而特意爆發新奇古怪的事件,隻是萬年如一日地自轉公轉着。
總得來講這張專輯裡的旋律都很幹淨、清澈,和那封面一樣簡約,大半張專輯都是特别抒情的情歌,剩餘部分是純粹地放飛自我,還捎帶一點惡趣味,在抒情和喧鬧之間沒什麼過渡,走了極端,導緻抒情的有點泛濫,喧鬧的又太過嘈雜,在第四名和第五名糾纏不清的情況下,我還是把它放在了第五。
“你好毒”跟“壞x5”這種歌如果全專裡面隻有一首我會感覺挺好挺新奇,問題是這張專輯裡同時存在“你好毒”、“壞x5”、“留給自己一個晚上”、“放棄你”四首歌,旋律機械重複,詞也沒有嚼頭,嚴重減分,把三首非主流氣質的歌曲“你好毒”、“壞x5”、“留給自己一個晚上”怼在這同一張專輯裡,竟讓我感覺它們最大的意義就是豐富了學犮非主流生涯。
“心如刀割”和“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兩首歌幾乎獨挑大梁,雖然除這兩首之外也有好聽的單曲,但是都太小巧了,詞曲編都偏簡單,旋律内容不夠大方,很難撐起專輯的主體。
“心如刀割”中,伴奏中的提琴聲即使單拎出來也很好聽,點點滴滴的鋼琴聲仿佛水珠彈落的聲音,結合傷感的歌聲讓人不自覺聯想到冷雨或者眼淚,快到那句“不覺我說着說着天就亮了”時,音樂跟着緩緩升高,變得更加清亮,好似真的有陽光悄悄揮灑過來,見證了一夜未眠,傷感也随着日出釋放,副歌部分的和聲非常柔和,把情緒托舉得恰到好處,個人覺得這首歌的歌詞本身不是特别出彩,不過好在開篇兩句寫得很有記憶點,有點互文的意思,隻寫了天是灰色,心是藍色,但其實天和心都是灰色的,也都是藍色的,整個世界都是苦澀的。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歌詞動人,曲子平淡,初聽不是很喜歡,但這首歌詞曲結合,表達效果極好,歌曲就像一種語言,詞和曲都在為這種語言的表達而服務,平淡的旋律唱出悄然流逝的歲月,一段段重複的副歌與不重複的主歌,唱着螺旋上升的人生進程,曲末的掌聲更是把聽衆拉入演唱會的情景之中,歌曲結束,聚焦回現實,如夢初醒,另外,這首歌編排簡單,一把吉他,一個人,就可以演繹得很好,這也令這首歌的生命力變得更加頑強。
“二分之一的幸福”中,簡約清新的伴奏和頓挫較多的旋律讓這首歌聽着比較冷冽,“若即若離”四個字唱着簡直就跟說着一樣自然,兩個“若”字一低一高,生動演繹一即一離,後面“怎麼追也追不住”,“怎麼管也管不住”兩句都會在“怎麼”兩音之後快速升調,強調“追”和“管”兩字中的情緒,到了“也”之後旋律又要迂回一下,和前面高聲唱出的二字形成對比,讓“追不住”和“管不住”的遺憾更加鮮明,這裡我一直提歌詞是為了方便表述,沒有先詞後曲的意思。
這首歌首先旋律就已經能很好地表達出上述場景了,即使把詞拿掉它也注定适合用于講述隻得一半幸福的故事,我個人算是比較喜歡這首歌的,不過我自己唱時會覺得有點别扭,可能是由于這歌很多地方升降略陡的緣故。
“走過1999”和“好呆”都是我很喜歡的冷門歌,前者像深秋,清冽凄美,後者像初秋,涼爽惬意,“走過1999”裡的手風琴聲給這首歌加了一層複古濾鏡,結合歌名,容易勾起一些念舊情懷,“好呆”開頭處學友哥氣息奄奄式的唱法處理比較容易把人勸退,但完整聽下來,其中藕斷絲連的節奏十分帶感。
“認床”是一首很簡單的小曲,它本身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它歌詞寫的情景明明很寬泛模糊,卻偏偏要強調一筆是5月8号,有點硬蹭當年五八事件熱度之嫌,沒有見過太官方的說明,我一直默認這首歌想描述的是五八事件遇難者的親屬們的心情。
四:我不後悔
這張專輯整體聽感比較累,總覺得它在有意增加上口難度,有時會故意把旋律走向弄得古怪,增加頓挫與轉折從而增加記憶難度以規避口水歌,徒增傳唱難度,另外“離人”後面緊跟着“放過我”這種歌,這樣大起大落的順序安排我也整不明白是好是壞。
我個人非常喜歡裡面的“不後悔”、“深海”和“離人”,剩下的歌曲中雖然也有認可度很高的優秀作品,比如“你最珍貴”,但我對于它們沒有什麼太想聊的。
“不後悔”初聽時并不喜歡,嫌它太過質樸,但隔了一段時間再折回來又覺得它很耐聽,其中很突出的是每句話裡的輕重音處理,在旋律較為平緩的情況下,正是輕重錯落豐富了它的聽感,另外這首歌在開頭結尾處的伴奏都有一種漸進漸出,漸近漸遠的處理,鋪開了這首歌的空間感,在情緒最激烈的地方,伴奏也隻是采用了很簡潔清晰的鼓點配合一段主要旋律,聽起來非常幹淨,讓人把注意力聚焦在人聲部分的情感表達,在傷感情歌裡,這首歌給我感覺屬于那種位置很深的傷,不顯露于表層,所以不紮眼,不慘烈,但實際往往比外傷更加緻命。
“深海”初聽我就很喜歡它的意境,開頭的鋼琴聲就像是從海面上方透射進來的陽光,随着波瀾浮動,副歌的旋律層次感分明,歌詞也配合得很好,“愛潛入一片藍藍深海,在心深處搖擺”,不但句尾字押韻,頭一個字也押着相同的韻腳,讓句語句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微妙,就好比兩個踏闆之間的銜接,歌聲伴着音樂的節奏和鼓點層層叠送,仿佛真的有什麼東西在向海水深處遞進。
這首歌人聲部分沉穩内斂,沒太多發揮激情的空間,對應着外表上風平浪靜的那一面,而内心深處暗潮澎湃的另一面則由伴奏進行補位,第一段結束後的間奏直接把感情升上了新的台階。
“離人”開篇口哨一出就給人凜冽之感,但是學友哥的聲音卻有種朦胧溫暖的感覺,好像離人剛剛遠去,溫存尚未消去,故事的主角還沒有完全接受這場告别,心裡空蕩蕩的,浪漫,思念,茫然,憂傷,寒冷,遐想,全在那空缺中糾纏。
歌詞頭兩句的疊詞與對仗就非常漂亮,銀船搖搖晃晃,懸在絨絨的天上,把靜景化為動态,又好像在暗示被淚光模糊的視線,下一句的“藍藍”無論是修飾還是押韻,都用得十分巧妙,到這裡疊詞已經用得很漂亮了。
沒想到還能再來一句“行李孤孤單單散散惹惆怅”,疊詞用在了實物上,而非單純的情緒形容,讓歌詞多了一分内斂,把發揮空間留給了聽者,這些疊詞與歌曲連續在兩音之間交替的旋律搭配得渾然天成,副歌部分的長音總是在放出去之後,又要在下一句把情緒收斂回來。
歌詞中的“第五個季節”既可以理解為超脫了四季,隻存在于不屬于現實的世界裡,也可以結合那句“字典裡沒春天”,理解為跨過了夏秋冬,卻沒能迎來春天的輪回,進入了比冬天還要寒冷荒蕪的時節 。
“别提你的心”和“冷樹葉”比較符合我一開始說的那種刻意增加上口難度的歌,“别提你的心”旋律走向又偏又怪,我一直覺得第二段副歌之後那段間奏有些突兀,割裂氣氛。
“冷樹葉”的旋律有種不斷向下錘擊的沉淪感,卻由于旋律頓挫得有點用力過猛,顯得離散,把傷感中的沉淪給稀釋了大半;“回家的路仿佛太遠”聽着不知道為什麼有種青春傷痛文學的感覺,就是很簡單,很容易灌進腦子裡,但沒啥耐人尋味的東西。
“放過我”我第一次聽的時候真的莫名被歌詞戳了笑點,聽完倒是沒什麼感受,就記着什麼“眼睫毛還沒我多”,什麼“他不是眼花就是被逼迫”,還好全專就隻有一首這麼滑稽的歌;總得來講,隻有“回家的路仿佛太遠”讓我覺得很水,其他的歌還都算是各有特點,生态位分布得比較平衡。
三:想和你去吹吹風
97,98,99三年的國語專輯裡,“想和你去吹吹風”其實反而是我最不偏愛的那一張,但我還是讓它在我自己的主觀榜單上壓過了“不後悔”和“走過1999”,一方面是内因,這張專輯的單曲質量比那兩張更加平穩,整體聽感更為順滑,沒有太拉後腿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外因,它發行于97年,裡面難得出現了一首主題為鄉愁的歌曲,使它多了一絲特殊意義。
這張專輯和“走過1999”一樣,偏向精緻,不是很大方,但是這種傾向比“走過1999”稍輕一些,歌曲搭配安排得也比較合理,有點整體性,開篇兩首歌風格相對大氣空闊,跟着銜接内容灑脫活潑的“自由”,之後兩首歌比較求穩,沒有大喜大悲,從而平滑過渡到輕松愉快的“隐形眼鏡”,後接旋律歡快但内核是鄉愁的“紐約的司機駕着北京的夢”,再轉到表裡都傷感的“演”,倒數第二首“毛衣”是我覺得在這張專輯裡比較無力的一首,最後以“什麼世界”來兜底,有點呼應開頭兩首歌曲那種外放的情緒。
“想和你去吹吹風”,明明是同名主打,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它,直觀感受就是一首很深情很典型的廣義情歌,但是這裡并沒有純粹的傷感或者喜悅,而是世事、浮沉、愛恨與喜怒哀樂的交織和雜陳,歌聲起初像是遊蕩在繁華都市中的風,到副歌處,好似從逼仄的鋼筋水泥森林中奔湧出來,化作了豁然開朗的海風。
“三天兩夜”别的地方都很好就是歌詞有一點遜色,諸如“隻要體會,不必了解”之類的詞,含義都比較虛,像是主要考慮音韻唱着舒服而寫出來的,确實做到了朗朗上口,但在内容表達上就弱了一些,好在伴奏十分給力,頗有氣勢,加上學友向來氣息充沛的演唱,讓這首歌在歌詞缺位的情況下依舊沖擊力爆棚。
開頭的清冷的豎笛獨奏和結尾的吟唱首尾呼應,使凄清孤寂的氣氛貫通全曲,更加強調這首歌的基色,另外這首歌的副歌部分給我感覺在情感表達的激烈程度與音高升降的激烈程度之間做得比較平衡,唱到“三天兩夜”的時候迂回着升上去,之後也沒有繼續飙高音或者玩大起大落,而是平緩地把調子降下來,張弛有度。
“自由”我個人不是太有感覺,可能亮點主要在于伴奏的中比較随性的音效混搭,特别是背景中笛子聲和哼唱聲的搭配,恍惚中會覺得哼唱聲就像随意吹出的笛聲,而笛聲又像随性發出的哼唱聲,讓自在貫穿整首歌。
“台北不是傷心地”和“火花”中規中矩,旋律不難聽但是放現在聽會感覺有點套路化,“台北不是傷心地”的歌詞有某種青春文學的味道,這幾張國語專輯裡這個人作的詞都會給我這種相似的感覺。
“紐約的司機駕着北京的夢”沒有選擇正面煽情,而是采用歡脫跳躍的曲風演繹鄉愁,更多地去勾勒故鄉的美好,而不去聚焦兩頭牽挂,不能歸返的糾結,背景中二胡的聲音是為點睛之筆,點出客居者們心底不能回避的思念與憂愁。
“演”的曲風本身就有點戲劇味,調子起伏範圍不大,像是在唱念白,學友哥一向擅于演唱結合,把原本沒有大開大合的旋律演繹出了豐沛的情感,同時歌詞緊扣主題,全篇都在玩味演藝元素,旋律頻繁反複,像是兩個人輪流在舞台上來來去去,離離分分,總是不能同時登場,卻同時置身于同一出苦情戲,這首歌在我心目中屬于那種特精巧的類型,我本人其實不太偏好這類歌曲,關于這首歌有個搞笑的經曆,我一開始聽這歌不看歌詞,不小心把一句詞聽成了,“我的祖(出)先(現)都由你決定”,我直接打出很多問号。
“毛衣”這首歌非常簡單,我本以為它會走樸素路線,結果編曲選擇了偏鬧的路線,和它的小身闆不太搭調,聽上去莫名廉價,不過它可以作為一個調劑品用簡單的小旋律去緩解“演”和“什麼世界”一前一後帶來的苦情。
二:餓狼傳說
“春風秋雨”迎面吹灑,霧汽中仍彌漫着從“真情流露”時期攜來的厚重與深情,待風雨消散,竟狼嗥漸起,電聲嘶鳴,鼓點交雜,将固有印象敲得四分五裂,而“餓狼傳說”的進步并不止于破舊立新,更體現在其内容編排上的八面玲珑。
歌曲主題上,要深沉哲思,有“春風秋雨”,要細膩心思,有“隻有你不知道”;節奏上,要熱烈勁歌,看“非常夏日”,要陰冷綿延,可聽“當愛變成習慣”;體裁上,既有簡單小調“來來回回”,也有花裡胡哨的“追鐘”;即使是内容同圍繞着一個“情”字的“天與地”和“這一次意外”,也在力圖營造各不相同的具體情景。
縱使這張專輯如上述這般多姿,它整體的編曲風格仍頗為統一,聽起來明快、銳利、濃豔,使得各單曲在不同曲風之間跳躍切換時不顯突兀。
“春風秋雨”伴奏中貫穿始末的清脆鈴聲和空靈和聲具象化了歲月的流逝,進而将滄桑感塗抹厚實,演唱部分需要剛柔斷續的結合,唱到歌詞中的問句時音節跳躍,吐字有力,像敲擊琴鍵,而唱到副歌每句後半程時發聲又變得連綿婉轉,如拉奏琴弦,前者宣示着人心的堅定不變,後者講述着風雨的綿延,這種主題明确不限于情情愛愛的歌曲,是我個人最喜聞樂見的。
“餓狼傳說”作為一首快歌,節奏并不是複雜,基本上就兩種拍子平平穩穩地從頭用到尾,整首歌聽起來還是比較規矩,我總覺得它本還可以更不羁一些,不過這可能也是一種傳唱和炫技之間的平衡吧。
“這一次意外”、“當愛變成習慣”和“追鐘”三首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其中的電味,“這一次意外”中,前奏就先放出了犀利電聲,提醒聽衆,陰雲一般沉靜的主歌,正在醞釀一場雷雨,随着一句拖長的“告别如風”,歌曲的力度踏着細細密密的疊詞爆發出來,電聲的嘶吼和人聲的控訴交織在一起,共振出壓抑已久的悲痛,這悲痛可以遷移到所有在希望與絕望間起落的欲念上,而不僅局限于一場情。
“當愛變成習慣”中,先是幾聲簡簡單單,離離散散的弦聲,勾勒出黑冷幽靜的基調,讓我無端聯想起老港片中那些罩着藍色濾鏡的街道小巷,接着後面的伴奏中響起濃烈的電聲,與最初簡單自然的弦聲形成強烈反差,好像成為了人聲呐喊的一部分,凸顯主人公于這“習慣”中的沉淪。
“追鐘”以表針的走動聲引入,接着這跳動聲融入節拍中,讓歌曲變得更加動感,慢節奏的開頭再插入一段聲音幹淨的伴唱,有以靜制動的意味,這首歌的大多句子唱起來都有一種外甩或上揚的趨勢,伴奏部分聽起來也吵鬧而硬實,二者結合在一起方能展現出狂野随性的霸氣。
“天與地”則收斂了鋒利的電鳴,采用了更為自然的樂器聲,伴奏中沉悶的鼓聲和音色尖銳的管樂相配合,給聽衆以陰森、不安的暗示,主歌句尾總是輕飄飄的,是無力、無奈和無望,副歌的每一次“天與地”都演繹得十分凄厲,特别是那一聲“天”,仿佛憑人聲扯出了電花,歌詞中“風吹過千山千百裡”這樣的場景描繪,更是突出了天地的空闊,使整首歌的悲涼内核變得更加曠遠,令人難以從中逃離。
它是廣播劇版《原野》的主題曲,結合《原野》的内容,便不難理解這首歌為何哀得如此極端,不過我不明白為啥歌詞還是要以情字切入,顯得有點小氣,歌曲所想表現的應該是人處于極度邊緣、畸形而黑暗的境遇中時發出的呼嚎:在世一切好東西,各有自存地,天與地多少空間,為何獨我沒有容身地,能否講出一個道理。
“隻有你不知道”和“夢裡再愛一次”是我關注度最低的兩首歌,“隻有你不知道”給我感覺莫名有點半土半洋,前奏和主旋律聽着很鄉土,配器鼓點聽着比較洋,“夢裡再愛一次”歌詞中的小心思寫得很仔細,但是整體沒給我留下什麼感觸。
我有時會想,那幾年學友發碟頻率那麼高,假如能稍稍緩一下,把“望月”置換為這張專輯裡的最後一首,跟餓狼來個首尾呼應,這張碟是否将絕殺,可惜換不得。
一:有個人
到了榜單終末,最激烈的角逐鋪展于“人”“狼”之間,就我個人而言,兩張專輯都很優秀,“有個人”的整體聽感略勝一籌,不過發行于1994的“餓狼傳說”似乎又更具一絲超前氣質,彌補了二者之間的硬件差距,腦海裡一通翻攪,最終還是把“有個人”放在了盤點的尾聲,一如它踏上唱片盛世的尾巴。
比起扛着宏大标題的“走過1999”,“有個人”反倒更擔當得起時代落幕的獻禮,它有着更為兼容并包的音樂風格與主題,諸如“寂寞的男人”、“地球人”這樣的作品,散布着較濃的都市氣息,仿佛感受得到當時的人們正懷着或疑惑或期待的多樣心境迎接新世紀。
同時,我們會在“有個人”的幕後中認識不少(在當時看來的)新名字,比如在這裡打響第一炮的陳奂仁、彭海桐,又比如在那時入行不久迅速攀升的郭偉亮,讓我們看到了樂壇的生生不息,即使是在日後唱片行業一落千丈,粵語歌曲日漸回歸一般方言非主流地位的境況下,仍然有着各式各樣的音樂人們懷揣自己的夢想在不同的道路上譜寫精彩篇章。
同名主打“有個人”,以最容易被廣大聽衆接受的溫情路線開始整張專輯,整首歌聽起來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但是旋律并不顯平坦,似乎使用了較多的半音,副歌的最高點好像總是被均勻地分攤給多個音,而沒有集中在一個高音上宣洩,伴奏中的音效像是閃爍的星光,離散的琴聲和各種不起眼的悶聲鼓點鋪在一起引領出連續的主旋律,讓這首歌聽起來朦朦胧胧的,有些夢幻。
“我應該”是我個人很驚喜的一首歌,前奏一起,我就被那疑似電風琴的聲音迷住了,作為歌曲的開場,它有幾分風琴的凝重,聽着伴奏從幾聲輕散的弦聲,切入旋律漸升的電風琴聲,又引入漸漸加重的琴聲,層次分明,我就感覺心中有什麼東西被音樂托舉了起來,緩緩向上漂浮,仿佛看到這首歌是深藍色的,模糊的光斑在其間閃爍,主歌的低吟是深海訴說自己的悲哀,副歌連着三句“應該...”的嘶吼是高山可望不可及的無奈,“戀什麼愛,你高山,我深海”。
“和好不如初”聽上去很是随性不羁,伴奏熱鬧但不亂,這首歌就像工整的硬件和善變的軟件結合在一起,是個比較立體的快歌。
“逃亡”是一首民謠風格的簡單小曲,明明講述的是家暴事件的不幸,曲調卻明朗輕快,傳達給聽衆的不隻是主人公對昔日女神的同情與唏噓,更有一層置身事外的無奈,這不是冷漠無情,而是愛莫能助,這輕松平靜的曲調,不僅僅是想引起大家對家暴現象的關注,正像它副歌中反複吟唱的那樣,它似乎更想鼓勵女性不要太過依賴婚姻,把自己綁定成婚姻中的弱勢方。
“地球人”中的鼓點不知道為什麼打得總讓我聯想到爆裂的泡泡,伴奏吵吵鬧鬧,好像在凸顯無國界條例的包容胸懷,不過個人感覺這首歌的格局有點過于宏大,反倒成了簡單幻想,就像它的音樂,雖然有玩花樣但聽上去本質還是編排得比較簡單粗暴。
“玩不起”和“三思而後行”風格詭異,很喜歡伴奏塑造的那種神叨陰森的感覺,不過詞曲實在都沒有太出彩,“玩不起”裡那樣靈活的斷句倒是很适合作為專輯中的調劑品 。
“寂寞的男人”我一開始不是很欣賞,感覺聽上去比較中規中矩,旋律有種反複盤旋的感覺,一直是很一緻地反複從低往高攀升,再往低回收一下,沒有太能打動我的轉折,現在這首歌被一些人翻出來可能主要還是因為歌詞的共鳴。
如今許多人正如歌中唱的那樣,明明有能力完成工作,明明有條件好好投入生活,但還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在信息冗雜的亂流中,在單調線性的工作中逐漸迷失了自我與自尊,隻能将看似具體可觸的情感寄托在身外的人或物上,借此彌補自我的空洞,一旦當所欣的人或事物轉身離開,愛而不得時又立馬堕回自身内部的精神空虛,死活不懂如何告别煩惱。
很多人說“寂寞的男人”是被歌名耽誤的好歌,我認為本專輯内還有一首更被歌名耽誤的好歌——“愛你痛到不知痛”——畢竟不是誰都看過《雪山飛狐》,我第一次看見這歌名隻覺得俗不可耐,誰知點進去另有天地,歌詞主題雖仍是情情愛愛,但切入點頗具新意。
不經意地點出了“為什麼你會是你我是我”的哲思,發出了“如果提前了解結局是否還會選擇開始”的質問,以及對“生命到底有無選擇權利”的探求,把兒女情長诠釋得波瀾壯闊,蕩氣回腸,再加上複雜的配器與編排,使這首歌極為耐聽。
開頭越發急促的琴聲,讓人心跟着繃緊,仿佛追逐着伸出手要抓取什麼,可是始終差着一絲,琴聲緩慢下來,攥住的手也漸漸放開,任目标漸行漸遠,琴聲慢至斷開,留出空隙讓情緒稍作醞釀,複又敲出旋律,落在心上,放下來的手,停不下來的心痛,這首歌沒有刻意調用國風元素。
可主歌卻有一種很契合武俠風格的缥缈氣質,伴奏中的镲聲總讓我想到驟起的風沙,鋪展出曠遠的空間感,我非常喜歡第二段學友哥在“天地”兩字上的處理,和那镲聲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首歌很多長音,伴奏好像始終纏繞着人聲,凝聚成一股氣勢磅礴的力量,最終使“愛你痛到不知痛”打破了我對情歌天然的偏見,成為這張專輯裡最震撼我的歌曲。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