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尼泊爾,很多人會聯想起印度,雖然印度領土遠遠大于尼泊爾,但印度的宗教和種姓制度文化深深影響了尼泊爾,使得二國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處,包括城市環境方面,不少人也以“髒亂差”來形容尼泊爾。
相信每一個來到加德滿都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要麼是“寺廟之城”的壯觀,要麼是貧民區與城中村的結合。但不論“寺廟之城”有多麼壯觀,貧民區與城中村的環境令人難以想象。
加德滿都雖然是尼泊爾最大的城市,也是其首都,但城市環境遠不如第二大城市博卡拉,加德滿都的空氣仿佛從來沒有純淨過,人們出行必須要戴口罩。擁擠不堪的城市道路更是塵土飛揚,當地的巴格馬蒂河更是能與印度恒河“媲美”,它最終彙入恒河。
但就這麼一座城市,加德滿都仍有一處天堂,不僅是有亞洲最古老的寺廟,更有蔥郁的山林和幹淨的空氣。
位于城郊斯瓦揚布山頂上的斯瓦揚布納特寺,是加德滿都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同時也當地最大的印度教神廟,建于公元前3世紀,迄今已有2000多年,比加德滿都建城還要早800多年。
站在斯瓦揚布納特寺最高處,可以看到整個加德滿都的城市全景,同時你會發現加德滿都谷地氣息如此濃郁。
加德滿都谷地坐落在印度與西藏之間,位于舉世矚目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海拔1500米處,是尼泊爾的心髒。斯瓦揚布納特寺就這樣靜倚在喜馬拉雅群峰南麓山腳下,給這個充滿傳奇與魅惑的宗教小王國帶來了更多神秘色彩。
相傳,加德滿都谷地的形成是由文殊菩薩一手創造的。相傳本在五台山修行的文殊菩薩聽說尼泊爾有一尊光芒四射的大梵天佛像,于是不遠萬裡來此參拜。
但當時的加德滿都谷地還是一片瀉湖,于是他揮劍劈水,化湖泊為盆地,為谷地生存的尼泊爾人帶來了新天地,解決了山谷人民交通往來及耕地稀少的問題。
文殊菩薩見此地地靈人傑,于是留下長期修行,宣揚佛法。連當時國王尚蒂師利都受其感召,出家皈依佛門,修建了斯瓦揚布納特寺佛塔。這尊佛塔據考證已有2000多年,是尼泊爾最古老的佛教寺院。
塔的基座有5層,每一層形狀不同,象征着“地、風、水、火”和“生命精華”。基座之上是13層镏金尖塔,象征知識的13個層次。金色寶頂高聳人雲,塔頂傘蓋象征着“涅檠”的境界。佛塔周圍建有方形壇和衆多的小祭台。
但2015年的那一場大地震,加德滿都谷地90%以上的老建築全部被毀。斯瓦揚布納特寺主體建築周邊的方形壇和小祭台受到嚴重摧毀,如今所見都是重建修複的,好在主體建築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
走進斯瓦揚布納特寺,你會發現這裡的環境和空氣與加德滿都市區像是兩個世界。站在寺院最高處瞭望整個城市全景時,被白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脈的壯麗景色的映纣下,城市充滿了山谷的氣息。除了外國遊客,本地人也會來此參拜,遊玩,有種遊山玩水之意。
景區内有許多小販,不論是賣旅遊紀念品,還是水果飲品的,這座隐藏在山林之中的古老寺廟俨然是一處成熟的旅遊景點,每年吸引着大量佛教信徒和各國遊客。
寺廟之内,讓我感到很有意思的是一處許願池,不論是中國遊客,還是本地人都喜歡朝裡扔錢币許願,一些受到影響的歐美遊客也會扔一枚錢币進去試試手氣。
一些栖息在這裡的野生猴子,一旦口渴了,就會跑到許願池的出水口上喝水。這裡的水,看着比巴格馬蒂河幹淨多了。
由于斯瓦揚布納特寺的野生猴子非常多,因此也叫“猴廟”。當地人相信:這些猴子的祖先是由文殊菩薩頭發上的虱子幻化而成。所以這裡的猴子被人們奉為“神明”,受到僧侶和信徒的供養,無人敢惹。由此可見,文殊菩薩在尼泊爾的影響力,但這些猴子卻很霸道,嚣張。
有人說,這是全世界唯一的猴廟。但在印度齋普爾也有一座猴廟:加爾塔。齋浦爾猴廟是供奉哈魯曼神猴的神廟,雖然也有很多猴子,但供奉主體不同,該猴廟依山而建,有龐大建築群,是一座古老的印度教寺廟,遊客也将它稱之是猴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