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庫存是多還少?目前在企業經營中出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負庫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負庫存是多還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目前在企業經營中出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負庫存。
在應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規劃)電子信息系統進行管理時,“負庫存”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生産經營部門在向原物料部門領用所需材料時,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所需的材料明明擺在庫房裡,數量也滿足要求。而此時在庫管員的帳上這種材料的數量卻沒有這麼多,帳上的庫存數量比領料單上的數量還少,庫管員按領料單上的數量将材料發放給所需部門後,帳上就出現了負數。庫管員為了把帳做平,甚至于還要向領用者打欠條。這種現象被業内人士稱作“負庫存”。
庫存帳基本上都是些簡單的加減法,簡單的加減法是絕大多數小學生都不會搞錯的。然而,目前在不少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私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等等等等各色各樣的企業中,這種“負庫存”現象在周而複始、反反複複、不同程度地出現。
讓我們走進一家發生“負庫存”的經營企業,看看他們是怎樣接收供方單位送貨的。
當供方(賣方)向經營企業(買方)送上原物料時,經營企業收貨人員收貨(一般是庫管員在供方收貨單上簽收認可,有的還要由經營企業質檢人員檢測後放行),經營企業并未在收貨時向供方支付與所收貨物等值的資金,同時也不将與所收貨物等值的含稅發 票在财務入帳。這批原物料以實物形式進入經營企業庫房,在企業生産經營過程中使用,卻未及時出現在經營企業的财務帳上(一般是延期出現)。
為什麼會出現“負庫存”?
一.供方企業的激烈競争,導緻他們不惜代價拼搶市場。有的供方企業向經營企業“鋪底”銷售,就是相當于向經營企業提供周轉這部分物品的流動資金。
二.經營企業借機占用供方資金,相當于使用無息貸款。所以庫房越大越好,庫存越多越好,庫房相當于銀行,負庫存數量越多,相當于銀行存款越多。銀行存款越多,用起來越方便。
這是雙方利益驅動,就象“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負庫存”會帶來什麼?
一.“負庫存”可能帶來大量物資的堆積。日本人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庫存是萬惡之源”。大量的物資庫存會導緻如下結果:
1.因市場發展、技術進步帶來庫存物資價值損失。庫存零部件是按過去要求型号做的,裝在按瞬息萬變的市場要求開發出的新品上就不合适了。這些零部件除用作售後服務及可改作其他用途以外,大量的都隻好報廢。
2.運輸、搬運過程中的破損,存放過程中的變質、鏽蝕等,導緻物資報廢、質量下降、價值降低等損失。
3.失火、盜竊等情況的發生,導緻價值損失。
二.“負庫存”的精華被日資企業、美資企業甚至港台企業拿去得心應手地在中國本土使用,對付國内企業。比如一家供貨實行JIT(Just In Time 準時制)的外資企業,在進出口時,它會使用信用證。而在要我們國内企業給它供貨時,無一例外地要每家供貨企業鋪底。
三.“負庫存”在企業中導緻管理混亂。一家給重慶摩托車成車生産名企供貨的摩托車配件廠商說:“成車廠庫管員厲害,他要不高興,就把你的件壓住,總向制造部發放别的廠送的件,高興了再給你的發幾個出去,你還真拿他沒辦法。你看看去,那多少個庫:一庫,二庫,三庫,四庫,五庫,六庫, 七庫,八庫,九庫,十庫,十一庫,十二庫,十三庫,十四庫,十五庫,海了,裡面壓了多少廠家的東西。”站在供應商的角度,他拿“負庫存”沒辦法,隻好望成車廠的配套部多給自己一點份額,隻好望成車廠的庫管員多向制造部門發一點自己的貨。因為經營企業多用自已的件,結款時就會多收入一些。
四.個别不規範的經營企業,玩“負庫存”就象玩“空手道”,找茬對供方企業罰款,搞得供方不盈反虧,甚至于血本無歸。這是有違“建立互利的供方關系”這一原則的。
五.個别有犯罪心理的經營企業老闆,将供方的物資弄到手後,人間蒸發,同樣搞得供方血本無歸。好歹被警察抓了回來,物資早已以跳樓價脫手,餘款也被揮霍一光。
六.由于經營企業帳面上的數字與實際發生額不一緻,導緻國家和地方稅收流失。
自古以來,做買賣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因為在交換之時,買方向賣方支付貨币,獲得了物品的所有權。
所有權的内容有占有、使用、處分三項權能。“負庫存”中,經營企業(買方)還并未支付貨款就得到了供方(賣方)的物資,那麼,物資的所有權在誰手裡呢?什麼時候才轉移呢? 我們從三個時期進行分析:
一.供方将原物料送達經營企業由庫管員在送貨單上簽收直至使用前。這一時期内,所有權仍在供方,經營企業屬代保管性質。可以認為其占有,但未使用、處分。
二.經營企業使用部門領用至經營企業産品形成。這一時期内,經營企業占有、使用、處分了供方提供的原物料。所以,我市一知名汽車生産企業認為,供方企業提供的原物料,在汽車從生産線上下線經檢驗合格之時,完成了所有權的轉移。
三.經營企業向供方支付貨款或供方收到貨款時。這時是完全地實現了所有權的轉移。
正因為“負庫存”,在供方送貨之後至經營企業付款之前這一時期内,供方向經營企業所提供物資的所有權轉移顯得模糊不清,才使一些不軌行為大行其道,“負庫存現象”的出現,還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方面的原因。
一.不少企業物資管理水平乃至經營管理水平低下,一是将自己企業當作銀行,把吸納供應商供貨當成吸納儲戶存款;二是向銀行貸款後沒法交差,故意存一大堆廢物糊弄銀行,銀行又去糊弄上面。
二.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相關産業鍊、供應鍊并不成熟,正在逐步形成并完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供方企業所提供的零部件質量往往達不到經營企業所提出的技術要求,或者由于管理水平低下導緻零部件質量不穩定,或是送貨不及時。這叫經營企業怎麼能及時付款來承擔這種風險呢?在經營企業收貨現場時常會看見供方企業将不合格原物料拉走又将合格原物料拉回來。
三.立法不健全,執法有偏差,行政不得力。一個省的高等法院,去執行一個已判決生效的收款案子,不按正規程序叫執行庭的人去,卻叫其他庭的法官去。結果這筆款子被變着法兒收進了院長兒子的腰包裡。那家花力氣下功夫打官司要錢的企業,官司的确打赢了,但看不見錢在哪裡,幾百号職工連工資也發不出。立法行政司法這些上層建築,都應該是為企業的永續經營這個經濟基礎服務的。如果裁判是黑哨,遊戲規則又有漏洞,運動員自然就很受傷。社會的誠信也就無從談起。所以一些企業想方設法拖欠款項,為了自己日子好過,似乎也不足為奇了。
“負庫存”這樣一個看起來是絕大多數小學生都不會搞錯的簡單加減法,卻折射出了一幅複雜的社會經濟圖象。這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事實,簡單地用好或不好來肯定或者否定都是不對的。
我們用心分析“負庫存”這一現象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企業運行得更好,獲得更大的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實,“負庫存”現象給銀行業及其相關的金融保險業提供了極大的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商機。
房屋因其是不動産,風險不太大,所以銀行以抵押貸款的方式提供按揭,獲取收益。
如果有金融保險從業者介入,在充分了解供方企業(賣方)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掌握經營企業(買方)支付能力的基礎上,既向經營企業方收取供貨質量險和及時供貨險,又向供方企業收取貨款及時支付險,還向銀行收取及時歸還貸款險,分擔各方壓力,由銀行以類似國際貿易中經辦信用證的方式向企業提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收取貸款利息,促使企業采用準時制(JIT)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我認為是會受到企業和社會普遍歡迎的。那麼,“負庫存”現象就将消失。據我粗略估算,由此而給金融保險業、銀行業帶來的收益,加上國稅和地稅的增加值,每年将達到數百億元人民币,這是有形的。另外無形的一面是建立起正常的企業運行秩序,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杜絕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了社會資産的質量,提高了企業資金運轉效率,從整體上促進了企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