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自己會為世界帶來什麼

自己會為世界帶來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3:57:00

自己會為世界帶來什麼(給世界帶來了什麼)1

11月12日,2021年全球市長論壇“科技與新基建賦能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分論壇舉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韻桦 攝

五号樓工作室出品

11月12日,2021年全球市長論壇系列活動正式落下帷幕。過去幾天,來自全球126個城市、9個國際組織的逾800位中外嘉賓,“雲”集廣州,深入交流城市創新治理經驗,為後疫情時期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快全球經濟複蘇建言獻策。

2021年全球市長論壇、世界大都市協會第十三屆世界大會、第五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簡稱“廣州獎”),這三個大型活動的套開,也彰顯了廣州在國際性會議組織上的水平和号召力。

可能有不少人對此有疑問:廣州獎,到底是什麼?一個獎項為何要以城市命名?發動全球城市參與獎項的評比,邀請全球市長進行對話,有什麼意義?

統籌/黃蓉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其實,這三個活動可以說是一衣帶水的“親戚”。2012年,廣州在與世界城地組織、世界大都市協會多年良好合作基礎上創設了廣州獎,為全球城市溝通交流、互學互鑒提供了平台,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參與。2018年,廣州與全國對外友協在廣州獎的基礎上創設了全球市長論壇,進一步提升廣州獎價值、增進城市交流合作。

搭平台、開良方、話未來,十年來,廣州獎的發展曆程,折射出全球城市的創新趨勢。廣州獎也成為全球範圍内知識共享的平台。

縱覽十年廣州獎的1300多個參選案例,可以用“上接天線,下接地氣”來形容。不僅涉及城市治理架構,更是關乎民生,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屆廣州獎入圍城市案例中,丹麥首都大區協調30個直轄市來建設自行車高速路網,塞内加爾聖路易斯協調多個地方市政局共同養護紅樹林,在抗疫中重慶和武漢之間的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本屆評審委員會認為,鑒于跨地區間合作的難度,這樣的創新實為不易,一旦成功,其收益是巨大的。

科學評比赢得口碑

“重慶榮獲‘廣州獎’”“維也納二度獲獎”……本屆廣州獎獲獎城市揭曉後,這些關鍵詞成為熱議的話題。有人問,怎麼沒有“東道主”廣州的獲獎案例?其實,科學、公正的評比,正是廣州獎在評選過程中展露的特質。

因為疫情,第五屆廣州獎的最後評審工作完全在線上進行。評審委員會透露,評審過程中,評委以觀衆身份出席了入圍城市答辯會,兩次閉門會議也進行了分組評選。十分巧合的是,兩組評委推薦的最終獲獎名單完全一緻。

最終獲獎的5個城市項目涵蓋了不同的創新主題、地理區域、發展水平和城市規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它們不僅符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SDGs),而且展現了城市創新在改善居民生活、促進文明進步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重要作用,對未來全球的城市創新,具有顯著的引領作用。”第五屆“廣州獎”評委會聯合主席俞可平介紹道。

得知所在城市獲獎後,多個城市代表與現場進行視頻連線,顯示出難以抑制的興奮。這也側面說明了廣州獎目前的口碑和國際影響力。

“能夠獲得本屆‘廣州獎’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這不僅僅是一個獎項,更意味着能夠将我們的城市治理經驗與全球城市一起分享,能夠為人類的福祉作出一些自己的貢獻。”屏幕另一端,黎巴嫩丹尼區的代表說出了本屆175個城市273個項目代表的參評心聲。

持續為城市治理開出良方

11月10日,《亞洲大都市報告》發布,該報告通過38項指标,從城市治理、經濟發展、社會凝聚力、環境可持續性、生活質量和性别平等不同維度“把脈”28個亞洲大都市,從而展望大都市時代背景下亞洲的趨勢與前景。

全球市長論壇系列活動,正逐步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城市治理發展和革新的窗口,并為城市“體檢”,開出治理良方。

你可知道,廣州12345熱線,其實借鑒了往屆廣州獎參評城市案例經驗?你可知道,中國杭州管理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經驗曾獲多項大獎?

2014年,中國杭州曾憑借公共自行車系統獲得第二屆廣州獎。如今,7年過去了,随着共享單車的出現及普及,公共自行車系統不可避免受到沖擊,多地選擇停運。記者了解到,杭州公共自行車系統也推出“免押金租車”“掃碼騎行”等服務,推動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的融合發展。

一些曾經獲廣州獎的案例,逐步退出時代的視野,難道它們的榮光就消散了嗎?

這正說明,城市治理創新是與時俱進的。曾經領先的經驗,正在被複制、推廣、甚至一步步叠代,城市的發展以超快速度向前邁進。但是,不可否認它們發揮的作用。廣州獎的意義,或許正在于找到每一個階段的城市治理創新“領跑者”,引領全球城市一起提速,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PB”(最佳成績),打破一個又一個紀錄。

在此次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世界各個國家和城市都運用了許多科技創新成果,極大提升了管控、篩查、治療的效率,充分彰顯了科技的強大威力。“我們應該始終把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城市治理的最高目标。”在本屆全球市長論壇全體大會上,中國西安市市長、世界城地組織聯合主席李明遠說。

氣候變化、高速城鎮化、全球化……這些問題帶來的挑戰逼迫我們快速行動。堅持創新發展與合作共赢,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廣州獎國際顧問遊建華說:“今天我們格外需要城市主官彼此交流、分享經驗,有時,市長必須與市長對話。”

廣州的“國際範兒”

去年,廣州當選為世界大都市協會主席城市,這殊為不易,在中國城市中也尚屬首例。一年來,廣州交出的年度答卷也受到高度認可。世界大都市協會秘書長奧塔維·德拉瓦爾加這樣評價道:“協會會員高度贊賞廣州一直以來對世界大都市協會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以及廣州傑出的城市創新工作。各屆廣州獎的入圍城市也被納入‘USE城市可持續發展交流平台’。”

如今,廣州獎走過了10年曆程,全球市長論壇已經連續舉辦兩屆。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借此平台,廣州一直在敞開雙臂,歡迎全球城市提交和分享它們的城市治理創新舉措,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以供全球城市學習,推動共同進步。

“廣州獎”設立十年後,廣州的可持續發展經驗進一步走向世界舞台。遊建華認為,廣州經驗在國際上取得的反響并非偶然,這是一座城市數十年來重視公衆參與、創新治理理念後水到渠成的複盤。

“可以說,全球市長論壇和廣州獎都是廣州為全球城市治理貢獻的公共産品,也體現了中國城市在推動全球城市治理創新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的擔當和作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詹德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的國際“朋友圈”正進一步擴大,友城“百城計劃”也進入倒計時。着力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廣州,在世界舞台上越來越彰顯着自己的“國際範兒”。

“巴裡市與廣州市35年來的友誼格外珍貴。”意大利巴裡市市長安東尼奧·迪卡羅在大會發言中表示,巴裡市将永遠不會忘記在2020年3月,廣州市為巴裡提供的口罩和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建議。巴裡和廣州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展示了共同的價值。

寰球同涼熱,未來更可期

世界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寰球同此涼熱。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才是全球城市戰勝危機最有力的武器。

疫情之下,線上線下融合舉辦的2021年全球市長論壇系列活動,也傳遞着全球城市在困難時期保持希望,不斷加強國際社會團結與協作,共同推進全球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積極訊息。

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一間間會場搭起的同傳“小黑屋”,讓全球嘉賓幾乎無延時地接收到屏幕另一端發言者分享的智慧閃光。而在2021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年會上,跨越五大洲8個時區,嘉賓們一起拍下疫情下特别的“全球大合影”。

從用雙語演講、分享廣州最新防疫經驗的鐘南山院士,到線上線下“雲”聚一堂論道城市治理智慧的嘉賓;從打破語言障礙的同聲傳譯人員,到生産傳播雙語新聞的媒體;從溝通協調逾800名中外嘉賓的廣州外事系統工作人員,到請假來到會場服務嘉賓的“綠馬甲”志願者。

所有人都努力在自己戰線上,架起一座座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從來自各國的人們坦誠交流中,可以發現,其實天下大同。在廣州生活近6年的外籍專家,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用生澀的中文說出“我們是一家人,是兄弟”,說“最愛叉燒包,但更愛廣府文化,愛這裡溫暖好客的人們”。

2021年全球市長論壇系列活動閉幕的當晚,許多嘉賓、工作人員情不自禁地跟着結束時會場響起的歌曲唱了起來——“天下相親與相愛,動身千裡外心自成一脈,今夜萬家燈火時,或許隔窗望夢中佳境在……”歌詞的内容,也正是大家對全球城市、全球人民的美好祝願。

“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行而不辍,則未來可期。”廣州獎,未來可期。全球城市的創新治理,未來可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