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活潑出門内向什麼原因?咨詢:孩子5歲,平時在家裡活潑開朗,唱歌、跳舞、講故事等都很喜歡,回家也會模仿幼兒園同學的表情動作給我們看,但幼兒園的活動就不願意參加,老師鼓勵也不肯我們鼓勵她重在參與,做不好沒關系,但是她很排斥有時說多幾句,還會哭出來“我就是不參加”,請問該怎麼做?,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在家活潑出門内向什麼原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咨詢:孩子5歲,平時在家裡活潑開朗,唱歌、跳舞、講故事等都很喜歡,回家也會模仿幼兒園同學的表情動作給我們看,但幼兒園的活動就不願意參加,老師鼓勵也不肯。我們鼓勵她重在參與,做不好沒關系,但是她很排斥。有時說多幾句,還會哭出來“我就是不參加”,請問該怎麼做?
先接納并尊重孩子的行為
兒童情商教育指導師魏麗霞:從這位家長的描述看,女兒是一個愛好廣泛、追求優秀的孩子。盡管她不願意參加幼兒園的活動,但回到家裡,會模仿優秀的同學的行為,從這一點上看,她也是一個善于欣賞、學習能力很強的孩子。家長很注重孩子教育,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表現得不夠自信,其實,這有可能是性格内向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的體現。
如果孩子從小性格内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特點,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接納和尊重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基礎。
不自信的孩子,他們的内心信念模式是:1.自尊水平低:我沒有價值,我讨厭自己;2.自我效能感低:我沒能力,我很差勁,我沒用。值得注意的是,内向的孩子,不一定不自信,基因也是内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内向的人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專注、較強的敏感性、想象力和創造力,善于傾聽、反思和深度學習等。
當然,内向的人也需要在必要時活潑一些,也要具備融入環境的能力。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沒什麼問題,就不必太擔心,接納孩子的狀态。一廂情願地讓孩子改變性格,做她沒有準備好的事,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否定和不被接納。所以,如果不是孩子非要參加的活動,她不參加也沒有關系的。
如果孩子表現出有些不夠自信:比如在一些常見的場合表現退縮,我們也是要先接納她。
根據張怡筠博士解決問題的黃金法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可以先“共情”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她不願意參加的原因,并理解和尊重她的感受。例如,我們可以問孩子:“你平時在家很喜歡唱歌、跳舞、講故事,能不能告訴我,你為什麼不想在幼兒園參加這些活動呢?”
看看孩子是怎麼回答的。有可能孩子是害怕自己表現得不夠好而被人嘲笑,或是擔心萬一失敗了很丢臉。如果是這樣,很可能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比較高,害怕自己做不到想要的标準,不符合期待等。那麼,家長要回想一下,平時是否對孩子要求比較高,有沒有完美主義的情結?适當降低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
這些做法容易導緻孩子不自信。
教養方式因素:對孩子期待過高,經常拿孩子和别人對比、嚴厲責罵或包辦代替。具體來說,經常和别人比較,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而包辦代替,就是替孩子做了孩子自己的事、替孩子做選擇和決定,這是在否定孩子做事的能力,會讓孩子産生低的自我效能感。
歸因方式:悲觀消極的歸因也會讓孩子不自信。例如,把成功歸因于外界因素,把失敗歸因為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等。
孩子不自信可以這樣鼓勵
我們可以這樣培養孩子的自信。
當孩子做錯事時,批評孩子的錯誤行為而非人格特質。當孩子成功時,肯定孩子的人格特質而不是結果。不要對孩子說:“你跳舞跳得這麼好,好厲害!”“你學東西真快,真聰明!”而是說:“看到你平時都在認真練習動作,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孩子。”
讓孩子跟自己的以前比(做縱向評價),而不是跟别人比(橫向比較),強調自我提高,隻要孩子比以前進步就肯定他。
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例如讓孩子參與做家務等,6歲前的孩子對做家務特别感興趣,他們喜歡從中獲得“我能自己做成這件事”的感覺,收獲成就感和價值感和自信心。
幫助孩子做積極歸因。例如孩子有時失誤,出現了差錯,覺得自己很差勁:“這下别人都在笑話我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調整歸因,這時可以說:“我理解你很想表現好,但是因為緊張,結果讓自己失望了。其實,能力再好的人也有緊張的時候,所以,今天表現隻是一次臨時的意外狀況,并不代表你以後一直是這樣。你覺得下次怎麼做,可以表現得更好?”
此外,還可以這樣鼓勵孩子:“我看到你雖然緊張,依然勇敢地上去跳,發生意外也沒有停下來,而是堅持跳到最後,你真是一個有勇氣的孩子!”肯定他勇敢、自信的特質,孩子就會越來越激發出内在的勇敢和自信的潛質。
來源: 東南早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