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日),一條微博上了熱搜榜:
#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
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有一條非比尋常的山脈,氣勢巍峨地橫亘在中華大地上。莽莽雲霧,巍巍高峰!這座西起甘肅、穿越陝西、東至河南的“中華龍脈”,如果不存在,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首先,如今呈現出的南北差異格局會被明顯打破。我們第一次接觸秦嶺的名号,是在初中地理上,老師告訴我們,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
可真正站在淮河邊上,你很難一眼看出淮河兩岸有什麼區别,但秦嶺就不同了,一南一北景色大不同。所以對于我國南北氣候劃分而言,平均海拔2000-2800米的秦嶺确實扮演着重要的主導作用,而淮河僅僅是秦嶺的延伸線。
東西走向的秦嶺,擋住了東南往西北、從太平洋吹來的水汽(如下圖,直觀了當)。秦嶺以北氣候幹旱、塵土飛揚,有的是黃土高原這樣壯闊的景象;而秦嶺以南,降水豐沛,魚米之鄉,有的是稻田金黃的柔美景色。沒了秦嶺,季風會更加肆虐,在夏季,邊緣原本處在秦嶺腳下的副熱帶高壓,會往西、往北再延伸幾百公裡,陝西、甘肅、青海、甯夏,降水量都會明顯提升,黃河将不會出現斷流的情況;而到了冬季,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也會進一步向南延伸,受影響最明顯的區域會是西南地區,四川将失去天府之國的美譽。
隻是秦嶺對于氣候的影響還未到輻射全國的地步,如果沒有秦嶺,我國北方如新疆、内蒙古等一些幹旱半幹旱區依然會有幹旱的情況出現。而網絡上大家讨論的“南方将喜提集體供暖”的說法可能也未必實現,比如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就不太可能因此集體供暖。
然後,“馬頭看桃花,馬尾掃風雪”的景象也會消失。因為秦嶺作為我國南北分界線,登秦嶺便可以在一天内總覽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風光。如果你在11月光臨秦嶺,在秦嶺北側的西安,往往已是寒冷幹燥、秋風掃落葉,但穿過秦嶺隧道,經過不到1小時的路程,你會看到漢中樹木蒼翠、空氣清新的場景,溫度也明顯提升好幾℃。這樣神奇的體驗,會随着“假如秦嶺沒了”這樣的設想,而消失不見。
11月的秦嶺南麓
在我國,同時集南北景觀于一身的省份,陝西是獨一個。如果秦嶺沒了,陝西這種獨特的景色将不複存在。
陝南金色稻田
當然,除了氣候、物候上的變化外,秦嶺消失,我國地理上的特點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幹百萬年來黃土将會不斷填充四川盆地,也許會出現一個“四川高原”,長江的中下遊也許會被稱作“黃江”,黃河可能不會再斷流,漢江等水系可能會明顯變小,甚至消失。
天分南北、地割江河,有了秦嶺,方才有了南船北馬,南稻北麥。
南稻北麥
如果沒有秦嶺”,沒有這座賈平凹心中最中國的山,翻天覆地的變化之下,對國民性格和風俗文化又會一種怎樣的塑造呢?
筆者:陳山,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氣象工程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