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實行的是分邦建國制度,周天子是最大的,往下分權,依次是諸侯,大夫,百姓。周朝的國家制度叫作“封邦建國”,更深刻地說,這是一種“層級承包制”。
天子是“總包”,總工程叫“天下”。“總包”拿下天下後,将具體的開發工作又分給了一個個“分公司”,也就是諸侯們。諸侯們“承包”邦國,但分公司的負責人也是不幹活的,具體的工作要靠一個個“包工頭”,也就是大夫來進行執行。大夫“承包”采邑,也就是“家”。大夫們再往下分給家臣,也就是“士”。“士”作為基層公務員,控制最底層的平民老百姓。雖然這種制度後來會“變老”,但這種層層落實的承包制度,在三千多年前簡直就是最偉大的制度。
這樣能夠将衆多人口管理控制住。但是管理不代表團結,随着壟耕技術和冶金技術的發展,各諸侯之間開始出現紛争。壟耕技術的發明與冶鐵技術的升級,促進了春秋時期的生産效率,農業産量增加,人口增多,需要拓寬疆域;将鐵用于戰争促進了軍事化的快速發展,戰争規模擴大,軍事力量增強,由此從春秋的争霸轉向戰國的兼并。春秋争霸,以我為老大,都聽我的。戰國兼并,把你們的土地都吞并,擴大我自己的疆域。
也就是西周實行的分封制 正所謂封邦建國, 那時候确實是很偉大的一個制度 。但是後來導緻西周滅亡的不僅僅是烽火戲諸侯, 這隻是裡面的一個小插曲 ,更多的是這種分封制度帶來的隐患,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
春秋到戰國,兩周的結束,曆史的更叠,從最初集權到分權,再到集權,一切制度都是社會的産物,都是為了适應發展或者維護統治者的權威而存在,隻是有的制度促進了發展,我們需要辯證看待。但是在曆史無數次重複及相似的發展軌迹和趨勢中,我們要總結規律,學習其中不變的核心和引導曆史前進變化的關鍵因素。抛開對錯,摒棄個人偏見。适者生存,存在即合理,唯有适應發展規律,才能如車輪滾滾前進。
格緻誠正、修齊治平,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這八條告訴我們要想平天下,就要把國家治理好,要想國家好就要把家經營好,要想家庭和睦關鍵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想讓自己能力提升首先心要正,心不正就會有私心,帶着私心去學習就不真誠;所以心正才能誠心誠意,誠心誠意才能學到知識,知識有善有惡,所以學習的關鍵在于能夠分清楚萬事萬物的規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