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南葡萄幾月份結果

海南葡萄幾月份結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1 06:58:08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婧姝

曾幾何時,海南也能種葡萄被無數人懷疑過,如今葡萄種植已在海口、臨高、儋州、昌江等地多點鋪開,豐收季節裡,瓊州大地上已然四處飄散着葡萄的果香……在海南種植葡萄曾經非常艱難,後來又如何突破這一難題?為此,海南日報記者進行采訪調查,一探究竟。

茁壯的藤條在架上蔓延,舒展的大葉片下藏着一串串如珠似玉的葡萄,孩童在父母的陪伴下用稚嫩的雙手摘下這屬于秋日的豐收。

如此溫馨、閑适的一幕出現在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紫晶佳園生态葡萄園,負責人莊佳林看着眼前的景象,心生喜悅。他在葡萄園入口處擺了茶台,一邊将盞中的茶一飲而盡,一邊籌算着下一步的種植和銷售計劃。面對海南日報記者的到訪,他愉快地分享起來在當地種植葡萄的經曆。

海南葡萄幾月份結果(海南周刊海南島的葡萄熟了)1

昌江紫晶佳園生态葡萄園裡成熟的葡萄。海南日報記者 劉婧姝 攝

多個葡萄品種試種成功

莊佳林來自有“廣西葡萄之鄉”之稱的桂林市溶江鎮,在海南生活工作多年,幾乎已經走遍各個市縣推廣瓜果蔬菜大棚搭建技術。他心裡一直有個願望:海南全年平均氣溫高,尤其是冬季,更具有種植反季節葡萄的優勢,如果能将溶江的技術在海南生根發芽就好了。

昌江曾有過葡萄種植曆史,但大都因為種植不成功或受市場行情影響,始終沒有形成規模,一度被列為不适合種植葡萄的地區。“一開始有許多人勸我不要在昌江種葡萄,我偏不信。”莊佳林說,既然大家都不願意在昌江種葡萄,意味着本地市場存在空白,而他要成為這個填補空白的人。

失敗,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2020年10月,莊佳林來到昌江,租下12畝土地開始試種。可不料10月之後,天氣逐漸變冷,加之雨水過多,葡萄苗生長到一定程度後休眠了,無論采取什麼方式都搶救不成功,眼看着投入的成本都打了水漂。

不服氣的莊佳林把這次失敗當作農業生産過程中正常的插曲,失敗了那就調整方式再來一次。既然10月過後的天氣不适合,那就等到低溫、雨水天氣過後的來年2月再種苗,原先種植的品種也進行了調整。“我們重新選取了更适合在海南種植的品種,而且在土壤中加入羊糞改善肥力,注意及時排水,用心管理。”他說。

如今,葡萄園裡共種有早夏、暗香、玫瑰香、陽光玫瑰、藍寶石五個品種,均試種成功。其中早夏已經應季上市,号稱葡萄中的“愛馬仕”的陽光玫瑰葡萄正暗自生長,等待合适的時機閃亮登場。

海南葡萄幾月份結果(海南周刊海南島的葡萄熟了)2

海口市雲龍鎮陶公山植物園裡長勢良好的陽光玫瑰葡萄。受訪者供圖

破除葡萄種植魔咒

汪曾祺在其文章《葡萄月令》中講過種葡萄的故事,這個過程需要經曆漫長的等待,長達一年之久。由此可見,種葡萄是萬不可操之過急的,種葡萄的過程也并非易事,各地氣候、天氣因素不同,種植情況也有所不同。

在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的陶公山植物園裡,海南金棕榈生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園林高級工程師張少華正在用紅玫瑰、陽光玫瑰等品種和海南野生葡萄種源(蛇葡萄)進行砧木嫁接,培育新品種。

“我們已經栽種了半年多,長勢明顯比其他直接引進種植的好,抗病性和長勢都很好,預計明年就能挂果了。”張少華十分開心。

葡萄于他而言,更是一種緣分。早在1989年,張少華就從山東臨沂和江蘇南通引進過三十二個巨峰系列葡萄試種,一年後也挂了果,卻由于遭遇台風、資金等原因,沒有繼續試驗。

“近年來,葡萄在海南已經有多地種植成功,有陽光玫瑰、夏黑等品種,産量和口感表現都不錯。”張少華說,他在2020年又繼續開始了葡萄種植試驗,希望能培育出适合在海南大面積推廣的品種。

“海南有部分原生葡萄種源,如果耐心從國外引進新品種進行雜交育種,培育出性狀穩定的品種就可大面積推廣。”張少華介紹,目前他采用的是國外引進的芽條和本地野生葡萄種源做砧木嫁接的方式培育,通過技術局部改良,培育快,但可逆性大。

試種、失敗、改良技術……如此循環往複,不論是莊佳林還是張少華,都經曆過自然因素、技術原因、資金問題等導緻的種植失敗。破除海南葡萄種植失敗的魔咒到底在哪裡?

海南葡萄可一年兩收

事實上,海南種植葡萄可進行一年兩收種植,而且因氣溫較高,部分品種提早達到各發育期所需的有效積溫,促使葡萄提早發育成熟,錯開了全國鮮食葡萄集中成熟期,更具市場競争力。

海南省農科院助理研究員、中級農經師周穎怡曾經做過南方葡萄種植比較研究,她告訴記者,海南和廣東、廣西一樣,具有高溫多雨、濕度較大的氣候特點,如果葡萄管理技術不到位,往往會導緻病蟲害繁多,難以防治,嚴重降低果實品質和産量,這是海南很多市縣種植面積不大的主要原因。而面臨台風雨季時,突降大雨極易導緻果實裂開,也是海南種植葡萄需要考慮的劣勢因素。

張少華則認為,在海南種植葡萄需要做好防雨,同時要改良和選育出抗病性好,易于栽培管理的品種才适合大面積推廣種植。

如今,海南、廣東、廣西已經應用簡易避雨設施,使霜黴病等發生率大大降低,有效解決了南方葡萄霜黴病等病害嚴重的問題。“我們從國外引進了石灰氮、單氰胺解除葡萄芽休眠技術,可以解決葡萄在南方休眠解除難、發芽不整齊的問題,實現了産期的高度可調控性。”周穎怡說,加上抗病優質品種的應用,使得包括海南在内的華南地區葡萄産業再度興起。

延伸閱讀>>

葡萄來華曆史悠久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婧姝

說起葡萄,耳邊似乎響起那首新疆民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充滿少數民族風情的豐收采摘畫卷瞬間在腦海中鋪開。

葡萄與中國曆史淵源頗深,我國的栽培葡萄是漢代由西域傳來的。兩漢時期,人們把玉門關、陽關以西,也就是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公元前138年(西漢建元三年),張骞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當時“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随後,“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

由此可見,張骞從西域将葡萄帶回中國,乃是有據可考的史實。

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則記錄了葡萄與葡萄酒的來華史,張骞将西域的葡萄種子引進内地,并且在都城中移植了葡萄,為了食用目的,開始小規模地種植這種水果。

據報道,五世紀時,在敦煌附近的地區非常适宜這些葡萄品種的生長。但是葡萄在當時并不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而與此相應的,用葡萄釀制的葡萄酒也仍然是一種稀有的外來飲料。

直到唐朝統治初年,由于唐朝勢力迅速擴張到了伊朗人和突厥人的地方,而葡萄以及葡萄酒也就在唐朝境内變得家喻戶曉了。

主要用來釀酒的葡萄也在這時傳進了唐朝,葡萄酒的制作工藝也随之傳入内地,這種新傳入的葡萄就是著名的“馬乳”葡萄。最早記載了确切時間的、傳入唐朝的馬乳葡萄,是突厥葉護可汗的禮品。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征服高昌之後,馬乳葡萄成功地移植到了長安的皇家園林之中,到了七世紀末期,在長安禁苑的兩座葡萄園中,大概還可以辨認出這些葡萄的後代。到了适當的時候,它們就傳播到了深宮禁苑以外的地方。

韓愈曾在詩中譴責了一座衰落破敗的葡萄園主人:“新莖未遍半猶枯,高架支離倒複扶。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須。”

那座葡萄園究竟在哪裡不得而知,但史實表明,幹旱的隴右道在當時必定已經廣泛地栽種了葡萄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