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個案的分析評估?我這個人不算勤快,接個案再加上自己的倆娃,有很多想總結的,因為時間有限,一直說的直播也擱淺中于是把偶爾的感悟彙總一下直接就上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自閉症個案的分析評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這個人不算勤快,接個案再加上自己的倆娃,有很多想總結的,因為時間有限,一直說的直播也擱淺中。于是把偶爾的感悟彙總一下直接就上了。
1.能用語言教會的都是簡單的,不能用語言教會的才是難點,比如概念或者抽象,比如規律、特性、分類等等。
什麼是概念?
在頭腦裡所形成的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觀、客觀世界的發展而變化。
那麼怎麼教呢?這裡就需要我們提供機會和環境,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悟,悟出來了真正理解了,悟不出來就必須要等,等時機。
作為家長總想把該教的都教了,但是有障礙就是有障礙,是神經問題,不以你的意志為轉折,因為有可能你和孩子看到的東西都不一緻,不是你想就馬上可以的,也不是你說教多少遍就一定能會的,你一直教不會的東西也許一年後他自己就會了,因為孩子也在跟随年齡正常發育,現在教不會的就先放放。
接受,接納,等待。
找到适合孩子的辦法教給他。建議先從生活技能方面開始,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關于學習技能方面都可以在生活裡教的到。認知和命名根本不需要坐在那裡教,尤其用卡片,用實物坐在那裡教都沒用,為什麼?因為即使他認識了不知道是用來幹什麼,認識了也沒用。所以能放棄桌面的就放棄,家長要明白我們所認識的每一樣物品都是要來用的,不用的你不知道問題也不大。
2.因為要随着孩子的興趣,讓孩子開心,親子之間的定位開始錯位。
家長變成了孩子的從屬或者跟班,孩子成為了主導,害怕孩子情緒問題,擔心孩子吃不飽穿不暖等等開啟了一系列溺愛行為。
我見過的十個孩子基本百分百孩子有蛀牙。說明什麼?該有的正常育兒的問題普遍存在,我覺得,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更應該學會育兒!!會了,自閉症孩子也能帶好,不會,好孩子也帶壞了!!
3.陪娃的時候有沒有技巧?
個案家長經常和我聊這個問題,我們很一緻,答案是必須有。
技巧在哪裡呢?今天我就說我認為重要的三點。
1.足夠看懂孩子
看懂孩子的吃喝拉撒的需求是比較簡單的,我們需要做到的是看到孩子内心的變化、感受、情感并且及時恰當的給予你的回饋,也就是四個字“深得他心”。
家長需要時刻觀察孩子的微表情,動作并做出判斷分析後給予回應,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還是比較難的。
但是有心的家長,能聽勸的家長,能自省的家長,肯慢下來的家長或多或少都能看得到。這裡面也不乏心理學知識,所以有能力的家長要多學習、勤思考、肯改變、懂幽默。
接觸個案以來,最大的感觸不是孩子怎樣,而是療愈家長非常關鍵!!家長也真的需要被療愈,因為家長的改變足矣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們要盡快成長起來。
2.做孩子的知心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看球賽,這個可能爸爸感觸更深一些。當足球進門時,那種興奮、激情澎湃的一瞬間你必須喊出來,但是你一個人看的時候可能就喊兩聲就結束了,雖然滿足感和幸福感都有,但是沒那麼持久,之後可能很快消失。
但是一群人一起看的時候,你可能會興奮到狂野甚至激動的停不下來,那種心理需求得到了最大化的認同時,幸福感就會加倍,愉悅的感受會持續更久。
相反,你和不愛看球賽的人一起,正好足球破門得分,你一個人興奮的手舞足蹈,另一個人表現淡淡的,你什麼感覺?幸福感是不是瞬間下降了,即使那人後知後覺表演了一下興奮的狀态,你的幸福感裡也許又多了一種失落感,不是不開心,隻是滿足感和幸福感都會下降。
所以時間點是關鍵,帶孩子也一樣,你慢半拍效率直線下降,慢一拍,孩子可能就不會等你了,之後可能孩子也不給你這個機會了。如果你都沒發現,那孩子慢是一定的。
這裡的原因就是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過多的科普就省去了,多巴胺是神經傳導物質,可以讓人開心愉悅,那麼話說回去依然就是一點,讓孩子開心起來。
這種對于神經元的刺激越多,對于孩子越好。同頻共振的快感能瞬間拉進心和心的距離,但是你要在最恰當最需要的那個時間點給到,那麼孩子對你的認同感馬上就會增加,這種時刻你看得到并且抓住的越多,那麼你和孩子心靈上的契合就更快達到最佳,建立依戀關系就非常的迅速。之後才能有機會出現其他方面的跟随以及配合。
我們的孩子都是有情感的孩子,隻是不會表達,我們的孩子更需要知心人!!
3.發現孩子細微的變化
善于發現孩子的改變,這個家長也都表示,剛開始她們發現不了,即使我說了仍然發現不了,但是慢慢的跟着學跟着看,就能細心的發現孩子不同的表現了,主要就是敢于慢下來了,把節奏放慢,你才能關注孩子的内心需求,才能找到合适引導他的路,發現他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你的需求。
孩子的進步很神奇,他隻要有一個點理解了,你會在很多方面得到印證。他隻要完全理解了一個事物的規律或者特質,那麼他自己泛化的就會很快,生活裡很多事情他都可以提升。
又回到老話題,怎麼提升理解。家長們還不夠細心到能夠确認孩子目前認知的準确度。雖然孩子也能執行指令,但是隻要細化就會發現孩子是一知半解,大多靠一個兩個詞猜的。
所以理解就是要在細節裡一步步給孩子指出并建立起有效鍊接,幫助他進一步認知,你的語言和你的動作要一緻的演給他看,幫助他确定正确的認知,這樣才能真正提升理解。
舉個實際例子,家長要求孩子關空調,孩子關了,家長以為孩子會了,實際是孩子知道那是空調,知道要按一下,但是開和關并沒有分清。那麼這個理解來說就是不到位的。
開開是什麼樣子的,說不清楚,但是可以靠感受風來認知。關掉是什麼樣子的,沒有風了。必須要帶着孩子一次次去反複的感受,他才能真正理解。那麼生活裡你的孩子有多少是模棱兩可的,你知道嗎?所以為什麼理解力不好,不是孩子的問題,是我們做的遠遠不夠細緻。
4.怕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因此規避了正常情緒以及情境
孩子情緒問題嚴重的,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爆發。如果你能找到根源,那麼孩子情緒就可控,一旦找不到家長就馬上去規避,首選就是食物哄,尤其甜食,所以都蛀牙。
哄不是不行,我們可以哄,但是别人呢,會一直哄嗎?我們不可能一直陪着他們,那麼你的眼界、格局、目标就必須要深遠。
探讨一下,我們的目标,到底我們要孩子學會什麼?
是要孩子學會遇到問題時吃食物能得到暫時平靜,還是需要去學會應對每一次的情緒問題。
很多孩子的情緒問題都來自于着急。因為各種障礙他不能及時準确表達自己,所以越來越着急。如果這時家長是慢的,孩子或許還可以承受,一旦家長比孩子着急,那麼孩子一定爆發。偏偏家長就是在孩子急的時候更急,孩子不急的時候家長也急,因為焦慮呀。長久下去,孩子得到了更多更嚴重的情緒問題。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看過我之前總結的一些家長,有一些誤解,就是讓孩子快樂就等于家長無底線,溫和堅定就等于在孩子面前卑微。底線不存在,在孩子面前卑微到不敢說一個“不”字,孩子面前一點不耐煩的情緒都不能被孩子看到,這些都是錯誤的。總結裡也寫過,和孩子依戀好起來以後要慢慢建立規則,咋沒看到呢。
不是沒看到,是沒做沒堅持。很多底線被家長自己踩沒了,很多該堅持的家長自己放棄了。就是因為怕。那咱們總得解決吧,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逃避可以。所以家長越做越卑微。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是人就有情緒,你不能給孩子創造真空環境,他要怎麼适應社會呢。也不要走入其他誤區,我不卑微我不刻意控制情緒我就得吼他打他,為什麼要非黑即白呢。正常的東西給到孩子,觀察孩子會出現的情況,然後針對情況教會孩子怎樣應對和處理,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标。
我們是家長,完全可以時而威嚴,時而可愛,時而理智,時而感性,可以是多元化的,你能給到孩子的越多,他才能有越多的感受,才能自己動腦去想,如果各方面都單一了,那孩子可能一輩子隻能适應你一個人。所以家長需要改變的地方有很多。當然,家長也需要被療愈。
一個孩子,自己一遍遍挨個嘗試飲料的味道,之後排出了和飯店飲料機一模一樣的飲料順序。
一個孩子不斷的開關冰箱門,直接打開,慢慢關閉,眼睛就盯着門縫看,他正在研究冰箱裡的燈怎麼亮的又是怎麼滅的,當我帶他找到了答案,他的眼神亮了。
一個孩子反複接水倒水,慢慢理解了什麼是接滿,什麼是水灑出來。
父母和我一起等待,便看到了如此可愛、與衆不同的孩子們。生活是一場修行,不斷的修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