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紅色初溪徐氏宗祠東海堂

紅色初溪徐氏宗祠東海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9:35:34

紅色初溪徐氏宗祠東海堂

□王貴垣 林泉鎮

  世界文化遺産福建土樓永定初溪土樓群聲名遠揚。站在半山腰觀景台眺望,初溪村美景盡收眼底。特别是集慶樓、餘慶樓、繩慶樓、華慶樓、庚慶樓、錫慶樓、福慶樓、共慶樓、藩慶樓、善慶樓等十座以“慶”字命名的、方圓不一的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格外引人注目。  筆者曾多次走進初溪,幾乎都在最靠溪邊的三圓一方四座大土樓打轉,尤其是被打造成客家文化實物展示館的集慶樓,裡面所陳列的楹聯牌匾碑刻讓我總也看不夠、拍不完,回家翻看照片,研究不已……  2020年庚子歲小雪後一周,張勝友文學館文化服務團首次全體出動,選擇與高陂關系為“我住永定頭,君住永定尾”之下洋初溪為采風點,筆者得以仔細參觀初溪徐氏宗祠東海堂。  東海堂坐落在恒億初溪文化中心與初溪小學之間,規模不大,小巧玲珑。遠遠望去,“東海堂”三個石刻顔體大字鑲嵌在圍牆上。圍牆腳下,橫放着幾根石桅杆殘件。踏進跟前,欲尋石刻字痕,無獲,估計剛好字面朝下,翻動不了,遂怏怏作罷。

紅色初溪徐氏宗祠東海堂(紅色初溪徐氏宗祠東海堂)1

  祠堂大門開在出門右側,與正堂構成幾近九十度角方向。大門聯曰“東海源流遠,南州世澤長”,門額“徐氏宗祠”。“東海”乃徐氏郡望“東海郡”和堂号“東海堂”,配以“源流遠”關聯緊密,甚是确切,若生搬硬套“□□家聲遠/□□世澤長”之句式,反而牽強了。“南州”典指徐稚(97—168),字孺子,東漢豫章南昌人,少學今文經學,兼通天文,曆算。豫章太守陳蕃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人稱“南州高士”。唐王勃《滕王閣序》有名句“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傳為千古佳話。  大門進去為天井,左右兩邊對稱小回廳。正廳口柱聯曰“海外尋根建祖廟,姓中同富樂堯天”,尋根、同富思想濃郁。廳口柱内側聯為“喬木發千枝,豈非一本;長江流萬派,總是同源”,内容很好,用木本水源比喻族親關系,自古皆然。  正廳牆柱聯有四副,依次為“堂勢尊嚴,昭奕代祖功宗德;宗支蕃衍,承萬年春祀秋嘗”“春祀秋嘗,尊萬古聖賢禮樂;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祖宗忠厚遺留,由來遠矣;歲時蒸嘗祭享,可不敬乎”“東海家風,九九尚書十宰相;南州世第,三三公爵九封侯”,前三聯都是中規中矩的宗祠常用聯,表述祖宗功德、左昭右序、春祀秋嘗;第四聯則顯示了徐氏祖先的顯赫家世。第一聯上聯前分句描繪了宗祠地理形貌。第二聯,“尊”通“遵”,遵循、依照的意思;“左昭右穆”,指的是神主牌上祖先的排列位置,古人認為自始祖以後,父稱為昭,子稱為穆,即始祖居于正中,始祖以下,第一世居左,稱昭,第二世居右,稱穆,以下凡三、五、七、九等逢單世祖先居左,凡四、六、八、十等逢雙世祖先居右,以此類推。第三聯用反問句作結,更為強調祭祀時恭敬肅穆之态度。第四聯采用“九九/三三”的對仗,此類對仗難度頗大。左右牆壁上貼滿許多新添男丁彌月時名字上牆的書寫紅紙,筆者注意到與高陂一帶的寫法略有不同。  神龛上,神主牌寫着“東海肇基始祖徐念一郎公、妣汪婆太一脈宗支之神位”,左右分别寫着“左昭”“右穆”。廳屏左右小門額分别寫着“燕翼”“贻謀”。  參觀完畢,即将走出大門時,發現大門與右小回廳的夾縫處有兩個石桅杆四方形鬥圈,仔細辨認,分别有四字詞語“天開文運”“鳳閣知名”,顯然這是外圍牆腳下石桅杆殘件的一部分了。筆者向同行的村幹部建議,這些都是好寶貝啊,有必要把村中所有的石桅杆殘件都收集起來,弄清石刻文字,結合老族譜記載,好好修複回去。村幹部點頭稱是。  “說曹操,曹操到”,這不,剛出祠堂,在恒億初溪文化中心轉了一個角,就發現一根完整的石桅杆聳立在路邊屋旁。筆者驚喜不已,趕緊拍照,觸摸辨認。年輕眼銳的村幹部相助,幫忙認出豎排文字為“鹹豐辛酉歲恩授直隸州司馬徐聯芳立”,四方形鬥圈文字為“皇朝寵渥”。“鹹豐辛酉歲”即1861年,清鹹豐十一年,這年發生了辛酉政變,顧命八大臣被捕革職,慈禧正式上台,掌握執政大權。“直隸州司馬”就是直隸州同知,從六品,其對應散階是“儒林郎”,這一品級的官員府第通常可以打上“儒林第”三個大字。“恩授”,一般情況下,表示是捐的。“皇朝寵渥”指皇朝的寵愛與恩澤。  無獨有偶,在宗祠左側初溪小學的再左側,有沁芳園公園,立有一根新石桅杆,石刻文字“徐騰芳生于一九六六年,清華大學學士、碩士,中國首位在世界一流學府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建築學博士,是建築科學與節能領域的世界知名學者”,令人好生景仰。  徐聯芳、徐騰芳,一古一今石桅杆安祥聳立,令人發出和王勃一樣的人傑地靈之歎!的确是啊,初溪徐氏一門,單單在古建築這一塊,就擁有10座世界遺産(世遺土樓有六群四樓,共46座,永定、漳州各為三群兩樓,各23座);人傑地靈,真的是了不起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初溪是革命基點村,包括山子下、暗家斜、池牛崗、小科子等自然村都是基點村,很早就建立起初溪鄉蘇維埃政府,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人物和革命事迹。據不完全統計,初溪革命基點村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烈士有7人,被敵人殺害的群衆有3人,被抓壯丁、婦女、兒童各2人,有一戶人家成了絕戶。荒蕪土地200畝,毀壞紙槽30座,被搶殺耕牛52頭。先後有30多人參加紅軍遊擊隊,從初溪支部建立一直堅持革命到勝利,保留有黨員25人,全村被評為“五老人員”的有48人。陳正、曾牧村、張鼎丞、劉永生、張昭娣、熊兆仁、吳勝、謝育才、馬發賢、馬永昌等革命前輩曾在此頻繁組織革命活動。初溪基點村人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光輝曆史篇章,對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名副其實的紅色初溪,永遠激勵子孫後代沿着黨指引的道路奮勇前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